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评论>>一次说走就走的微诗之旅
 
一次说走就走的微诗之旅
  文 / 罗明生
    2018年4月27日,五月诗友钟启福在五月诗社微信群中,发了一张照片。照片的内容是,一段围楼的高墙,墙体庄重厚实、巍然耸立,墙面风雨沧桑、斑驳陆离。那镶嵌在墙上的各种方形窗口与条状炮孔,清晰可见。有一簇青苔,顽强地攀爬着,蓬勃地往上生长。在墙角下,有一个现代女人,她长发及腰,斜挎着肩包,静静地面墙而立,沉浸在高墙的历史与过往中。
    照片强烈的冲击力,引出了诗友们的诗情与热议,当时刚好在线的我,感觉这是一个顺势引导创作的好机会。考虑到这张照片容易让诗友瞬间产生灵感,在短时间内快速成诗,我有了在网上征集微诗的想法。于是,决定在五月诗社微信群,发起微诗接龙活动。我放下手头的工作,简单起草了一段征稿启事性的文字,要求以照片为素材,以《墙》为标题,创作同题微诗,每首不超过5行。就这样,一次说走就走的微诗之旅开启了。
    五月诗社社长冯春华对此次活动十分重视,要求创作部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争取更多的诗友参加微诗接龙。五月诗社的诗友们兴致很高,积极参与。五月诗社总顾问兼名誉社长桂汉标、副社长胡列志和邓妙蓉等一批五月老诗人,纷纷带头,五月诗友们个个跃跃欲试,佳作连连。
    第二天,负责跟进与统稿的程茸荣根据创作部的安排,把接龙启事发到青工作协群。在青工作协会长黄伟娟的重视与推动下,在朱华茂、唐学连、成月秀等几位副会长的带领下,青工作家们也积极响应,踊跃参加,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诗人作家们灵感迸发,创作的一首又一首微诗,在微信群里接成一条长长的龙。在此过程中,桂汉标老师不时将作品汇总,发在他自己的QQ空间。截稿后,程茸荣诗友根据桂老师的统计,认真作了整理与补充。从4月27日上午10:00至30日晚上截稿,共有110位作者,创作了158首微诗。速度之快,产量之高,五月速度让人惊叹!
    细细品读这些微诗,作品都能解读照片画面,揭示内涵,升华思想。从微诗的内容进行区分,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动乱与和平;二是高大与渺小;三是古朴与现代;四是里面与外面;五是女人与爱情;六是其它感悟。
    此次微诗征集,总体作品质量都十分不错。根据冯社长的安排,下面,我选择了部分微诗,作一个简评。
    “隔离  阻挡   圈固/空气照样流动交汇//围楼墙  柏林墙  防火墙/在当今视野中  斑驳//沟通   从拆墙开始“(桂汉标) 墙,作为历史的存在,固然有其合理性,但世界的主题,早已变成了和平与发展。不管这个墙,那个墙,统统拆掉,“沟通,从拆墙开始”,协调,从拆墙开始,共享,从拆墙开始,开放,从拆墙开始。作者立意有高度,构思很辽阔,值得大家学习。
    “立起来,挡住四面来风/我多一分颠沛,它就少一分流离/它的一生都在听我的肋骨/和颧骨从不间断的塌陷声”(周贤德) 无奈地“立起来”,只为挡住风雨,只为让它“少一分流离”。不管时局如何变化,人总要生存与生活,而我作为主角,情愿“肋骨”断裂、“颧骨”“塌陷”,那是我注定要承受的苦难。
   “那些年你用/托起君临天下//今天我轻装而来/安抚你的羞涩泪花//和平  力量最大”(艾己友) 桑田沧海,今非昔比,当年你的“巍峨”成就了那个时代的安定,今天,我伫立墙下,“安抚”你的“泪花”,祝福世界和平。
   “那年,我的矗立/是你依靠的铜墙/如今,我尽显沧桑/你,不必悲伤/因为,有了和平的阳光”(黎丽彬) 以第一人称抒写历史的沧桑与骄傲,发出人类共同的声音:呼唤和平,享受和平,珍惜和平。
   “风雨夺走了我的容颜/岁月将我雕成斑驳不堪/没有人再理会我的存在/只有诗人的诗让我再现辉煌“(陈劲华)我一直认为,文字可以保存历史,诗可以激活历史,看来作者与我有相同的观点。光阴似箭,岁月流转,墙早已变成了”斑驳不堪“,有谁会“理会我的存在”,感谢诗,让墙成为今天的主角。感谢诗人,让墙“辉煌““再现”。
    “在一个有角落的地方/并不要闪耀一时/让人看不到我的时候/我才是真正的自由”(陈湘平)但凡优秀的人,总是喜欢低调,抬头面对墙的厚重高大,仍不忘低头寻找不为人知的角落。不想大红大紫“闪耀一时”,宁愿“让人看不到我”,那贴地而行,这才是我“真正的自由”,才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斑驳陆离的影子/倒映出生活旧忆/把阻隔,安全,都带上/任风雨雕琢/紫藤铺就……”(王小琴) 作者独具慧眼,从墙的“斑驳陆离的影子”中,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回忆。是否有不同寻常的经历,才会感悟出,一个女人与一个时代一样,是需要尊重与保护的,只有这样,才会拥有“紫藤铺就”的美好生活。最后这句“紫藤铺就……”好美啊!
