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序:伟人虽逝,丰碑永在!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清宣统三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决定当天晚上起义。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等。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开拓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广东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和他长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孙中山先生为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向前进,为了中华民族的富强和自立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他在广东人民及所有海内外中国人中享有至高的荣誉。10次反清起义8次选择广东。1917年至1925年3次在穗建立革命政权。
芳踪永在珠江畔,小小翠亨来巨人。
黄埔军中呈异采,永丰舰上笑风云。
驱虏敌寇黄花岗,拯世兴邦南粤城。
怒放红棉元帅府,江湾桥畔忆元勋!
◆七律• 赞孙中山之孙组建“反独大联盟”◆
小序:继魏明仁元旦在彰化升起五星红旗以及“中华爱国同心会”抗议“港独”分子到台湾后,3月12日下午,由孙中山先生的孙子孙武彦牵头,岛内四五百个政党和团体将在“国父纪念馆”成立“反独大联盟”。这些团体包括世界华人联谊总会、中国统一民主党和中华新住民党等。有岛内团体将邀请信息发给了《环球时报》记者,上面写着:当中山思想“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日渐成为普世价值之际,宝岛台湾执行当局竟然居心叵测地“去中山化”,“是可忍,孰不可忍”。6日,孙武彦先生在接受《环球时报》独家专访时也谈到,唯有建立统一的中国,才能讲“中国人的世纪”。
当年爷爷气如虹,带领群英求大同。
驱逐鞑魔握刀剑,富强华夏出英雄。
万年勋业臻祥善,一统江山定兴隆。
“反独”联盟今组建,青松翠柏慰孙公。
◆西江月 • 参观台北中正纪念堂有感◆
小序:台湾的中正纪念堂是台湾之行的最后一站。中正纪念堂位在台北市中,包括中正纪念堂、中正纪念公园、牌楼、围墙、瞻仰大道、两侧为剧院及音乐厅,全是中国宫殿式建筑,富丽堂皇。去蒋化为台湾地区一系列改变或移除昔日蒋介石、蒋经国父子执政时期的影响痕迹的运动统称。去蒋化运动的开始,主要是发生在民进党执政后。此运动主要针对的是蒋介石,其原因在于蒋介石及主政时期的台湾当局,对人民压制的情况相对较蒋经国时期苛刻。中正纪念堂改名为"台湾民主纪念馆";移除正门牌楼上"大中至正"匾额,改悬"自由广场"。“二二八”事件届满70周年,民进党当局为推动所谓的“转型正义”,将中正纪念堂全面“去蒋化”,引发正反论战。甚至有人扬言将蒋介石雕像移放到地洞。台当局“文化部长”郑丽君27日宣称,为尊重“二二八”纪念活动,避免社会对立,中正纪念堂每年2月28日都将闭馆1天。国民党主席洪秀柱曾说,民进党现在的焦点是“去蒋”,已将蒋介石丑化为纳粹希特勒的方式将他钉上历史的十字架,在“转型正义”之名下,彻底清除所有李登辉“执政”之前,在台湾的所有符号。今天的“去蒋”更进一步说是“去中国化”工作的核心部分。民进党当局借这一过程为“台独”的纯化工作做好所有的政治铺垫。“台独”必将为台湾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她呼吁蔡当局应悬崖勒马,停止这种台湾社会集体自残的行为。
叱咤风云“总统”,蒋公一代枭雄。
长江战役炮声隆,台岛龟缩不动。
中正堂前波涌,如今老态龙钟。
“独”瘤势力狗般疯,雕像何时地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