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今日之中国,除少数军阀、官僚、买办、财阀之外,全国人民入则有老弱待哺之忧,出则无立业谋生之地,行则逢掳身丧命之变,居则罹举家冻馁之祸,灾害深於水火,困苦甚於倒悬,凡此皆帝国主义之侵略及实国军阀之窃权之所致也…”。这就是九十年前的中国。在这样内忧外患、国破家亡的危难之际,一个人果敢地站了出来,在当时极度动荡不安情况下,大手一挥,群雄响应,率领仁义之师,拉开艰难曲折的北伐战争的序幕,掀起了中国反帝国主义的爱国民族运动热潮,这个人,就是国父孙中山,这场正义之战,就是北伐。
北伐战争,是民国时期自1926年至1928年,由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洋政府的战争,其目的就是扫清割据一方的军阀和暴虐武装,使得中国统一在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之国民政府旗下。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样的义举,无疑是救国人于水火。北伐战争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中国共产党在军队、政治工作以及发动工农群众等方面加以支援合作,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
置身于位于韶关帽子峰北坡的北伐战争纪念馆,在众多详实的史料和文物面前,让我们有重回历史之感。历史,给予我们的,是经验、是教训,更是教育。不管是我们今天的国家、政府、执政者、乃至于每一个国人,都应正视北伐战争,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提取出一些永恒的东西。
其一,爱国之心。人无国不立,无论是什么人,哪里人,失去了祖国,你终将于世无依。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文明国家。华夏儿女历经千万年的智慧积累,成就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璀灿文明,构筑起我们今天强大的中国。我们每一个人的和平幸福的生活,都源于我们祖国的富强。爱国,不仅源于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更应源于我们对国家的坚定信仰。我们的革命先辈正是源于对国家和平统一的信仰,在大是大非面前,勇于探索,勇于牺牲,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兴正义之师、平家国之乱。在国家危难之时要爱国,在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也要爱国,在和平的表象下面,各种潜伏着的、酝酿中的危机,这些危机,有来自于我们自身,也有来自于外邦,甚至于来自于自然灾难。因此,即便是在当下,依然需要我们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人人都怀一颗爱国之心,家国可安。
其二,卫国之心。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整个的历史长河的进程中,其实就是一个卫国的进程。从最初的部落之争,到之后的国邦之战,无不如是。在当时帝国主义、军阀等各种黑暗势力割据的危难时刻,以孙中山为首,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的军队,挥师北伐,为平定动乱而战。战争、摩擦,这是国邦之间的常态,因此,我们要有一颗卫国之心,也当是一种常态。大到国家政府、执政党,小到百姓与个人,都要严于律己、遵纪守法;不因歌舞升平而松懈,忠于职守、忠于祖国,始终保持为国、护国的保卫意识,在各种恶意或别有用心的谣言面前,能明辨是非,在各种骚乱和故意侵犯的行为,要举报、要制止。事无大小,小中却能见大。无论朝野如何,作为一个中国人,都应有自己坚定的信仰,把我们先烈的拳拳卫国之心,续扬传承下去,把国家放在心上。
其三,报国之心。“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是古老的训示,却是永恒的真理。古有如岳飞壮怀激烈的“精忠报国”,今有北伐、抗日等保家卫国战争。战争来临之时,国人当奋起报国,和平年代里,我们亦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是报国;为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报国;积极进取,拥军拥党是报国……。报国,是不消极,不添乱;报国,是尽量地把自己的光和热、自己的正能量,发挥出来……
这些,都是如北伐战争这些壮烈的历史给我们的,是经验,也是教训,更是教育。这是我走进北伐战争纪念馆领悟到的,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领悟到的。而领悟,从走进历史开始。
不忘北伐,不忘历史,初心不改,砥砺前行。有国才有家,只有爱国才能卫国,有了卫国之心,我们才能明白如何地报国。在新的历史潮流下,我们一样要认清形势、明确使命,坚持信仰,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共产党领导下,为我们国家的强盛,做一棵树,做一座桥、一面旗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