年前的一段时间,正是我主要负责的“炫彩天井山”征文评选出版和“新诗教进课堂”公共财政购买文化服务项目评比、出版、颁奖的繁忙时候,但我并没有忘记:隔三叉五便打开存录在自己QQ空间中的习大大11月30日在全国文代会上的经典讲话,一遍遍通读选读;不下十次在各种公开场合向文朋诗友、学校师生一道交流读此文献的感悟……
已好久没读到这样颇有震憾力、几乎可以说是“醍醐灌顶”的高大上文本了。“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把在新时期被不可讳言地逐渐“边缘化”的文艺亊业,摆到了文化自信、民族复兴的高度之上,这是多么振聋发聩、振奋人心呵!作为在文学生涯中渡过几乎整个人生的笔者来说,日趋粗砺麻木的神经,仿佛又被激活了。我重新确认了自己此生从事的“百无一用是书生”的瑣碎工作的价值,确信自己并没有虚度岁月!
早在进入初中一年级,于梅州丰顺汤抗中学,写下第一首“发表”在自己编辑的少先队墙报上的“诗”——《我爱我的红领巾》之后,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一辈子,有幸与养育我的共和国同甘共苦,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大变迁,见证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艰辛奋斗并离伟大复兴的愿景越来越靠近。这让我时时感到振奋,不敢倦怠。如果说开始接触诗和文学,仅仅凭的是少年轻狂、懵然向往的兴趣,阅读、欣赏、学习、吸收、练笔……那么,到了后来供职于文化单位,尤其是先后被吸收为广东省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之后,已比较清醒地向“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目标努力了。因自身条件的限制,半个世纪的笔耕,并没有交出更为出彩的成绩单;但是,自认自己是一以贯之地诚心敬畏、兢兢业业的。我反对那种以文学作为敲门砖、作为纯粹发泄一己之私的“游戏”心态!视诗与文学为自己人生的一种宗教、一种对应天道人伦的情学。既率性恩仇、激扬文字,又坦然宽容、静水流深。崇尚真善美从做人处亊开始,不伪不诈对待笔下每篇诗文。我时时不忘打量脚下的大地,对浩瀚星空心向往之而付诸行止的,决不拔毛自高,甘做小事琐事;认准的亊一直坚持,只问耕耘,少计收获;自尊自如,不忘初心!
近年来,于网络交往圈内外,我常与一些对话对象发生“冲突”,有熟悉的老朋友,也有刚接触到的网友。一是对于一些常以“众人皆醉吾独醒”的姿态高谈阔论,明显违反宪法和公序良俗的观点予以反拨,有时甚至只表示“各存己见”的包容态度,也会招致攻击训斥,被讥讽为“弱智”“不可救药”之类。二是对某种“老子天下第一”,好像全世界都欠他什么而一味指斥他人他亊,毫无自知之明的“先锋”“前卫”之徒;我大多数懒得理会,有时候却也无端“中枪”,不得不举一二招式对应,以防鲜血淋漓……对于文坛的各种论说,我一向采取“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宽容态度,虽我行我素却不强加于人,“诗无达沽”“文有侧重”呵。
很高兴我的第三本文学评论集《文学是情学》,列入市作家协会的第二辑《南岭文丛》出版。我在《编后小记》中解释了集子命名的考虑:“我的评论文章因对文学和文学新人的满腔热情而产生,自自然然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主导,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的:‘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些文章说不上有什么独特的识见,但起码是带着灵魂的温度的。”没想到的是:习大大在2017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竟让我分外兴奋:一个泱泱十三亿人的大国主席、一个八千多万党员的执政党总书记,在全文一千四百多字的祝辞中,竟然花了近四分之一的篇幅论说“真情”:“我们要让真情大义像春风一样吹遍神州大地,吹进千家万户,给每一个中华儿女带来温暖。” 因关注主题的巧合与相似,着实让自己有些惊喜。
从事了一辈子的文学工作,已到了喜欢回忆的夕照之时了。但我愿意牢记习大大的嘱咐,继续前行——
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
2017_2_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