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散文>>小里河往事
 
小里河往事
  文 / 何海伟

          振兴门楼


     临河岸,一座牌楼矗立村边,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就像一面醒目的招牌,提醒我这里就是小里河村。
不远处,前街的起点,一座高大的门楼当街耸立,层楼飞宇,高甍凌虚,富丽堂皇,雄浑大气。
     如果说村口只是亮出了一道招牌,那么这里则是更明显的村庄标志。就像乡关,就像记忆中永不消失的山隘,就像梦中枝繁叶茂的老槐树,就像时不时出现在眼前的老家印记。
     乡关何处?那里有家、有爱,有割舍不断的亲情。那里有割舍不断的血脉,那里还有挥之不去的记忆。
牌楼,门楼,这种中国特有的建筑艺术越来越成为“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文化载体。
     日暮乡关何处是,振兴门上思悠悠。
     振兴门楼建于2002年,因何谓“振兴”?李铁成先生的《振兴门记》作了最好的诠释,“天不佑贫,因振而兴”,“天不佐富,因德而继”。振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真谛,更是小里河人团结奋进的精神瑰宝。每天出入其门,高山仰止,是自励与警醒,是昭彰与坚守,更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倚墙而立,静静感受,似乎有重重幻影从眼前掠过。几缕清音,小里河成篇成章的动人故事都从这道大门里进进出出,慢慢地融入历史的河流里。
     无论天灾人祸,无论艰难困苦,小里河人一直坚信“贫而不馁,困而有为者,必有转捩之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穷而达,小里河翻天覆地的变化,依靠的正是这样一种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勇气、信心和决心。
宝塔•碑林
     村北边突兀的黄土岭上,矗立着一座七级宝塔,凌空干云,居高临下。
     宝塔通体钢筋混凝土结构,由河南鑫旺集团于2002年投资兴建。遥望宝塔,凝重,雄伟,巍峨,壮观。近看,基座上的八宝、八仙等绘画浮雕,栩栩如生,吉祥如意;石栏板上雕刻的花鸟虫鱼,活灵活现,诗情画意。飞角挑檐,八方吊铃迎风叮当作响。金光闪闪,塔顶葫芦、菩萨保佑一方平安。
     同样是乡关,如果说看到振兴门楼容易心生“烟波江上使人愁”,那么,远远地望见这座宝塔,则会让人“近乡情更怯”,就像远远地看到倚门倚闾、翘首遥望的父母,哪个游子不泪流满面?
     我不知道鑫旺集团当初投下巨资兴建这座文峰塔的初衷,是要完成一个宏大的心愿?是要获得心灵的慰藉?还是要彰显政通人和、盛世太平? 但我知道,因为鑫旺宝塔,这里的人民获得了心灵的宁静,这个地方又增添了一个地标象征。因为鑫旺宝塔,像我一样游历的人们每一次经过这里,都会获得美的欣赏,都会受到心灵的震撼。
登上宝塔,高瞻远瞩,烟波浩渺,心潮澎湃。也许,他们只是想单纯地给这里留下点什么永恒的东西,譬如文化。不论其他,只论建筑艺术,宝塔就可以凸显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既有古典的厚重与深沉,也有现代的简约与繁荣。鑫旺宝塔是历史与现实的融合,也是经济与文化的融洽。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财富的传承也许有“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但文化的传承是透古通今的。“耕读传家”,是农耕文明最好的传承,“布衣暖,菜根香,还是读书滋味长。” 亦工、亦农、亦商、亦文,宜工、宜农、宜商、宜文,这是小里河人的生存和发展之道。
    沿宝塔广场东北边的台阶向下,就是由原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题写名字的神墨碑林。这里是小里河村民的又一个文化活动场所。
    神墨碑林利用自然山势的起伏,巧妙地设置上下两层,高低俯偃,错落有致。碑廊、亭台、曲径、水榭,古色古香,端庄典雅。奇花、异草、佳树、青藤,竞芳斗妍,幽静雅致。篆、隶、楷、行、草各体具备,名家荟萃;或古拙,或圆润,或端庄,或飘逸,或豪放,异彩纷呈;或名家名句,或箴言妙语,或词曲名联,精品林立。
石韵刀趣,铁划银钩,雄浑凝重,秀丽娇美,与周围的青岩黄土自然地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生气盎然。在这样的书法艺术荟萃苑地,在这样的文化典籍殿堂,观瞻欣赏,研习借鉴,让人流连忘返。



