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是个古老的名府显州之地,地处江西最南端,其森林覆盖面积达76.2%。因此,随着现代文明的飞速进展,这里越来越凸现她山区的个性而慢步于信息时代不被世人所关注,成为闭塞落后的“偏僻小县城”。然而,当我们放眼今天的大余,就该让你刮目相看了……
走进黄龙镇大龙村,远远就听到了那阵阵爽朗的笑声,那里不断地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徜徉在那绚丽的花海梯田中让人兴奋让人无比的眷恋。“几年前,大龙村还是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大龙村党支部书记蓝善荣自豪地说,“如今,这里变成了秀美的乡村旅游景区,贫困户捧上了旅游的‘金饭碗’,整个村子的面貌和气质都不一样啦。”
大余县现在是“江西省生态文明十佳示范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大余县最宝贵的资源和最大的优势,大余县不断挖掘生态资源提升生态品质,护住青山绿水,近两年来,已经打造出20多个乡村旅游点,先后投入逾6亿元资金,打造了覆盖全部乡镇的百里乡村旅游长廊,带动全县乡村旅游产业形成发展合力,乡村旅游呈现“百花齐放、四季飘香”的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全县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200.445万人次,同比增长35.24%,旅游总收入达到8.88亿元,同比增长33.29%。其中,全县贫困人口收入的38.5%来源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扶贫模式成为了大余最稳定、最持续、最生态的脱贫致富新路径。
此外,大余县注重传承历史文化和乡土文化,涵养文明乡风,将乡风文明建设作为市民道德修养的民心工程来抓,出台了“乡风文明行动+”工作方案,推动乡风文明行动与脱贫攻坚、乡村旅游、基层党建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合,将软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黄龙镇旱田村66岁的李志坚就因为自觉践行“乡风文明”建设一不小心成了群众“明星”。按照当地的习俗,老李早早为自己和老伴“后事”做了打算。可自从县里开展乡风文明建设以后,老李觉得文明节俭、尊老孝亲、厚养薄葬、爱护环境应当成为科学的农村新时尚。于是,老李带头自愿上交了棺木,放弃了兴建“活人墓”,承诺身后实行火葬。 在乡风文明的影响和带动下,全村的棺木全部都自觉上交,去世者全部实行火化,葬于公墓。
针对封建迷信、乱埋乱葬、赌博、不赡养老人等乡风文明“痛点”,从去年6月起,全县集中开展了向陋习宣战、树文明乡风专项行动,重点开展以“群众评、乡贤论、榜上亮”为主要方法的道德评议活动,设立耻辱榜、进步榜、光荣榜,让不文明现象曝光。在100天时间里实现全县范围内无土葬,确保火化率100%。全县已累计处置棺木15000余副,规划建设农村公益性墓地29个,开工建设22个,搬迁坟墓2300多穴。
离开旱田村,走进大余县大大小小的村落,你会发现大余县的乡风文明建设已深入民心。
“今年暑假,我们社区有5个小孩考上大学,但我没收到一张请柬。要是以前,一半的工资都得花在上面。”说起社区风气的变化,南安镇石桥下居委会支部书记钟文清十分地感慨。
走进大余县新城镇周屋村,但见风佛荷塘、垂柳依依,家家门口摆放着垃圾桶。村民周徐州到村垃圾收集站兑换积分的做法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一袋垃圾可以兑换一个积分,积分达到一定数量可以兑换生活用品。大家都很讲卫生,要是垃圾不及时清理都会被笑话。”周徐州直白地说。
在理学名村周屋村,我们还看到了这里重建起了周公濂溪堂和国学图书馆,好一派理宗国学气势。大余是著名的理学发祥地,也是理学宗师王阳明陨落地,所以,这里新成立了大余理学文化研究会和王阳明研究会,创作了一大批彰显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力作,制作了丫山打秋宴、右源山歌等一批接地气、沾泥香的乡村特色文化节目。
自去年以来,大余在全县118个村(居)整体推进乡风文明行动,所有村庄都建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和志愿者服务队,大力开展大余好人、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一大批群众明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17年1月,吉村镇沙村村的罗开福当选“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就是一个生动例证。
大余,这座千百年的历史古城,正阔步走上绿色生态的旅游大道,唱着童谣哄着小曲顺着章江一路高歌猛进,去挥写她明天的灿烂!
2018.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