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宝斋心语)
文化是人的精神寄托,这是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可谓除生存之外,就是要活得有尊严!这就必须文化为先。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修为,毕生不懈。人不可无文化,也不可无知识、更不可无道德。窃以为:一切文化的任务和目标就是“教化和净化读者的心灵”。
育人先育德,读书先做人,学会如何做好人。欲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之人,则首先应是一个无危害于社会的人。高智商、高知识的坏人要比底智商、低知识的危害社会更深。要懂得礼义廉耻,懂得感恩。修为是人的一生。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识固然以多为善,然抬头走路应为上。不断努力,不断进取,勤学苦练。有道是:学以致用是根本,迂腐秀才亦枉然。
开卷有益。对于看书学习,我提倡“开卷有益”,无论经史子集,古今中外经典,都应该有兴趣,五花八门,可谓之“杂”。关于看书,我赞成“读书观其大意”,首先浏览大概内容,一看中心大意,二看是否可读,然后取舍,再行详看细品。我认为:文章的内容情节只须看个大概,至要的是看其功力,如何去表现作者的旨意,典型物事的塑造与手法,然后才是字词句的锤炼。先要“知其然”,而更重要是,要“ 知其所以然”。书报杂志及网络浏览亦然,意为“砂里淘金”。
我亦认同:读书贵有疑,读书的可贵之处就是独立思考,敢于大胆探索和追求。但是提倡读书有疑,并不是脱离客观实际,并不是违背科学原则的胡乱猜疑。必须善于疑,还要疑得正确,疑得长进。当疑不疑或乱疑,不但得不到任何长进,相反还会把思路引上邪路,这绝不是我们应取的治学态度。 我的人生哲学价值观。我以为:是人就应该有理念、有信仰,要懂得感恩和报恩。做人做事应该有宗旨,有尺度,有骨气。言必行,行必果。恩怨分明,于己严,于人宽,厚道为上,中庸为道,和为贵。为人“忍”学为必修,常言道: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凡小利益、小是非,以让为上,原则问题,是为根本,不可随意妥协。对于现代的新生事物,我很容易接受或包容的。做人须“己所不欲,更勿施于人”。提倡人要“不断地反思与批判”,否则就会犯错误或停止进步,要以“静须思己过,动辄求创新”为鉴。但对信念执着与顽固守旧;对新生事物的包容与对邪恶的认可是:各有所别,绝不含糊!人生阅历使我必须要有那种“树的性格”:“树,并不把自己的一切都呈现出来。它总是谦虚地隐藏一半在地下,变成根系,从而形成了树的深度。只有最智慧的人才明白这个道理,不去夸耀自己的全部。树的枝条向所有方向伸展,树叶密密麻麻敞开,只要能接受阳光,并没有特别的忌讳,有多少人能珍惜来自宇宙的每一点营养呢?”这看似谦虚,实质有些虚伪,但也不得不为之。所谓海纳百川、厚德载物等等,不是喊出来的,而是靠自己不断地修为出来的!
我还是推崇人是要有点阿Q精神为好。在一些无可奈何的物事中,以求自我解脱,或自我安慰而怡然自乐。犹如:给人煽了耳光,且不能还手,然而或许心里想着是:儿子打老子!即可。云云……
我之性格决定不愿也无法学好《厚黑学》这门课,不善官场,之所以毕生难有作为。最厌恶被人左右,也不刻意左右人。为人实行“三不主义”则:不昧着良心做人;不昧着良心讲话;不丢掉人格处事。提倡低调做人,但求能有个比较安逸的时光,也就足矣。在人生的道路上,窃以为是要有些曲折,方可历炼意志,古人云: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肌肤,劳其筋骨……是为至理,相信“天道酬勤”窃以为:人生如梦,尤如朝露。生命的存在在于价值,是否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家庭。对社会负责,对家庭负责,对自己负责。金钱如烟云,应取之有道,能不愁吃穿就非常不错了。身外之物,多了是祸害。用是财产,不用是遗产。以精神财富、身心健康视为至上。
我对“命运”只认不信,不可依赖也不能强求,也就是一切必须努力改造,之后依然尚未可及的,则只能认命了,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之外,我虽不信教,但赞同佛学的一些理念,以为学点佛经也颇为有益。大凡信佛之人都有心向善,古有名言“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日常生活贵在:小中能显善;平里更知真。于人于己、于国与家、于心于身都有益也。特吟小曲 《自嘲》一首,算是自我评判罢了:
可笑无才欲补天,
平生碌碌慕诗癫。
拙诗几首抒心志,
白纸一张留世间。
荣辱兴衰随逝水,
是非功过伴硝烟。
我行我素多偏见,
难入俗流难入仙。
概而言之,文化就是以文明教化众生。我们是儒家的后裔,老祖宗的文明是不能丢的,不可忘本。没有文明教化,就失于文化传承,社会何来秩序,何来稳定?作为社会的每一分子,都有义务加强自我文化与人生修养。
然这只是见仁见智,由人说去罢了。随附小诗《耕耘人生》笑话人生:
红尘虚晃六十年,
舖路架桥逐梦还。
结善修心崇信义,
厚德载物尚清廉。
诗词书画养心绪,
绿野萍踪寄砚田。
往事何堪都了了,
人生无愧自陶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