        祖师庙


     村子正中央,有一座祖师庙。
就像中原地区那些散落在乡村的大大小小的寺庙、道观一样,这里既是村民心目中神圣的精神高地,也是他们朴素的精神家园。
     庙中供奉的是“北极玄天上帝真武祖师”。这个故作高深的名字,简单地说,就是北方的守护神。在神话传说中,他是太上老君的八十二代化身,披发跣足,踏灵龟神蛇,领五雷将领,以慈悲为本,行方便之门。
     我们似乎没有必要过多地考究这些神灵们的名讳和来历,只要心存敬畏,只管虔诚膜拜就可以了,就像面对头顶灿烂的星空,就像面对心中神圣的法律和道德。
    这座祖师庙始建于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后来经多次重修。我不去想象,数百年前,真武祖师为何要选择这片土地安顿下来,是因为肆虐的山洪?是因为贫瘠的山野?还是想与吉祥的凤凰岭比邻而居?
    我不去想象,这里的先人们为何要定居这里。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石涧里挑水,土地里刨食。他们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只是,更多的时日,他们在饥饿中等待黎明,在焦灼中企盼年关。那时的日出,似乎迟到了两个时辰;那时的秋天,也迟迟不肯来临。
    我不去想象,数百年前的阳光,灿烂地普照这座新落成的庙宇的那一刻,恰如祖师显圣,光芒万丈。于是,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真武祖师,就像黎明前的曙光,给这里的人们带来无穷的希望和力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神灵佑一方平安。有人的地方就有信仰,虽然零乱而模糊,但那是发自内心的信念,是自然而然的教化,是约定俗成的道德,更是自觉的身心约束。
     而且,这种最朴素的信仰根深蒂固,源远流长。
尽管世易时移,但我知道,数百年后的今天,这种信仰依然存在。就像这座多次重修的祖师庙,历经风风雨雨,依然矗立在这片土地上,依然延续着祈愿的香火,依然迸发出不同寻常的力量。
     一座庙宇,坐落在村中央,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飞檐下的铃铛述说的是风雨,瓦楞上的光影带走的是岁月。小里河的故事,在岁月中延续。岁月,在小里河的故事里丰盈。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推陈出新,但不变的是小里河人振兴家园的信念。
     我站在祖师庙前,敛首低眉,对古老的信仰表示敬仰,对现代的教化表示尊崇。正像祖师庙外墙上书写的道德和礼仪,有传统,也有现代;有过去,也有未来。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我敬仰神灵,因为神灵就在我们心中。




            凤凰岭生态园


     凤凰岭,因形似凤凰而有名。
     凤凰岭生态文化园,因绿色产品而闻名。
竹影夹道,曲径通幽。半山腰,一只雕塑的凤凰,展翅欲飞。照壁上的《凤凰赋》,流光溢彩,熠熠生辉。
     百鸟来仪,莺歌燕舞。百花盛开,馨香弥漫。
     穷山变良田,荒野成沃土,我不知道这里算不算得上是鑫旺集团的又一大手笔。但我知道,这里的生态农业,这里的绿色产品,这里的蓝天白云,这里的花草树木,这里的梯田、菜园、果园、亭台、长廊,让我走进了现代童话,走进古代陶渊明的桃源世界。

     葡萄架下,悠然见南山。
     谷子田里,苗生满阡陌。
     石榴园中,山涧清且浅。
     绿阴深处,依依墟里烟。

     我来,不只是为了验证一个现代的田园梦。那些开垦的层层梯田,那些在阳光下振动着五彩翅膀的蝴蝶,甚至那些石头上厚厚的苔斑,都好像要对我说些什么,无语却情真意切,无声却娓娓动听。
     我仔细倾听。
    紧张的生活节奏,让慢生活成为一种复古的时尚。一次次刻骨的教训,让舌尖上的安全成为最大的心愿。
一切都在历史中前进,但无论社会怎么发展,农耕文明遗传给我们的根脉不会改变,骨子里向往的悠闲和洒脱如影随形。没有纷扰,没有污染,没有伤害,绿色,纯天然,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才能活得舒心。
      民以食为天。无论过去多少年,土地、粮食一直是我们最踏实、最亲切、最基本的依赖。石磨,石碾,泥瓮,瓷坛,豆腐,香醋,面粉,杂粮,现代文明延续的传统工艺,简约而厚重,时髦而古老,让这里再一次散发出独有的韵致。
     真正的麦香,豆香,谷香,果香……馥郁厚重,余味绵长,永远给人最亲切的体验。
     这不是怀旧,这是对根脉的坚守,这是对传统的执着。也许,只有不朽的信念,才会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并乐在其中。只想守着似水的流年,清净光明,因为此中有真意。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凤凰岭,吉祥而诗意的地方。


2017/8/3 14:33:55 发表 | 责任编辑:冯春华
本文共有评论 -1 篇︱已被阅读过 518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3167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