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文化之乡
必背是瑤文化之乡,也是世界过山瑶之乡。从乐昌到必背,大约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必背在60年代前还是属于乐昌的一个瑶村,后来把少数民族都划给了乳源,于是就归属于乳源少数民族自治县了,广乐高速通车后,去必背就更加方便了。过了高速,去必背的路是依山傍水的,弯弯曲曲,路况好,但是路面比较狭窄,左山右水,风景秀美,特别是那几乎与路面平衡的河水,绿的发亮,那水的灵动与周边的绿树成荫的山简直就是一个世外桃源的居住地,还没到必背就可以遥想她的天然之秀丽了。
到了必背,我第一感觉就是这里很多装饰和城市有点不同,除了淳朴的民风,到处都可以显露出文化的气息,那路边的灯饰,都有古色古香的韵味,红色是她的主色调,方灯的边框是枣红色的,一个个方灯拼凑成一簇簇花朵,在路边绽放她夜晚的风采,柱子的雕饰更加显示瑤民的风情,瑶民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只能用一些图腾来表情达意,所以很多装饰图案都有它内在的含义,像画在灯柱的图案,如黄颜色的像稻穗的图案,似乎是表示稻子成熟了,它又不能像油画或者水彩画那样的艺术,它是具有其独特的方正,是生活中改良的丰收稻穗的图案,中规中矩,意蕴深远。
最能表现出瑶族图腾文化的是政府楼前的一块空旷的平地里用那红色的瓷片拼成的图案,那足有两米见方的大图案,能呈现瑤民文化的特点,那周边的方正的‘’卍‘’符号,也是瑤民用来表达吉祥,功德等瑞像吧!这就是瑶民图腾文化的特征,也许就是瑶民独特的文字图案,象征于本族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每个喜庆的图案都传达出生存的意义和法则。
瑶族文化遗产,我没有一一去见证,但从墙壁上悬挂的图片你就可以知道,这里太多我们汉文化没有的特点,“十月朝”“长席宴‘’“拜盘”“竹竿舞”等,这次见到的一些瑶绣作品也很精致的,在店门口或在廊道口,三三两两的绣娘坐在一起刺绣,那番景致,那种宁静,那种手工都值得你伫足欣赏,然而出炉一件小小的饰品也要几个月的时间,慢工出细活吧,在我们眼中不单是在欣赏女工的绝活,更加精彩的是瑶绣的技艺可以在快节奏的现代文化中得以传承,瑤民是我们56个民族的一部分,他们的精神灵魂就是在那一针一线中穿越了时空的轨道,在那五色布衣里呈现出线条的美丽,瑤文化的精髓。
瑶族文化已经慢慢向汉文化过渡,周围的居民也只有二千人左右,很多都迁徙了,他们的语言,他们的服饰都已经汉化的差不多了,然而我们还隐约可以看到山上的那一座座山寨藏于树林隐蔽处,大山林里,这就是名符其实的”过山瑶”吧。有大山的庇佑,有良田躬耕,靠山吃山,靠水喝水,壮丽的祖国山河,在护佑着瑤民,在保护着瑶族文化,承千年而不变,是一粒种子它就会生根发芽壮大,她是一棵大树的枝干,只要树不倒,瑶族文化永远会在人们心中,我们也会记得祖国的粤北边区,还有瑤文化之乡——必背。
我们徜徉在宁静的小路,身边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香味让你神思遐想,流连忘返,就像瑤文化的韵味,品读、揣摩、探究,永远都是散发出文化的清香,那远处路旁栽种的凤凰树,在茂盛的叶子中间绽开红艳的璀璨夺目的花朵,是那么的古朴细腻,她虽然没有像深圳市的凤凰树凝烈的迷人,但她就像瑤文化一样藏而不露,点点红艳绽放她美丽的久远的光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