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最近的表现很奇怪,与平日风格大大不同。对于一个机不离手,24小时在线使用微信的人来说,连续几天都不怎么搭理女子,显然是有事情要发生的征兆。
女子也弱弱地感觉到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也就发去微信试探试探,果真是内有乾坤。具体的对话内容先不去追究,问题的关键在于男子的母亲强烈地反对男子与女子交往,更别提成为正式的男女朋友了。男子说他很痛苦,夹在母亲和女子之间。他也坦诚母亲的确对女子有偏见,准确地说,是对女子的疾病有偏见。
多年前,女子患上了抑郁症,这些年都在接受治疗,已经有三年没有复发了。当初介绍人在介绍双方认识后,女子就向男子提起过,两人还就此话题展开讨论。男子的观点是:有问题就要正视而非逃避,他相信女子一定能战胜自己乃至彻底走出来。女子的想法是:尽管病也是过去式,但是还是应该向对方坦诚,毕竟后续治疗会影响到婚后的生活,尤其是要小孩的话。说出事实后,女子接连几天惴惴不安。她认为男子也会同之前的相亲对象一样,被吓跑,留不下一丝踪迹。没想到男子的思想倒是很开通,他并没有携带有色眼镜。
抑郁症之所以遭受到人们的误解,是因为大众对它的了解少之又少。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很多乡民会把它与精神病混淆。作为一名农村女孩,女子深受其害。科学上看来,人得了心理疾病就应该像得了感冒一样受到正确的对待并接受正确的治疗。然而,周遭的环境以及人们的误解往往一次次把患者推入深渊。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好比刑满释放人员出狱后得不到社会认同、找不到自己的容身之所、饱受歧视后重新进入监狱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抑郁症患者的监狱是心灵的监狱,而且这所监狱的唯一钥匙就是患者彻底地走出阴影,走向健康,复归正常。身体上的疾病自有灵丹妙药可医治,心灵上的疾病却远没有那么简单。最终的答案就在那句“心病还须心药医”的哲理中。
男子和女子在微信里你一句我一句的聊着。男子说接触了这么长一段时间,你给我的感觉是:“第一,你很懂事,相当懂事;第二,你相当健谈,与你聊天没有压抑的感觉;第三,你的文化程度非常高;第四,你的职业很好,配得上任何一个男子;第五,你长得很耐看,越看越好看;第六,你很节约,勤俭持家,适合过日子;第七,你很善良,也很忠诚;第八,你的家庭环境也还好,在农村来说算是比较可以的了。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我对你的综合感受的话,就是‘爱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品’,对你来说应该是终于善良”。听了男子的评价,女子有些感动,从来没有一个男子也把自己窥视得如此清楚,在男子面前,自己变得透明起来。女子回应说:“这么高的评价,我的自信心都快爆棚了,自信啊一个劲儿地往上冒。”
暂停几秒钟之后,女子问了男子一个问题:“为了我,你跟母亲闹矛盾值不值得啊?毕竟,母亲只有一个,媳妇儿没了可以再娶。”
男子回答到:“以后可以分开来住啊!这样就会少很多矛盾。”
“你一向那么看重家庭和睦,也很希望一家人能够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这样的牺牲对你来说公平吗?再者,你的母亲现在对我有成见,日后相处肯定会地位不对等,难免嫌弃。你夹在中间怎么办?”女子说。
“那要怎么办啊?”男子懊恼地叹息。
“要不你先同你母亲服个软?你毕竟是晚辈。闹矛盾了,她的心情肯定不好,人在负面情绪的左右下很容易做出不理智的判断。”女子建议说。
“嗯嗯。也是。可是,该怎么办啊?”
“你可以选择孝顺你的母亲,站在你母亲的角度,一切都可以理解了。换作是我的儿子遇到这样的情况,我的第一反应也是反对。究其根由是因为对抑郁症的了解的缺乏与后天的成见使然,找到根源,问题也就解决了三分之一。得慢慢来,着急不得。你母亲只是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做出相对的判断,本身没有错,只是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大问题。就像你之前说的,如果我们要在一起,要克服很多因素。”
“除了我母亲这关,还有什么因素?”
“我尽快恢复健康,彻底治愈。”
“这儿你慢慢来,不着急。我正在网上搜集资料,对了,你是中度还是重度?”
“中度。有些困了,睡了哈。”
“好”。
男子和女子就这样聊着。
关上手机,带着那句话“爱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品”的幸福供养,女子很快进入了梦乡。她睡得很沉,表情安然。就是不知道男子后来在手机上搜索了多久,也不知道他的内心受到怎样的煎熬。
男子和女子的故事会不会有下集?如果有,会是怎样的剧情?他的母亲会同意吗?女子是否能彻底康复?或者,出现怎样的转机?
倘若我拥有杜撰人生剧本的能力,我一定会倾尽所有设定一个完美的结局。她,他,都已太不容易。
……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微风吹拂,鸟儿欢唱,男子牵着女子的手,甜蜜地散步,然后男子转过身来面对女子,说到:“亲爱的,嫁给我你后悔吗?”,女子没有说出理想中的:“不后悔”,而是轻声地问男子:“这辈子,你娶了我,值不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