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校园里的我,大课间是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地方。两年前,当我第一次当班主任的时候,只要没下雨,我都会和孩子们一起运动,那个时候活动的项目只有跑步和胸贴背跑操。今年,我又因为工作上的原因,再一次亲临足球场,而这一次的大课间却多了很多花样。跳绳、踢毽子、打羽毛球、老鹰捉小鸡,不得不说,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就是充满创意的地方。看着眼前活蹦乱跳的孩子们,我的内心深处升腾起一丝感动,孩子毕竟只是孩子,玩耍是他们最乐在其中的事情。
在以前上班的地方,我接触的基本上都是小学生,蹦蹦跳跳自是常态,而眼前的这一群孩子却是高三的学子,他们小的十六七岁,大的十八九岁,看着他们欢快地玩耍,我突然意识到:求学时代是多么的美好!我也再一次深刻地理解了“同窗之谊”。如果每一天孩子们都能这样愉快地跳一跳,那该是多么美好!我不由地这样联想。或许,处于玩耍中的孩子们未能深切感受,而身为看客的我却是真心这样觉得。或许,是我老了,以致于抑制不住喟叹。或许,我是还很幼稚,企图时光流转,重回青春期时代。
然而,我还是不得不说,无论是什么样的素质教育,无论是什么样子的新课改,无论是怎样的发展愿景,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健康成长才是我们的教育应该真正倾力而为之的事情。现实并不是这个样子。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尚未大范围地推行,也因为这样或那样的考虑,我们的孩子还是不得不面临新旧改革的冲突。作为一名基层教育者,我是“糊涂的”但又是“清醒的”,我是“热心的”但又是“无助的”。激浊扬清是一件十分高大上的事业,然而我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只能寄希望于有志者,寄希望于将来,寄希望于历史的洪流。
回想我的人生历程,最美好的回忆来自校园。在老师的引导下,我极力地渴求知识,我也十分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跟老师在一起的时间说不定比与父母呆在一起的时间更长。我们的价值观的形成,我们的为人处事,多多少少都有老师的影子。世界上除了亲生父母,或许只有老师才是真正希望孩子成人成才的。试问谁会将孩子教成坏人并引以为傲?试问谁去毁掉孩子的前程并沾沾自喜?因为职业的特殊性,老师应该被社会尊重,也值得被世人尊重。
不妨大胆想象:在一个春天的花园里,盛开着各色的花朵,有迎春花,有桃花,有杜鹃花,有牡丹花,温和的太阳光照在最新吐芽的叶子上,绿的纯粹,嫩的招摇,叶儿和花了也合起伙来,随着春风儿摇摆。不远处,一条条小溪蜿蜒而至,带来春的消息,带来希望的消息,带来生命的消息。万花丛中,一个佝偻的身影,看上去他是那么突兀却又那么自然,看上去他仿佛是异类却又近乎浑然一体。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晴空万里,无论是风调雨顺还是灾祸频频,他始终不忍离去,选择一如既往地坚守,只因他有一个简单却又不普通的名字,他叫“老师”;也因为他肩挑重担,无怨无悔。
上述是笔者对为人师者最朴素的理解。与此同时,我相信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世界的未来都要靠老师们的倾情付出来奠基。按照这样的思路,那么就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只有解放了老师,让老师回归天性才能真正解放孩子,让孩子回归天性。关于这一点,我想我仍然需要密集的思考与周全的分析。当下的我确实拿不出极具说服力的条陈与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