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 南湖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六周年
岁月峥嵘染雪霜,征程九六岂寻常。
南湖画舫罩烟雨,遵义红楼迎旭光。
辽舰巡洋惊魑魅,神舟翔宇铸辉煌。
拍蝇擒虎斩妖孽,革故鼎新添锦章!
七律 • 一赞延安五老之徐特立
小序:1921年7月,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召开了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了。从此,她带领中共人民浴血奋战,开创了新中国的美好篇章。96年的历程中,以“延安五老”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人民立下汗马功劳。特写小诗,为党的生日献礼!
徐特立(1877年-1968年),又名徐立华,原名懋恂,字师陶,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4年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著作大都收集在《徐特立教育文集》和《徐特立文集》中。党中央曾评价他"对自己是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1907年发生清政府向外国屈辱妥协的教案时,徐特立在学校作时事报告,讲到激愤之处,热泪如倾,竟拿菜刀把自己的左手小指砍掉,蘸着血写了抗议书,写完当场晕倒。这一“抽刀断指”的举动,顿时蜚声全省,徐特立也被当时有进步思想者誉为最有血性的激进人物。1930年末,徐特立潜回国内,赴江西根据地,后在中华苏维埃政府任教育部副部长(部长为瞿秋白)。1934年,他随军长征。一路上,他拄着一根竹杖,扛着防身用的红缨枪,和大家一同行军。瞿秋白在告别时换给他一匹好马,他却总是让给伤病员骑。据统计,长征两万里,徐老骑马不过二千里,人称“徐老徐老真是好,不骑马儿跟马跑”。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为他庆祝60岁寿辰。毛泽东写信致贺,称徐老“今后还将是我的先生”。抗战爆发后,徐特立先到国民党统治区做中共代表,1940年回延安任自然科学院院长,在党的“七大”上当选中央委员。此时,他老当益壮,年近七十还参加了延安青年体育运动会的游泳比赛。1947年,中央为他庆贺70岁诞辰,毛主席的题词是“坚强的老战士”,朱总司令的题词则是“当今一圣人”。
末世出生灾难多,抽刀断指泪如河。
英雄弃职转跟党,勇士戎装敢举戈。
万里长征身作则,延安窑洞志高歌。
泽东祝寿情深切,徐老高风永不磨。
七律 • 二赞延安五老之吴玉章
小序: 吴玉章(1878年12月30日—1966年12月12日),原名永珊,字树人,四川荣县人,吴玉章历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讨袁战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而成为跨世纪的革命老人,与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一起被尊称为“延安五老”。吴玉章从参加同盟会到参加中国共产党,从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到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为社会进步、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党的事业奋斗一生。吴玉章是中共六届、七届、八届中央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十七年,桃李遍天下。兼任国务院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全国教育工会主席、中国自然科学普及协会主席等职。
功昭日月作楷模,言炳丹青天地合。
艺为人民千载颂,诗称圣哲万民哦。
不辞艰苦出夔峡,一意图强除恶魔。
从善终生蚕自喻,高风亮节耀山河。
七律 • 三赞延安五老之董必武
小序:董必武(1886年3月5日-1975年4月2日),1886年生,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字洁畲,号壁伍。湖北黄安(今红安)人。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副书记,中共重庆工委书记,中共中央财经部长,华北局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建国后,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政务院副总理,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字洁畲,号壁伍,1886年3月5日出生在湖北黄安县城南街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董必武从小跟随教私塾的父亲读书,深受儒家思想熏陶,18岁考中秀才。1903年秋,董必武决定投笔从戎,去投考武普通中学堂。在填写考生报名表时,不再填写“董贤琮”,而是取“壁伍”之谐音,填上了“董必武”三个字,表示他从此以“尚武救国”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在填写考生报名表时,不再填写“董贤琮”,而是取“壁伍”之谐音,填上了“董必武”三个字,表示他从此以“尚武救国”为自己的人生追求。1921年7月,董必武和陈潭秋作为湖北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按年龄排名,董必武仅次于何叔衡,为第二年长者。35岁的董必武“为人醇朴,蓄着八字式的胡子,活像一个老学究,在谈吐中才表现出一些革命家的倔强风格”。浙江嘉兴南湖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之一。