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菁菁校园>>爱,是创作的原动力
 
爱,是创作的原动力
  文 / 张仙群
   因为从小体质弱,在最初的记忆里妈妈不是背着我在医院,就是在医院的路上。偏偏我天生特别害怕打针吃药。有时我都难以想象爸妈是怎么把我养这么大的。也许正因为这样,我比一般人更能感受到家人对我的关爱,也一直学着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因此,我的写作离不开爱。爱是什么?也许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我特别喜欢电影《剪刀手爱德华》的那句经典台词“I love you not because of who you are, but because of who I am when I am with you. ”“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我在你面前可以是谁。”我一直比较喜欢译成“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有了你我才完整。”这种爱绝不仅仅是爱情,也包括亲情、友情等等。不管是在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里,我们总会觉得很自信,愿意把自己最美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就像孔雀开屏那样。因此,在是能让我们得到升华的。我们尊敬的桂老师曾经出过一本书叫《文学是情学》。没有情,没有爱,再美的辞藻,再多的写作技巧都是空洞的,没有灵魂的。当然,这里所说的情呀爱呀,不仅仅是指爱情,因为爱情在我们的生命里占的比例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那些流传千古的爱情往往都是悲剧收场,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又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文学作品来欣赏是可以的,但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需要也接受不了这么沉重的、飞蛾扑火般的爱情。这样的爱太毁灭、太残缺了。许多完美的爱情故事没有被流传,不是因为故事不感人,而是人们把这种细水长流的完美看作了常态。我想我们的民族向往圆满的,特别喜欢咱们中国人那种一家老小围着圆桌吃饭的温馨场面。达芬奇有张名画叫“最后的晚餐”,我常想,假如耶稣和他的门徒也像中国人那样围着圆桌吃饭,犹大叛变的几率会不会小点呢?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我想说的情和爱是一种对生命的关爱和悲悯。能感受别人对自己的善意,会善待爱我们的人和比我们更弱小更需要爱的生命——这是我对爱的理解。
  下面分享一下我的写作经历吧。我的写作应该是从小学二年级的下半学期开始的。记得有一个周末,我在院子里写日记,因为语文老师要求我们每天写三篇日记,我的生活就是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上学、放学路上该发生的不该发生的事早已经被我编完了,所以我苦思冥想,写不下去。恰好我哥的班主任杨老师到我家家访,问我为什么发呆?我如实告诉他。杨老师哈哈一笑,说:“日记一般都是写给自己看的,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没事也可以写写心情、写写对某件事、某个人的看法……日记是最容易写也是最有趣的。”我恍然大悟,刷刷十几分钟就写完了三篇,写完后我后悔了,因为三篇都是写对语文老师的不满,写她不该布置那么多作业,不该上课总是提问那几个她喜欢的同学,不该老是拖堂,害得我们不敢喝水怕没时间上厕所等等。害怕第二天挨老师罚,最后我把那三篇日记撕了,重新写了三篇,三篇都是看《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的感想。从那天起,我有两本日记本,一本是交给老师的,这本多半的是编的,另一本是留给自己的。留给自己那本总是写得特别畅快,爱写什么写什么,爱怎么写怎么写,完全不受约束。就这样,我写日记的习惯一直保持了下来,直至参加工作。三年级换了语文老师,他没有要求我们写日记,只要求我们每周写一篇作文,作文题目一般是周一给,周六上午才交。我非常感谢这位谭老师,在我初学写作文时,是他手把手教会我一篇作文应该怎么开头、怎么写故事的发展、 转折、怎么呼应、怎么结尾。我正是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和期望,怕辜负老师,才会非常认真地对待老师布置的每一篇作文,反反复复修改,一直到自己满意了才上交。所以,那时,我的每一篇作文谭老师都当范文在班上念出来。