    “众人挺起,所以不倒/挡住了炮火的进犯/却挡不了少年探寻的目光/被掩上青苔野草/却难掩枪眼弹痕的悲壮”(朱华茂) 一个俊朗的少年,一份别样的家国情怀。面对古老的墙,少年的目光热切而执着,不仅探寻到“枪眼弹痕的悲壮,而且感悟到“众人挺起,所以不倒”,那是民族团结的力量。
    “爱恨凝块  堆垒/坚硬抵挡流光/不愿倒塌  不愿风化/沉默回应数声叹息/一眼灰白”(张帮进) 人们经常面对历史凝结,却很少有人探究其中的缘由。墙是有灵性的,它之所以任风雨侵袭,千年不倒,那是因为,它是爱恨情仇的凝结,它希望引起后人的警示,那怕“一眼灰白”“几声叹息”。作者的思索不同凡响。
    “一簇箭羽般的新绿/装饰着厚重的围墙/是历史的毛发/是坚守者的旗帜/抑或是时间的胎记”(胡列志) 作者表面写青苔,但其实写的不是青苔,是写“箭羽般的新绿”。历史的昭示,革命者的坚守,时代的呼喊,无一例外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簇“新绿”,是老百姓对和平生活的希望。作者不写斑驳的墙体,不写沧桑的弹孔,不写渴望自由的窗户,他只写附生在墙上的那一簇青苔,足见作者下笔的老道。
    “用土筑墙/就是违背土的意志/就是强奸了土/土的梦想难道不是长出粮食/去填平饥肠的鸿沟吗?”(邓培君) 众所周知,土地是用来生种植粮食的,可为什么要用来垒墙,这确实不是土地的本意。作者从土地的属性入手,用幽默的笔调,道出那一段段动乱历史的悲伤和无奈。
    “贴近 只为寻你历经的寒冬酷暑冰刀霜剑/你以一堵墙的沉默回应/可你眉间长出的青苔/出卖你斑驳沧桑中埋藏的春天”( 成月秀) 寻找“寒冬酷暑”、“冰刀霜剑”,却意外地发现了“沧桑中埋藏”的“春天”。探寻历史真相,原来所有战争,都不是为了战争而战,而是统治者保护江山的手段,也许和平才是永恒的主题。
    “高墙扼着呼吸/没有风霜,与浪潮/生活就是平缓/因而畏惧风卷潮涌/没有羽翼,也没有风帆”(杜海涛) 高墙时代是一个战乱的时代,高墙里的人过着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没有自由,充满恐惧,所以,他们“没有羽翼,也没有风帆”。作者的感叹情理之中。“站立/就是担当/不倒/就是历史”(张娟娟) 在这个特殊的时代,即使你高筑围墙又能说明什么?只有不惧强暴,真正站立,才算得上是一种担当;只有能够一直坚守,没有倒下,才可以创造历史。作者是一位女诗人,却写出了一种须眉般的豪情与霸气。                                                             
    “你说我是怪兽/有斑驳的脸孔/我把风霜熬成了沃土/我把时光揉碎成希望/你浑然不知”(梁曦) 历史任人评说,重要的是,有海角天涯的执着,有沧海桑田的守候,满脸“斑驳”又何妨,我能把“风霜熬成了沃土”,把“时光揉碎成希望”,这岂不是最大的欣慰。
    “老花的浊眼,已看不清这个世界/斑驳的躯壳,阻挡不了我的热望/墙下的红颜不是我的知己/但不经意间/一抹清新的思路已悄然生发(官见全) 作者匠心独运,把墙上方的窗,比喻成“老花的浊眼”,把“斑驳的”墙体,比喻成老者身躯,面对这个前来造访的美丽女子,老者怦然心动,爱意顿生。但是,老者是理智的,他深知“墙下的红颜不是我的知己”,他把爱慕的目光,从女人身上转到了蓬勃的青草,由此,老者“生发”了许多现实而清新的思考。
