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 劈柴记
快了!天气干而脆了,噶帮脆!
但是且慢磨刀,且慢踌躇:
“试我锋芒?试老夫手段?”
……
山高天远啊!郁郁葱葱,尽待砍伐。
诗经不是说了吗?“坎坎伐檀兮”,
深的谷疲惫了许多也,黄
的谷收进了粮仓,或屋棚;
你的鸟叫藏到了鸦树;
劈柴!砍杀!嗷嗷待哺!
春云乱卷烟雨去,冬夜最宜鬼哭嚎……
是的,一桌的春天啊一桌的酒,
一堆的木柴啊一垛的火。且慢!
斧子雪亮了罢?力气攒了一年了罢?
吹弹得破的如今僵硬!
劈柴的,是谁?谁执牛耳?谁
粗了茧子挽袖子忖度了度?
“此处……横竖……疤痕……嗯……”
慢不了了啊!我们磨斧子之前
就听到了说柴晒干了好烧,烧水了
好蒸发……蒸汽!蒸汽蒸白米糍,
蒸口水,蒸衣衫不整的寒!
蒸我们冬天的早晨晒太阳时候
一手碗一手筷一碗粥一筷甜!……
去吧!你的且慢!我夜半磨刀,
露水踏山,一齐都砍回来也!
丢在屋前后,一齐都劈了!
它们白花花地倒在我的旁边,
——那时我还不知道人会流泪!
不知道,凌乱不堪的时候人会喜极
而泣!
【关于《劈柴记》】诗歌不是童话,不是神话,虽然有《奥德赛》之类。但它不是《西游记》!关于想象的问题,它是否有它的土壤?这土壤和所谓的意象之间是什么关系?不是基于一个点上的想象,肯定是杂乱无章而且没有方向的。没有方向,哪来的层次感?没有层次感,怎么有意象之间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群体?没有群体,怎么构建一个“世界”?
写东西需要灵性,灵感能带来某个触点。但不能依赖所谓的灵感!我们借用海子的话来说,它是“劈柴”,在劈柴之前,需要磨斧子,垛柴,摆正,然后是找到切入点,然后挥斧子、切入,然后把它交给太阳,风吹日晒,让它干脆,让它纹理舒朗,让它充满春天的木头的味道,然后呢?在冬天,它最让我们感恩的,是它会给我们蒸一屉温暖的柔软的糍粑,我们感到温暖,感到甜,感到一年里少有的好味道……甚至,砍柴之前要看山,望林,度树,休憩,等待,抽烟,听鸟叫,看风声……而不是说我要劈柴了,就劈,劈,劈……除此呢?“扯淡,劈柴就是劈柴,还要什么其他?“——如果是这样,哪来的诗歌的丰富的内在感?哪来的模糊感?哪来的不确定性?哪来的给读者的发散性?……
……等等,之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