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张国立和蒋欣主演的电视剧《老爸当家》,故事的大概情况是:四个女儿年幼丧母,父亲权来含辛茹苦地把她们带大,既要忙着工作赚钱,又要当爹当妈。好在一直中意权来的小姨子二十多年以来的扶持、帮助,只可惜小姨终究没和权来修成正果。尽管麻烦不断、困难频现、状况百出,但是四个女儿最后都有了好的归宿,全剧完美收官。
其实,剧中令我最心动的不是父亲的付出,不是小姨的默默奉献,不是女儿们的美貌与智慧,而是女人们散发出来的女子最本质的性情。大姐权芳是标准的家庭妇女,勤俭持家,带着母性的光辉;二姐权薇是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能干、热情、漂亮,拥有职业女性特有的魅力;三妹权水离开图书馆后自主创业,水一样温柔的她,慢慢地变得自信、大胆、勇敢并与富二代郭崇步入婚姻殿堂;四妹权爱是一名警察,身材高挑、性格急躁、为人耿直,身在爱中却全然不知珍惜。权家四姐妹自小一块长大,吵吵嘴、使使性子、哭哭闹闹,都是常事。但当困难或危难不请自来时,她们又团结的似寒冬里抱在一起互相取暖的好朋友。既要为彼此筹谋、担忧,又为对方真心祝福、感恩。看着这一大家子,我最朴素的情感就是“羡慕”。我甚至开始希冀;要是我能有个姐姐或妹妹该是多么幸福啊!
估计大多数剧粉都会很喜欢权薇这个角色,但我最心疼、最喜欢的却是大姐权芳。勤俭节约、相夫教子是权芳生命的全部。但是在中国社会,尤其在很多落后地区,家庭主妇是没有地位的。她们被视为“被男人养”、“没有工作”、“没有见识”。殊不知家庭主妇也是一份值得尊重的工作。一次,看一个外国的儿童访谈节目,当记者问及小男孩如何看待妈妈时,他说到:“我的妈妈真辛苦,每天都要照顾我,还有弟妹,独自操持一个家,妈妈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也是世界上最辛苦的人。”。 以小见大。不可否认地是:中西方在文化认同方面是有差异的。
我之所以心疼权芳,是因为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许多中国家庭妇女的缩影,尤其是为了家庭、为了孩子放弃自己事业并甘心默默奉献的妻子。懊恼地是,她们的付出渐渐地变成了“理所当然”。没有工作嘛,就该做家务、带孩子啊!没有收入嘛,就该伺候老公、照顾老人啊!很少有男人会去打心底里珍惜站在他身后的女人。或许,一开始还会有些感动。但是,慢慢地,这种感动就蜕变成了感受,继而退化了,连感谢都算不上。
纵观全剧,权芳的人生是悲哀的。
她,幼年遭受丧母之痛;
她,总是谦让着妹妹;
她,一心只为家庭着想;
她,遭遇婚姻危机;
她,被前尘往事困扰;
她,身份被无情地掀开;
她,把家人放在心尖儿;
她,吝啬地只会砍价;
……
想当年,提亲的人也是挤破了门槛;
想当年,她也是貌美地比花儿娇艳;
想当年,她成绩优异但却放弃上大学,只为早日工作,赚钱养家;
想当年,梦想的金黄也洒满她的心房。
……
婚后,照顾家庭成为了权芳最重要的使命。菜场、商场、学校、家组成了她每日的必经路线图。儿时艰苦的生活让她养成了节约的习惯,即便是日后生活宽裕了,她也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连一双袜子都会补个好几回。更别提新衣服、新包包、新鞋子了。唯独有一次,她自信地走进商场,很干脆地挑起一件衣服就走了。原因是老公要在家里宴请领导。有趣地是她没有拆掉商标,估摸着是想穿完当天就去退掉。节约是一种美德,但过分的节约就是对自我的苛刻。只要自己能消费得起,女人还是应该对自己好一些。
或许,悲哀只是笔者带有主观情绪的狭隘的理解。权芳心里到底怎么想,尚未被揣摩透彻。毕竟,鞋穿在脚上,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在一部分女人眼中,一心为家也是一种另样的幸福。
或许,流逝的青春早已被成熟所取代。人,始终都要长大。早一些成熟,早一些历练,早一些成功。白发只是晚年的点缀,只要心不老,九十高寿也是年轻。
但是,女人们啊!千万不要有“为了什么什么而放弃自我”的念头。奉献可以是一种美德,但它不是女人的本份。贤惠可以是一份女人的操守,但它并不是女人的义务。家庭可以是一个女人的主战场,但它不是女人的主旋律。
需要澄清地是:笔者并不是煽动女子变得不贤、不孝、不忠、不义。只是,好心地加了一个前提。
那就是---懂得珍爱自己的女人才会懂得珍爱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里的人与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