    “挺立在故乡的记忆里/布满岁月斑驳的影子/墙根草丛下/我童年那只黑色的蟋蟀/如今还藏在那儿”(李学田) 也许孩提不谙世事,战乱也印象遥远,作者不说历史,不说战争,只关心“墙根草丛下”,“我童年……的蟋蟀”,“如今还藏在那儿”。笔触心弦,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把阳光,天空,自由的风/挡在外面//方寸的世界里/每个人都认为青苔/是最美的风景”(张宗君) 谁都渴望阳光,渴望天空,渴望自由的风,可是,在围墙中生活的人,他们可望而不可及。他们在这个“方寸的世界里”,只能把墙上的青苔,作为“是最美的风景”,因为青苔代表绿色,代表希望。作者构思巧妙,注重细节,下笔细腻。
    “深院高墙/注视的眼眸里就没有远方/但我立于天地的俯仰之间/手里还有博古通今的书卷“(吴梓桦) 作者了解旧时代生活在“深院高墙”中人“眼眸里就没有远方”的痛苦,才会激化“立于天地”、“俯仰” 尘世的豪情。与此同时,作者还是一个以史为镜,创造和平的理性的诗者,他没有忘记手里拿着“博古通今的书卷”。
    “伴着蓝天白云/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墙内可有明亮的灯?/灯下可有写诗的人?”(欧琳) 这首诗的可喜之处,是作者运用了一种逆向思维,她不管历史的沉重,不让墙的沧桑影响自己的心情,而是以轻松的笔调,欣赏“蓝天白云”,强调要把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模样”。不仅如此,她还穿越时代、隔空喊话,大声问:“墙内可有明亮的灯?”,“灯下可有写诗的人?”以特有方式,表达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景,让读者的心在快乐之中瞬间凝重。
    “不说存在/它不过是穿越时/里外之间最薄/或是最厚的/那一页”(庞小红) 时至今日,墙存在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穿越时光,重温历史时你的态度,是你脸上的轻描淡写?还是你心里的厚重如山?作者那充满哲理的分析引发出我们沉重的思考。
    ”里面与外面/是两个人的心境/你不知道他/他不知道你/开一个口就有门了”(欧运通) 墙内墙外,是两个彼此陌生,截然相反的世界,谁都知道“开一个口就有门了”,可是,这个门,能不能开?谁去开?什么时候开?开得了还是开不了?作者抛出的这一连串的问题,不是一般的智者所能够解决的。
    “这堵墙,围了你/千年的芳华//打开门,无限风光/终将属于你”(黄升昌) 你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当和平来临,你结束苦难把“门”“打开”,才可以拥有“无限风光”。作者感慨,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应当珍惜,并从我开始努力奋斗,只有这样,历史再不会循环相似。
    “我想聆听风的声音/风却挡在墙外/几抹新绿/是否足以聊慰春天的脚步”(钟启福) 墙内的人渴望自由,渴望能“聆听风的声音”,但这只是一个梦想,偶然抬头看到墙上青苔的“几抹新绿”,是我在“聊慰春天的脚步”吗?分明是春天在慰藉我寂寞的心。
    “自由、青春、希望/深宫紧锁/为何/凄冷被围住,春意却在疯长/如女人的心事”(李金龙) 在这个动乱的年代,男人或外出经商赚钱,或剿匪打仗,“深宫紧锁”的女人是痛苦的人群,“自由”、“青春”“被围住”,但欲念如墙上的青苔“疯长”。同为女人的作者,尊重人性,大胆揭示,让读者唏嘘不已。
    “高墙内,月光映衬的美/是我喜欢的类型//不说穿越。如果可以/我愿意,隔着时代爱你”(罗明生) 解读高墙内的历史,面对旧时代美艳的女子,风华无限的诗者总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无法穿越,只能臆想,“如果可以”“我愿意”“隔着时代爱你”。哈哈,这是一种怎样的爱怜,不知诗中的那位月光下的美女,是否会感动得眼含热泪?