五年级的时候,我哥原来的班主任杨老师变成了我的语文老师,他把我玩的时间都引导到读古诗词上了。为了防止我课间十分钟跑到楼下玩,只要一下课,杨老师就一把抓住我,在教室门口的走廊上跟我PK古诗词,短短一个月下来,除了整个小学学过的古诗,我还对岳飞的《满江红》、李清照的《如梦令》、李煜的《虞美人》倒背如流。可惜与杨老师缘浅,仅仅教了我们一个月,杨老师因病住院了,从此我们又回到了二年级下学期那位喜欢布置一大堆作业的老师手上。我无法适应这位老师的题海战术,天天疲于应付语文作业,语文学得非常沉闷,在苦闷时,我只能写日记排遣。写日记的习惯让我的语言比较流畅,想表达的话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初三我参加过一次全校同题征文比赛,拿了初中部一等奖,评委老师甚至还说我那篇文章比高中部那篇写得更好。1990年,我初中毕业考上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初中时我和闺蜜秀兰都迷上了《少年文艺》,家里没钱订购,所以经常赖在一个同学家,不看完都舍不得回家。初三毕业那个暑假,秀兰悄悄出钱帮我报名参加了《少年文艺》杂志社举办的“新芽”写作函授班,想给我一个惊喜。一年后,她问起,我完全不知道有这回事。大概因为她给的地址不正确,编辑部寄出的资料打了回头。当我联系上编辑部,已经是1991年11月了,所以我就成了新芽写作函授班的第八届成员。就这样,我认识了我的恩师朱效文,并在他的指导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创作。1992年2月,我的处女作《本小姐要keep fit》发表在《少年文艺“新芽”写作函授班教材》上,接着《“张好古”新传》也发表在1992年5月的《少年文艺》 ,同年8月,我获得了第八届新芽写作班“新芽”奖。还受邀到《少年文艺》编辑部领奖,并参加了那一届的文学夏令营,在夏令营里,我们有幸向儿童文学家秦文君、我的恩师朱效文老师等重量级的名师请教。
   与朱效老师见面后,他建议我写诗歌和童话。之后,在《文选》老师陆静贞的鼓励和推荐下,我有几篇童话和小小说发表在《未来作家》杂志上,还有一篇散文入选过《全国师范生优秀作文选》。
  毕业参加工作后,我更多的时间花在了研究聋孩子的心理和教育上,写得比较少,但日记坚持下来了。直到2005年7月,我的第一届学生初中毕业。因为这群聋孩子是我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带到初三毕业的,我跟他们是一起成长的,他们的离开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疼痛,我常常魂不守舍,感觉像断乳期的孩子一样。我丈夫怕我憋出病来,所以教会了我上网。那个暑假,我开始在各个文学论坛敲一些心情文字,以排遣内心的苦闷。后来在敏思建了博客,认识了一群有着共同爱好的文友,也重新拿起了笔。机缘巧合,在敏思博客认识了亲善碧水(吴祝梅老师),她把我拉进了五月诗社的QQ群,因此认识了我们敬爱的桂老师。桂老师看了我的敏思博客,给了我很高的评价,说我的起点很高。当然,这都是鼓励的话,我一直都知道自己的不足。在桂老师和五月诗社这个大家庭的帮助下,我突然找到了写下去的动力,这种动力就是爱,这种爱不是小情小爱,而是一种对生命的关爱和悲悯。《爱的水晶鞋》里选的文章大部分是我加入五月诗社后写的,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学生时代创作的。
  回头想想,我的写作比较得心应手,得益于我小时候养成的写日记的习惯。喜欢写日记,是因为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都是自己想说的话,不用顾及别人的感受,我觉得写日记本身就可以减压、可以排遣内心的苦闷。日记写多了,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就得到了提高。当然,文学创作不等同于日记,我们毕竟是社会人,不是自然人,我们的创作要顾及别人的感受、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所以我写的东西发到网上或者拿出去发表的很少,特别是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因为我真的不希望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或伤害了与我有类似经历的人。如果有可能,我真希望我的文章能给别人一些小小的感动,一种暖暖的感觉,这样,即使读我的文字落泪了,那也是感动的泪,喜悦的泪。因为,爱是我创作的原动力。
2018/8/16 22:49:53 发表 | 责任编辑:桂汉标
本文共有评论 -2 篇︱已被阅读过 374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7537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