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菁菁校园>>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文 / 侯永红
摘要: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他强调:“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提出:“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生活,及哦啊会学生做人。”这与我们新一轮课改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相适应的。小学低年级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凭借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渗透  语文教学 生活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强调“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提出要:“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生活,教会学生做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及“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教学源于生活,小学低年级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教师可凭借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一、在语文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  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先生认为:“教的法则根据学的法则,学的法则根据做的法则;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是服从于学的,而教、学又是服从于生活需要。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积累少,活动区域局限,如果课文里的内容能跟生活建立一种联系,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就能引发学生心灵的体验和情感共鸣。如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影子》一文,为尽快建立影子与学生的联系,在上课前,录制了:月光下,我走,影子跟着我走,形影不离的情景。课上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通过眼睛看,心里想,很开心,小嘴巴说开了:“我见过影子!”“影子和我是好朋友。”……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再深入去读文本,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不难了。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  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把教学做合一。语文教学努力与学生的生活沟通起来,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将阅读教学与认识世界,天以内情感、感受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
    (一)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句。比如《比尾巴》一课,在帮助学生理解“弯”、“扁”两个词语时,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和“弯”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扁”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学生很认真想,也很会说。又比如《影子》这篇课文,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就像一条小黑狗。”和“它是我的好朋友。”我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说说为什么说影子像一条小黑狗?为什么说它是“我”的好朋友?学生非常踊跃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把这两个句子读得有滋有味,学生们摇头晃脑读书的样子非常可爱。
    (二)利用学生喜欢的游戏完成课后练习。小学生天性喜欢玩耍,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玩耍形式,在教学中利用学生这一特点,以玩游戏的形式完成课后练习,实践陶行知先生“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生活,教会学生做人。”的生活教育理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语文知识和形成初步的语文能力,养成热爱语文学习的习惯。如学习了《比尾巴》一课,课后第二题的左边摘录了文中一问一答的一组句子,右边放的是另一组一问一答而且句式相同的句子,只是替换了个别词语。设计了问答游戏,老师问学生:“谁的样子最可爱?”让学生回答可以是“兔子的样子最可爱。”,也可以回答“猴子的尾巴最可爱。”“小松鼠的尾巴最可爱。”……交换角色,由学生问,教师来答,在这样的游戏中,学生进一步熟悉一问一答的语言表达和句式,学到了语文知识,训练了口头语言。在此基础上,继续拓展开去,做更多的问答游戏。
又如《青蛙写诗》一课,课后第二题“青蛙写的诗里有逗号和句号,请你圈出来。”首先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说图意,然后学生分别扮演“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了解它们不同的特点,再根据特点去找诗里逗号和句号,初步认识逗号好句号,在脑子里建立标点符号的概念。
   (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能力。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所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所反对的是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创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语文课程建设成开放的课程,同时要求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1.做做小实验。小学生好奇心重,喜欢动手,在动手实践中,他们就学到了很多知识。如《乌鸦喝水》这一则经典寓言故事,描写了一只遇到困难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乌鸦。在学习时,为了让学生深刻领悟做任何事情,都要开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开展语文实践活动:1.分小组合作完成小实验。在矿泉水瓶子里装少许水,往里面加小石子,体验水渐渐升高的现象,并尝试说说水升高的原因。
2.改编故事。小学生想象力特别丰富,凡事都喜欢想一想,在思考中,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如《乌鸦喝水》一课学完以后,我让学生改编故事,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在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的情况下,设想乌鸦还能用什么方法喝到水,新编成一个乌鸦喝水的故事。
3.种种植物。学习了课文《四季》,我鼓励学生回家去,拿小花盆种指甲花、蝴蝶花、茉莉花等,学生都积极动起手来,大约过了一段时间,我让学生说说:你种了什么花?花种活了吗?你是怎样种活它的?学生非常感兴趣,都积极举手,争着发言。
   通过亲自动手实践,解放学生的手脚,在做一做中,启发了学生思维,践行了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
   三、在语文教学中观察插图训练想象说话能力   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小学语文低年级课本有许多生动形象的插图,这些插图非常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学习观察方法,养成在生活中学习。但低年级学生年纪小,接触的事物比较肤浅,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他们往往只看到事物某一方面,忽略另一些方面,而且一幅画只是反映事件的一个横断面,不可能把事情的经过完全在画面上表现出来,必须根据图画意思,补充空白,化“静”为“动”,想象出图中人物或动物的连贯动作、可能的表情、丰富的心理活动,把图画内容具体化。
   (一)指导观察单幅图,训练想象说话能力。一幅画只是反映事件的一个横断面,不可能把事情的经过完全在画面上表现出来,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图画意思,引导学生想象图中人物或动物的连贯动作、可能的表情、丰富的心理活动,把图画内容具体化。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第一课《天地人》,我用课件出示一幅图,图上画了有广阔的天空,天空下是辽阔的大地,大地上站着一个人。然后提问:图上画了有什么?图上有谁在干什么?学生瞪大了小眼睛,认真地观察图画,有的学生说:“我看见了天空,天空很大很大。”有的学生说:“我看见了无边无际的大地。”还有的学生说:“我看见了天地之间站着一个人,显得很渺小。”……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进行了扎实的训练,天长日久,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就能增强。
   (二)指导观察连续的多幅图,训练想象说话能力。有些课文的插图是多幅图连贯的,但是画面是静止的,教学中我让图画化“静”为“动”,想象出图中人物或动物的连贯动作、可能的表情、丰富的心理活动,把图画内容具体化。如学习一年级上册《四季》这篇课文,首先我出示春天来了,小草绿了,小鸟在天上飞的课文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春天到了,田野上绿油油的,真美啊,再想象小鸟会对草芽说什么?学生通过看图,发挥想象力,说了许多句子,既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春季的美丽。接着我再出示夏天来了,荷叶长出来了,青蛙在荷叶上欢叫的课文插图,让学生观察:夏天到了,池塘里荷叶圆圆,青蛙在叫什么呢?荷叶会对青蛙说什么呢?青蛙又会怎样回答?学生又说了许多句子。然后我连续出示春天和夏天两幅图,学生要说几句连贯的话,因为有了前面的指导,学生能很流利的说出几句连贯通顺的句子。
    运用陶行知“生活化”理论实施生活化教学,将教学活动放到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习活动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同时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11/25 9:06:42 发表 | 责任编辑:桂汉标
本文共有评论 -2 篇︱已被阅读过 565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4274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