    “你高耸而立/我们相拥甚欢/此生誓要在一起/无论风雨,永不分离 (备注:看到墙上的野草而感。)“(何有英) 作者联想丰富,构思意外,竟然把高墙想象成男子,把“野草”想象成女人,编造了一个“无论风雨,永不分离”的爱情故事,加以赞扬。读完这首诗, 让人有一种玫瑰花瞬间开满大地的感觉。
    “面对狠心那一堵/只好把心思埋在根基/等长高了染成红色/探头看,你还好吗”(唐溪) 真爱是用来仰视的,不怕你“狠心”,我会有耐心。我用我的好与等待,一定会“长高”,一定会“染成红色”,一定会让你发出爱的回声。真爱无价,温馨至极。
    “窗外夜色渐浓/隔壁的你可知/你我的床只隔了一道墙/在哪青葱岁月里/朦胧了你我炽热的梦”(戴美娣) 有时,阻隔也是一种美丽的距离,爱不一定要得到。在这美好“青葱岁月”,爱意“朦胧”夜晚,也许更愿意沉醉在“炽热”的梦中,不愿醒来。
    “我们肩披着天空/相互不语/不再打探彼此的身世”(程茸荣) 照片中,一个女孩静静地站在墙脚下。你的身世是动乱与炮火,我的身世是安宁与幸福。我与你相向而立,除了沉默不语,还能说什么呢?既然都在同一个天空,彼此打探不如感恩与铭记。
    “用历史/困住这一抹春色/无论是坚守或是翻越/皆成谈资”(唐学连) 历史需要辩证地看待,高墙见证着墙内女人的幽怨。其实,被“困住”的“这一抹春色”,是循规矩道的“坚守”,还是红杏出墙的“翻越”,都有人信口评说。高墙内如此,高墙外何尝不是这样。旧时代如此,新时代何尝不是这样。
    “将一切爱恨情仇都背负身上/青苔是岁月苍老的眼睛/在绵长的光线里继续打盹……”(余玉英) 也许只有沧桑风雨,“爱恨情仇”才是岁月的主题,墙面的斑驳陆离说明了一切。而“青苔”作为“岁月苍老的眼睛”,已经见怪不怪。过去也好,未来也罢,似乎所在存在都是合理,而它唯一想做的,就是“在绵长的光线里继续打盹……”诗情缱绻,诗意盎然。
    “用脚下的土/烧焦   成型/堵住别人/困住自己”(邓妙蓉) 有谁不爱脚下的土地,可匪寇盛行的年代,我们选择“用脚下的土”“烧焦”,“成型”为高墙,似乎保住了家园,却不得已困住了自己。这是土地的悲苦与无奈。
    “一隅独处宁静 /一方笑对喧嚣/青苔苍老了容颜/却掩不住/屹立的身姿”( 梁春妹) “宁静”是历史的沉积,“喧嚣”是的岁月抗争,墙面长满的青苔,苍老了谁的容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墙体历经千年毅然“屹立的身姿”,那是民族的气节。 
    “冰冷的外表/隐藏外刚内柔的心/一座墙的距离/读懂了/天与地属于彼此“(梁丽云) 里外不是阻隔,距离不是问题,关键是,要寻找恰当的渠道去理解与交流。即使“一座墙的距离”,也能“读懂”“天与地属于彼此”。古老的墙是这样,世间万事万物何尝不是如此呢?
    “经受了千年的沧桑/你化作华夏文明的史册/哦    巨龙/此时不飞/更待何时”(邓德林) 用从墙的沧桑与耸立,看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看到如今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进而发出自豪的感叹“哦 巨龙”,“此时不飞”“更待何时”?作者立意高远,视野辽阔,值得点赞。
    “把心上的墙都拆了/那些砖/可以砌这世上最坚固的墙“(杜金华) 创建一个善美、诚信的社会,人人彼此信任,心无防备,世间多美好。大家“把心上的墙都拆了”,用“那些砖”,砌出“这世上最坚固的墙”。作者在一首诗中,用了两个“墙’的概念,转化巧妙,耐人寻味。
    “马坝人时代/没有墙”(谢方生) 五月诗社所在的广东省韶关市,是13万年前人类祖先“马坝人”繁衍生息之地。那个时代,是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无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没有能力筑墙,也根本就不需要墙。这是此次微诗征集活动中,最短的微诗作品,两行,八个字。尽管洛阳纸贵,却言简意赅,不失为佳作。
    时间关系,我就评这么多吧!由于微诗阅读难度比较大,加上水平有限,如在理解上与作者有偏差,请予以谅解。另外,在没有选上的微诗中,也许还有不少佳作。有少数作品,我看了好几遍,感觉是好诗,但由于与作者交流不多,不熟悉,担心难以把握,不敢妄加评论。
    一次说走就走的微诗之旅,收获如此之大,这让我们倍感欣慰。无论从诗的数量,还是诗的质量,都体现五月诗社三十六年一路走来的沉淀,那是一种五月新诗的力量,五月新诗的自信。


              2018年5月3日起草,5月18日补充修改




2018/6/21 10:21:23 发表 | 责任编辑:桂汉标
本文共有评论 -2 篇︱已被阅读过 592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4439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