1921年7月,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天的会议就是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的。1959年,在中共中央和浙江省委的重视下,嘉兴县委在南湖建立了南湖革命纪念馆,并且精心仿制了一条当年的游船,停泊在南湖湖心岛岸边烟雨楼下,作为中共“一大”纪念船,被人们亲切地称作“南湖红船”。1964年4月5日,曾是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同志重访南湖。烟雨迷蒙中,他登上“一大”纪念船,细细察看纪念船内外,回首往事,心潮激荡,随后欣然题诗《清明节车过嘉兴访烟雨楼》。这首诗,对中国共产党在风云激荡中诞生、成长并领导中国人们取得伟大革命胜利充满了怀念之情。同一天,董必武同志还为南湖革命纪念馆烟雨楼题写了一副对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这副对联,对中国革命从星星之火,蓬勃发展成燎原之势,直到取得最后胜利、建立了一个崭新的中国的艰难历程给予了十分形象的概括。毛泽东在给陈毅的信中,向陈毅建议:“剑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你要学律诗,可向他们请教。”“董老善五律”,这是毛泽东对董必武诗歌中肯的评价。
烟雨楼台思故贤,嘉兴楼上撰对联。
革命伟人传美誉,诗坛圣手著奇篇。
豪情创党功绩伟,深信前途意志坚。
赤胆为民从不悔,斯人已去忆红船!
七律 • 四赞延安五老之谢觉哉
小序: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中共党中央驻于延安时,中央领导和全体机关干部,将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五位老同志尊称为"延安五老",即分别称谓董老、林老、徐老、谢老、吴老。"延安五老"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谢觉哉平易近人,与农民同吃同住,向农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他利用空闲时间,教群众学习文化知识和选举投票的方法,深受群众爱戴,“为党献身常汲汲,与民谋利更孜孜”,这是延安时期人们向谢觉哉祝寿时赠送他的诗句,也是谢觉哉革命一生最真实的写照。谢觉哉(1884年4月27日——1971年6月15日),字焕南,别号觉哉,亦作觉斋。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延安五老”之一、著名的法学家和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法学界的先导、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1884年出生于湖南的宁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他在中央苏区任内务部长时,主持和参加起草了中国红色革命政权最早的《劳动法》、 《土地法》等法令和条例。1934年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内务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等职。
湘江自古出忠良,清末秀才意志强。
为党献身常汲汲,与民谋利更昂昂。
正气一身昭宝塔,清风两袖誉长江。
廉洁奉公如菡萏,人民公仆万秋芳!
七律 • 五赞延安五老之林伯渠
小序:林伯渠(1886年3月20日-1960年5月29日),原名林祖涵,字邃园,号伯渠,湖南省常德安福(今临澧县)人。早年加入同盟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参加南昌起义、长征等重要革命活动,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新中国成立后,林伯渠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二届副委员长。林伯渠同志是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是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与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并称"中共五老"。1960年林伯渠先生去世。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2013年4月2日林伯渠同志骨灰回归故里。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为了解决陕甘宁边区经济出现“鱼大水小”的矛盾,减轻人民负担,亲自领导“精兵简政”的工作,节约了大量财力,并倡导开展了“双拥运动”后来形成了军民“鱼水情深”。林老堪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被群众誉为“老黄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在10月1日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下午3时,他在天安门城楼上主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他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一起,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各项伟大斗争,在有关政权建设和统一战线工作方面的贡献尤为显著。
林老神奇人誉龙,风流潇洒九州崇。
卅年奋斗民不负,十载兵戎情独钟。
欲把神州披锦绣,频将心血唤春风。
主持大典名千古,开展调研跨万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