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 忆初唐四杰之王勃◆
小序: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乾元殿颂》等。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歌舞奇。
秋水长天共一色,落霞孤鹜齐同飞。
可怜祸起《斗鸡赋》,却喜官由《殿颂》词。
三叹王勃在别处,魂归南海令君悲!
◆七律• 忆初唐四杰之骆宾王◆
小序: 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他是"初唐四杰"之一,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
《咏鹅》一曲千秋诵,七岁天才罕世间。
爱好赌徒留恶德,擅长格律雄诗坛。
“初唐四杰”誉天下,讨武檄文感则天。
《在狱咏蝉》虽短小,家喻户晓诵名篇。
◆七律• 忆初唐四杰之卢照邻◆
小序:初唐四杰个个都是少年才俊、雄姿英发、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雄、才高八斗,精神饱满,但是他们个个又是才高命薄的苦命诗人。其中,卢照邻更是命运多舛,遭遇极惨,中风瘫痪数十年,重病缠身,虽然经过“药王”的孙思邈的医治,也不见好转,终因不堪忍受病痛折磨,投水自尽,结束了自己苦难的一生。他诗歌名篇《长安古意》中有两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是流传至今还经常被人引用的千古名句。
才高命薄诗人苦,司马相如也虑忧。
守望鹊桥难聚首,传闻织女对牵牛。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游。
身患风瘫仍执著,绵绵颍水月梢头!
◆七律• 忆初唐四杰之杨炯◆
小序:杨炯,初唐诗人,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但自称"耻在王后,愧在卢前"。世称杨盈川。杨炯生性耿直,语言尖刻,有持才傲物之短。他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是激进的。因而他非常鄙视朝臣中一些人的虚伪、矫饰之风,把那些无德无能的官僚比作"麒麟楦"。意思是说,这样的人好比是驴子身上复盖了一张假麒麟皮,表面看来如同麒麟,若取掉其皮,不过还是驴子。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杨炯到任后爱民如子,恪尽职守。每年农历六月初一,必到附近28都(相当于行政村)68庄(相当于自然村)巡视。杨炯所到之处,庄稼的害虫就会被白鸟吃掉,粮食丰收,六畜兴旺,深得百姓拥戴。公元695年,遭遇罕见大旱,田地龟裂庄稼枯焦,百姓求神拜佛旱情未解,杨炯心急如焚。当年农历七月初九,杨炯仰天长叹,"吾无力救盈川百姓于水火,枉哉焉!"遂为求甘霖,纵身跳入盈川潭,以身殉职。顷刻,电闪雷鸣,暴雨如注,旱情解除。当地百姓感其恩泽,为其建祠塑像,尊为城隍,长年祭拜。
神童被选出西京,气势轩昂自不平。
剑胆琴心赛王卢,无能缺德楦麒麟。
宁为百姓盈川跳,应享儒生千古铭。
雪暗旗凋传杂鼓,守边征战有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