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最近忙的事情多了,还是思虑多了。总的感觉:“累”。其实,要真一件一件论起来,倒也列不出多少项目。想了想,应该是我的心累了。
要照前几年,有很多地方我是不愿意去的。特别是农村走人户的时候。(在老家,通常红白喜事到别人家里做客、吃席、帮忙就叫走人户,当然要送礼金的。)对于每一个小孩而言,走人户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可以吃好吃的,可以和小伙伴愉快地玩耍。但奇怪的是,我自小就不喜欢走人户。听奶奶说,小时候的我因为不去走人户还常常被妈妈揍。
长大了,我更不喜欢走人户。也不是说我不食人间烟火,而是我不喜欢别人问东问西。美食我无法拒绝,快乐我也心生向往。但与被叨扰相较,我偏爱清净多一些。现实中,很多人户又不得不去。否则,是失了礼节,也失了信誉。放假共六天,我四天都在走人户。真心觉着比上班还累,生活规律被打乱了。最令我烦恼的倒也不真是身体累了,而是人们的八卦心理。
“在哪儿上班啊?”
“工资很高吧!”
“交男朋友了吗?”
“孩子几岁啦?”
“你每月给你妈妈多少零用钱啊?”
“你那个班上着可轻松拉,假期又多。”
“你是不是最近长肉啦?胖了。”
……
凡此种种,让我心理很不爽。与人搭讪、闲聊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聊天总得分场合、分话题,也要有个度吧。什么都问,什么时候都挑,好奇心是得到满足了,可是也揭露了他人的隐私。或许,是我的肚量小了,但是我真心地排斥这些“善意”的寒暄。
你想想,“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滋味是怎样的难受啊!快三十了,我还没结婚,多多少少有些流言蜚语。尤其是在老家这个熟人满大街的小地方。碰到亲朋好友、长辈间闲谈暗自也会把儿女们做个比较。有一天中午,我姨妈到家里吃饭,老妈看着表姐就说:“你看你表姐大你一岁不到,孩子都两个了。你呢?”。还有一次,是妈妈好友五十大寿,老妈在我面前絮叨:“她女儿给她买的三金花了八千多呢!”。那天逛街,妈妈看上了一条裤子,不太贵,我买的单。同行的说:“你妈妈好打发,几十块钱就解决了。换成我啊!才不会这么容易打发呢。我女儿给我们买的2000多的项链我都看不上。”当时,我是这样回的:“每个人的能力不一样,量力而行就好。再说,我考上大学那天才穿了这辈子最贵的凉鞋,15元。”(后来,生活水平好了些。)妈妈只应了一句:“养法不一样,当然孝敬的方法也不一样。”其实,照我现在的收入水平,我已经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对妈妈好了。再说了,我也不可能一个劲儿地逼自己吧。值得吗?不值得。有意义吗?暂时没发现。
每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经济收入更是千差万别。假若我也是日进斗金,那么说不定星星月亮只要父母想要,我都要尽力去摘一摘。问题的关键是人的能力有大小之分。再者,也不是说物质方面搞得越隆重就表示对父母越孝顺。这番吐槽,多少有些失败者的口吻。但是,摸着良心说,我已经尽力了。姑父以前说过一句话:“一个人的命运从出生那一刻就注定了。”。当然,列举这一句话不是煽动自我放弃,而是暗含着无奈与辛酸。仔细想想,你的父母怎样,你出生在怎样的家庭,接受怎样的教育,受到怎样的熏陶,事业上是否有基础,落难时是否有援手,这些些都与出生在怎样的环境有关。需要特别提出的是,也有一部分社会精英白手起家,光宗耀祖。但是,我们所认识的、熟知的那些社会精英在总人口中只占少数。生活在怎样的圈子自然就会结交怎样层次的人儿。扪心自问,我所接触到的造就了如今的一部分自我的狭隘。
有句话叫:“年轻的时候不折腾,老了就受折腾。”其用意在于鼓励年轻人珍惜时光,锐意进取。我不是生来就是这样“得过且过”的状态。曾经的我也是很拼很闯很要强的。可是,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我便把功名看淡了许多。人生在世,最大的幸福就是健康与平安,而不是名利与地位。此外,我活着还有一个私心,我真心希望自己能被理解。假如能出现那么一个理想的另一半自然是最好的。假若没有,我也要仔细地把日子过好。来人间一趟不容易,也说不清楚下辈子能否再有做人的机缘。
既来之,则安之。短短几十年也不应该在艳羡与抱怨中度过。第一次听说“享乐主义”是在高中的历史课堂上,这种说法在当时是让人嗤之以鼻的。我起初也是投之以不屑的眼光,觉着奉行享乐主义的人肤浅、自私、狭隘。但是,看多了生死别离,遇多了无可奈何,便慢慢开始认同享乐主义的个别优点---今朝有酒今朝醉。因为明天是不可预知的。不防设定一个情景:2017年5月的某一天,你被告知患有不治之症,除了痛苦、绝望、埋怨之外,想必剩下最多的就是遗憾。你会去想---活着没有好好爱一场真是憋屈;我还没来得及善待自己;我真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还没看见儿孙满堂……。过度的享乐肯定是有失偏颇的,但是对自己好一些也在情理之中。对自己好不可以粗暴地将其等同于自私。自私是始终只为自己考虑,而对自己好也包含放弃自己的权利让他人过得好。我不崇拜自私,但我也不崇拜一味地奉献。
说了这么多,舒坦了许多。
我知道我是在为自己的不能担当寻找借口。但是,我也是为自己好好地活着寻觅理由。人比人气死人啊!
此生,问心无愧。此情,天地共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