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都市丛林久了,很多传统节日渐渐淡去了其原有的记忆和味道。适逢公司发起“忆端午”活动,不由勾起了童年时有关端午节的回忆。
孩童时期,对于传统节日总有着高涨的热情: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等等不外如是。因为在这些节日里不仅可以吃好吃的,更可以玩好玩的,穿好看的,身为小孩子怎么能不开心兴奋呢。
家乡的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那些都算平常,最重要的要数“蕉叶糍”了,这可是其他地方没有的特色。每年一进入农历五月,从初一开始,“蕉叶糍”的制作就拉开序幕了:先把粽子叶洗好晾干,再把糯米用井水浸上两天直到米的粘性达到最佳状态,才把糯米碾成湿润的米粉,然后按照一土碗水一斤糖(半斤白糖加半斤红糖)的比例熬煮糖水。煮糖水非常讲究火候,火力过猛则容易烤焦,火力不够则不能让糖水充分发酵,必须慢工出细活。把煮好的糖水浇到糯米粉上,仔细揉搓成团,再捏成细细的长条状,用刀切成一个个均匀的糍粑块,再用粽子叶小心包裹,最后拿到原木蒸桶一层层码好,用大火蒸上两个小时,一锅满室飘香、香甜可口的蕉叶糍就新鲜出炉啦。在家乡,端午节是有“送节”习俗的,亲朋好友拿着礼品礼尚往来,“蕉叶糍”便是固定的礼品标配之一了,因此端午节每家每户都能收到各式各样的“蕉叶糍”,很奇怪,虽然材料都是一样的,可每家做出来的“蕉叶糍”口味就是有差别,这大概就是火候的玄妙之处吧。如此多的“蕉叶糍”一下子肯定是吃不完的,难道就此浪费吗?当然不会。伟大的吃货们发明了更美味的吃法:端午过后,当“蕉叶糍”由刚出炉的香软变得生硬,香煎“蕉叶糍”和“蕉叶糍”煮酒隆重登场了,往锅里洒上一层香油,把“蕉叶糍”煎得两面金黄,咬一口吃进嘴里,满嘴流油,满口喷香,这也是小时候放学回到家最美味的零食;“蕉叶糍”煮酒则是热一锅正宗的客家酿酒,再把“蕉叶糍”切块放进酒里一起煮,香醇的酒香加上糍粑特有的软糯,农忙回来的乡亲们美美吃上一碗,劳作的疲累顿时消失大半......
又是一年端午时,又到“蕉叶糍”飘香季,想起家乡的节,弥漫起淡淡思乡的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