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嫂的一再邀请下,昨晚去她家吃了炒田螺,味道真不错。由于是第一次吃田螺,我不知道怎么食用。在大伯母的示范下,我学会了,一颗,两颗,三颗,吃的很带劲儿。快吃完的时候,面前堆满了一个小山丘。这不是我第一次去大伯母家吃饭。自从搬入新家,我已经去大嫂家吃过好几次了。年轻人之间好说话,也要大气的多。没那么多讲究。因而,我常常“厚着脸皮”去大嫂家蹭饭。吃的是一种新鲜,吃的也是一份情感。换做路人甲乙,是万万没有这般待遇的。
我的大嫂嫁给堂哥几年了,生了一个儿子,非常可爱。孩子各方面的习惯都很好,学习模仿能力很强。才一岁多,就知道垃圾必须仍在垃圾桶里,拉了粑粑在儿童便池里要端来倒进马桶,吃东西的时候不能贪多,嘴巴脏了自己用纸巾擦干净。观察着小侄子的表现,我深感家庭教育,尤其是习惯养成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尽管大嫂是第一次带孩子,但是带的很不错。小侄儿很少生病,出门的时候收拾的干干净净,非常逗人喜欢。现在正是孩子最可爱的年龄。我们一大家人都很喜欢他,总是围绕着他转。小侄儿不到两岁,但是很有绅士风度,从不欺负女孩子。他也十分懂得分享,会把好吃的零食喂进逗他的人的嘴里。两个大眼睛,很黑,很亮,很漂亮。眼睫毛也很长,黑黑的,卷卷的。皮肤很好,白白嫩嫩。个头很高,超过了同年龄段的小朋友。总之,我对他是十分喜欢的。尤其是当他叫到“爸爸!爸爸!”的时候。需要解释一下,按照老家的习惯,作为堂哥的儿子,小侄儿是可以叫我“爸爸”的,前面可以冠上“大爸爸”、“小爸爸”等作为区分。因此,小侄儿叫我堂姐“大爸爸”,叫我“二爸爸”,叫堂妹“小爸爸”。还记得堂哥的大女儿小时候就常常问伯母:“奶奶,我怎么有那么多个爸爸啊!”。伯母回答:“你就是有很多爸爸啊!”
因为老家占地,我们一大家子都搬到了镇上。还好都在一个小区,所以我们经常串门。我本就非常喜欢小孩子,再加上自己还没成家,因而对侄儿侄女很是疼爱。我也很喜欢邀请小朋友们来我家做客。孩子嘛!无非就是贪吃贪玩。只要有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他就会喜欢你。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你要陪着他一起做他喜欢的事情,可以是一起看动画片,可以是一起打乒乓球,可以是一起玩水或丢沙包。切记一天到晚看电视,切记总是低头玩手机。我之所以喜欢侄儿侄女,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受到身边亲人的影响。每次我去二伯或者大伯家,他们都会拿出好吃的招待我。大伯曾好几次叫我去他家吃鱼,小侄儿伟伟也经常把他的零食与我分享。遇到家庭聚会的时候,一大家人非常热闹。饭桌上,有说有笑。饭后,牌桌上交流感情。不打牌的就带小孩子。孩子们呢就一起玩耍,吃零食,看电视,玩过家家。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我觉得非常温暖。
曾经,我有过误解,我以为只有故乡的山水值得我留恋。我缺乏爱,我也不大懂得爱。一部分原因要归因于爸爸妈妈把我托付给奶奶照顾的抚养方式,一部分原因在于自己敏感的内心,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成长的大环境使然。因此,我曾经定义到:“我是一个缺乏家庭温暖的孩子,也很缺乏关爱。”事实证明,我的观点是有偏见的。回首过往,我的伯伯、伯母们对我都很不错。再加上自己懂事、孝顺、成绩好,我收到的多半是赞赏。问题的关键不是缺乏爱,而是缺乏发现爱的眼睛。柳暗花明后,我觉得当下的自己很幸福。
再回到吃田螺这个事情上,我是要为堂哥的厨艺点赞的,同时还要感谢大嫂的邀请,感谢大伯母辛苦地准备食材,感谢大伯父的热情,感谢小侄儿和小侄女的分享。一家人,其乐融融,真是挺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