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散文>>开采忧伤 (外一首)
 
开采忧伤 (外一首)
  文 / 崔小林
    在这欢愉的日子里,提及忧伤是不恰当的。然而,我还是总能想起它。没有它,就没有今天的我。
    我时常评价道:“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敏感愁怀,伤春悲秋;我是一个矛盾的个体,既有没心没肺的一面,也有谨小慎微的时候;我是一个复杂的生命,有孩童的天真,有中年人的思虑,有老人的慈祥,唯独缺乏青年人的朝气。”幸运地是,我如此了解自己。不幸地是,我无力改变这样的自己并时常将自己置于透明镜下。
    我已经很久没有伤心了。眼泪倒是落下过几次,但都不是悲伤的味道。想起爷爷,我会流泪。追剧时碰到感人的桥段,我会流泪。身边人让我感动,我会流泪。太过高兴了,我会流泪。委屈的时候我也自然会流泪。不知道是忧伤出落得太过成熟了,不再跟着情绪起起伏伏。还是忧伤太懂事了,不愿出来煞风景。不得不说,我还有点儿怀念它。没有了它,我似乎有点儿不能深度思考,仿佛失去了洞察万物的能力。
    假如我仰天长啸:“忧伤啊!来得更猛烈些吧!”估计路过的人,听说的人都会觉得这人有病,还会评论说:“这人是脑袋没问题吧!疯了吗?”
    猜猜我会是什么反应?
    生气?不是。
    愤怒?不是。
    难为情?不是。
    我想我会淡定地离开,淡定地继续,留下只有忧伤能懂我的身影。也许,脸上会有微笑;也许,心底会有开心;也许,我会喜上眉梢。直面忧伤是一份巨大的勇气。
    曾经,我因为自己是一名留守儿童而倍感忧伤。那时候的自己是多么渴望父母能够陪伴我成长!就算被母亲数落,就算被父亲责罚,就算日子过得拮据,我也甘愿。幸福的味道不也是五味杂陈吗?没有父亲和母亲陪伴的孩子失去了完整的童年。
    曾经,我因为没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而倍感落寞。碍于成长条件的有限,我这农村姑娘的房间只有一张床,还有就是盛放玉米、高粱、稻米的坛坛罐罐。我是多么渴望能够拥有一间真正属于一个女孩子的房间!芭比娃娃、毛绒玩具、书柜、单人床、绿色植物将我的小窝一一装点。
    曾经,我因为身材矮小而被同龄人嘲讽,我伤心了,变得极其敏感。那时的我是多么渴望有一天我也能身材高挑!每次上体育课时,我真的不愿意再站在左边第一个了。而后,我又变得很臃肿,很肥胖。我倒没有之前渴望长高那样渴望变得苗条,或许这就是一种成长。此外,我还收获了身宽体胖的快乐与豁达。
    曾经,我因为没有一个稳定的工作而倍感羞耻。走在大路上,身板儿都挺不直。每每有亲朋问起,我不得不支支吾吾。“没关系,慢慢来。”“不要太挑哦!”“要不我帮你问问?”“好像某某单位最近在招聘。”“你读的什么专业?”亲朋们的关切让我感到温暖的同时也让我处境尴尬。
    曾经,我不止一次地自嘲说:“我是一个大龄剩女,没人能够懂我、理解我,我恐怕要孤独终老了。”在大城市里,三十岁的单身女人并不少见。只是在老家这个地方,我都三十岁了还没嫁人,似乎是大大地超龄了。因而,我时常憧憬生命里的那个他;与此同时,我时常伴着希冀和泪水入眠……
    一个个曾经,一段段过往。总结起来,还得是自身太过敏感了。或许,我的担忧在别人那儿根本就不是事儿。或许,我的种种顾忌得要归咎于安全感的缺失。忧伤也就趁虚而入了,占据了我最为宝贵的青春年华。
    一周,一月,一年。
    日子渐渐叠加,我也渐渐习惯了与忧伤为舞的日子。我发现它的好,我发现它的妙,我发现它的局限,我发现它的困惑。朝夕相处,日久生情,我与忧伤成了最好的朋友,还成为了无话不说的闺蜜。以至于时至今日,我压根儿不想赶走忧伤,我压根儿不想离开忧伤。但是我必须得学会拿得起,放得下;回忆只能在恰当的时候拿出来咀嚼。
    过犹不及,不明智。
    黯然神伤,不值得。
    还有个法子。将忧伤视作一座金矿,我用专业的工具在天时、地利、人和时按进度、有计划地科学开采。一来我可以挖掘宝藏,二来时刻铭记初心,三来还能保持一个完整的自己。
    我清楚地明白:开采忧伤的同时我在坦然地与过去的自己对话。

