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吾侪所学关天意——悼念王国维逝世90周年
小序:一死从容殉大伦,千秋怅望悲遗志。 1927年6月2日,清华国学院导师王国维以自沉昆明湖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享年五十一岁。这位现代学术的开山,为何选择在端午前夕投水,至今仍是谜。解开它,或将解开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与社会变迁的谜团。今值静安先生逝世90周年,撰诗以志追怀。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吾侪所学关天意”,王国维先生曾说:“国家与学术为存亡,天而未厌中国也,必不亡其学术。天不欲亡中国之学术,则于学术所寄之人,必因而笃之。”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从梁启超、胡适、顾颉刚,到鲁迅、郭沫若,民国学界对王国维学问道德的赞佩,一如陈寅恪在王静安先生纪念碑铭中所写:“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日久,共三光而永光”。
莫道昆明池水浅,先生自溺追屈原。
诗词泰斗思陶李,学术先师重泰山。
中外功成三境界,古今业就九重天。
投湖自尽成悬案,情抑势哉千古酸!
七律 • 观看话剧《甲午祭》
小序:1894年7月,日本在朝鲜仁川丰岛海面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消息传来,朝野大哗。直隶总督兼北洋海军大臣李鸿章星夜求见光绪皇帝,要求尽快下拨海军军费以备应变,却被告知,海军军费已被西太后挪用整修颐和园了。与此同时,日本国却上下同心,朝野一致,举全国之力向海外扩张。为实现这一侵略目的,日本天皇甚至每日只食一餐,并拿出皇室的经费支援海军购买枪炮。中日甲午之战,虽然北洋水师官兵拼死抵抗,终究难御强敌。水师11名管带(舰长),7人殉国,精锐损失殆尽,几近全军覆灭。日寇陈兵海上,直逼京蓟之时,趁势提出割地赔款要求。兵临城下之际,不得已,李鸿章代表清廷出使东洋。日本下关,面对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等人的步步紧逼,李鸿章绞尽脑汁与其周旋。谈判期间,李鸿章被一日本青年刺杀,射伤一只眼睛,虽然保住了辽东半岛,避免了中国陆上领土被列强瓜分,但《马关条约》的签订,让中国付出了割让台湾岛,赔款白银两亿三千万两的沉重代价,而当时全日本一年的财政收入仅有白银八千万两。《马关条约》的签订,既是近代以来整个中华民族深重灾难的开始,也是所有志士仁人空前觉醒的标志……
当年黄海起彤云,血雨腥风奋虎贲。
炮火轰鸣风煞煞,硝烟掩映日昏昏。
应钦将士舰船死,可恨东倭领海侵。
致远舰沉天地恸,黎民永奠邓将军!
七律 • 筑梦蓝天心愈坚——悼飞行力学专家陈士橹
小序: 先生谢幕航天日,英魂长笑苍穹中。 从“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到月球探测,中国航天人在浩瀚苍穹铸就了壮丽的中国风景。2016年4月24日,升国旗、奏国歌,举国同庆首个“中国航天日”。此刻,病榻上,一位航天老人静静地仰望着窗外的蓝天,唯有痴迷的目光和噏动的唇角吐露出内心的深情。这是最后的仰望吗?96岁,漫长而又短暂。航天强国的梦想,就像穿越一个世纪的火焰燃烧了他全部的生命。2016年4月24日21时10分,这位心怀童真、慈祥和蔼的老人平静安详地走完了他的生命旅程,带着一如婴孩般的微笑。他,就是我国航天事业和航天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著名飞行力学专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陈士橹。谢世前一个月,他将毕生的积蓄馈赠学校,反哺自己奉献一生的教育与科研事业。谢世前几天,他带的最后一位博士生曾志峰以论文盲评及答辩全优,圆满完成学业,了却了他最后的心愿。为航天而生,为航天而去。陈士橹,在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鲜红党旗下,他把信念、忠诚与热爱洒满祖国的万里长空。西北大学有一条梧桐大道,道内两旁栽满了法国梧桐,是华东航空学院搬迁过去的。
先生谢幕航天日,英烈长眠松柏间。
仰望星空情浩浩,燃烧生命火炎炎。
牵魂家国步趋稳,筑梦蓝天心愈坚。
功盖三秦天地矬,梧桐树下哭先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