                   我是独生女

 “我啊!遗传了爸妈的缺点,大脸盘、肥胖、皮肤黝黑、急性子、胆小懦弱。如果我有个弟弟或妹妹遗传了爸妈的优点,肤白貌美、聪慧机智、镇定自若、健谈随和,我肯定会羡慕嫉妒恨的。”一次与朋友闲谈时我说道。
    作为一个独生女儿,我全权享有来自父母的爱,也全权负责父母的赡养。每当听说同学家中有兄弟姐妹,我都非常羡慕。一个人,太孤单了,连个玩伴儿都没有。遇到事情了,也没有实实在在的倾述对象。怎么说呢?追根溯源还是要归咎于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即一家只能有一个孩子,尽管我能理解政策制定时的情非得已。还有就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物资极度贫乏。那些家里有兄弟姐妹的,要么是跑到外地去生产,要么就是东躲西藏,要么就是在出生前还没有实行一对夫妇只能有一个孩子的政策。偶尔也听他们说:“我才羡慕你呢!父爱、母爱都是你的,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都是你的。我的哥哥姐姐还要同我打架,还要抢我东西,还要拿我出气呢!”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彼此艳羡着,总是觉得对方的家庭最完美,如同他乡更圆更美的月亮。银河的两岸悬挂着两颗明亮的星,闪耀着,闪耀着,仿佛在彼此打量,仿佛在用心凝眸,仿佛在深情对话。星光的投影,或浓或淡,或魁梧或纤细,似乎在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
    我也时常问自己,要是有一个弟弟或妹妹,我能否做好一个大姐姐?当老大的,自然责任要大的多,付出的也要多得多。每当我不能率先垂范时,我或许就会期待着我有个哥哥或姐姐,然后就享有“大树底下好乘凉”的优待。显而易见,我是自私的,拈轻怕重。
    自私是人的天性,自私本身无可厚非。只是有一点,我们不能将自己的利益获得建立在别人的牺牲和痛苦之上。适当的占有,适当的让利,适当的回馈,适当的奉献,这些都是不错的参考。在父与子,母与子的关系中,父亲或母亲相对而言更愿意为孩子付出,也更加不会计较。作为独生子女的代言,我们自然比不上父母对待我们那样无怨无悔。在我们眼中,父母的付出都是应该的,都是他们的义务;我们也有义务掏心掏肺地对待父母、赡养父母,但是我们不可能做到父母对我们那样一分不差地回报父母。由于生活的重压,我们或许需要父母的帮助,我们或许还会啃老,或许还会向年迈的父母伸手。后面两点我是不建议大家照做的,尽管很多时候事实如此。
    独生子女们从出生那一刻就独占父母的爱,独享父母的好,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更是疼的不得了。因而,出现了很多“小公主”、“小皇帝”。他们的肆无忌惮,他们的不知感恩,他们的自私自大,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受了“物以稀为贵”的祸害。但凡是有个兄弟姐妹,他们至少能够学会分享,至少能懂得谦让,至少能明白在享有别人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付出同等程度的爱。当然,这不是绝对,也有一些“败家子”掺杂在其中。
    应时代之需,近几年实行了二胎政策,一是老龄化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二是减轻下一代的压力。但是被夹在中间层的我们,即八几年那一代的独生子女,就处境艰难了。如果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我们就有四个老人,如果想要有两个孩子,加上夫妇自己,两个人的收入就要支付八个人的开销。这笔收入还要能够支付至少一套房子的贷款,至少一个孩子的抚育,至少四个老人的赡养,还不包括生病住院的花费,还不包括人情往来的费用,还不包括基本的生活开销。如果夫妻双方没有稳定的、可以维系家庭日常开销的收入,日子想必是苦不堪言,天天都得围绕柴米油盐斤斤计较。老人有退休金或是养老保险的还好办些,但是我的父辈们这一代的农民,除了种地,大多都是没有经济来源的。农村医疗保险倒是有,只是涵盖病种和报销范围有限。生个病啥的,检查费、住院费、医药费如雪花般翩翩飞来,让人措手不及。每每心生抱怨时,奶奶辈的总会说:“想当年,我们养六七个孩子,还不是过来了?那时候还没有工作,不挣钱呢!”奶奶辈们忽视了一个现实:现在养一个孩子的成本估计比过去养六七个孩子的成本还要高。物资贫乏年代,有吃有穿就是“高配”了。如今,有吃有穿的还挣扎在贫困线上下的不在少数。
    任性、自私、懒惰、啃老,独生子女们背负了很多骂名;
    房贷、孩奴、看病、养老,独生子女们承担了很大责任。
    撰文于此,不是抱怨种种,不是传播负能量,而是分析事实,坦诚压力,博得共情。

   
2018/7/22 23:58:21 发表 | 责任编辑:冯春华
本文共有评论 -2 篇︱已被阅读过 712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2083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