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二十多年前,我初学写诗,有幸买到一本《菲华新诗选》。我从这本诗集开始了解菲律宾华人诗歌,进而关注东南亚各国华文诗歌。日子有功,诗结善缘。2006年夏天,到厦门、福州参加鼓浪屿诗歌节和首届东南亚华文诗人大会,一张张遥想过不知多少回的面容真实地出现在眼前。其中,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诗人,言语不多,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就是来自泰国的岭南人。
读岭南人的诗歌,有一种欣赏收藏品的感觉,尽管“藏品”的年月并不久远,甚至是新鲜出炉的。但在我看来,都弥足珍贵。请欣赏这首去年6月构思于厦门,写成于福州的诗:
找你,在鹭江/等你,在鼓浪屿/找也找不到/等也等不来/问云鹤,回答说/说你要来,你一定来
过了一天,过了一夜/你,终于匆匆赶来/带着夫人,带着孩子/你,还是初见时的你/忙碌依旧/潇洒依旧
从鼓浪屿到福州/与你一路同行/餐桌上,看你教你的孩子/如何用筷子夹汉菜/品尝中华文化的芬芳/看在眼里,甜在心上/
…… ———《潇洒依旧——寄郭永秀》
去年鼓浪屿诗歌节,岭南人抵达后,与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新朋老友相会,却没见到新加坡诗人、音乐家郭永秀。在异国他乡谋生的老友,同以诗人的身份在母亲的国度重逢,欢喜之情,不言而喻,看到座中少了一位,当然着急。尽管云鹤先生说郭永秀“一定来”,也明知这次等候不会太久,却依然要在厦鼓海峡寻找——当然是用心在寻找,恨不能马上相见。开篇廖廖数语,大白话式的叙述,却把这种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情深深,韵依依。淡而有味,引发共鸣。我感受到,曾为珠宝商人的岭南人,此刻,以及此行,心中珍藏的友情,已经“大珠小珠落玉盘”。请看他写给史英的诗:
在桂林,/在大连/在南京,在鼓浪屿/跟你欢聚,每次/都笑眯眯/你是一尊弥勒佛
有你在座/便有笑声,便有欢乐/你来,带来狮城/灿烂的阳光
诗为心声。作者的心中,同样充满阳光,并且化为灿烂的诗篇。这一切,皆因珍藏着深厚友情。
如果说,这两首写得还有几分含蓄或者俏皮的话,《一杯满满的诗情友情》却有一种过命的交情在里面:
从鼓浪屿到福州/一路与你同行,听你唱歌/伴你喝酒,虽然/我已戒酒,虽然/我已戒酒多年,但是/我不能,不能拒绝/拒绝老友向我/举起的酒杯
友情如诗,友情如歌,友情如酒。盛世玩收藏,别人收藏邮票、古钱古玩,他收藏友情。
(二)
岭南人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生于海南文昌,其笔名应是与此相关。年轻时,常在梦中读诗做诗。走出校门之后,走南闯北谋生计,与缪斯分手二十年。诗歌,也许是一种宿命,当你与她结缘,就注定不能绝缘。远在湄南河的岭南人说:“人到晚年,诗是我膜拜的神”,“诗与我常在。”北江河畔的桂汉标说:“诗是一种宗教”,“我诗故我在。”可见,诗人心有灵犀,所见略同。
缪斯光临湄南河,再次找到岭南人,又开始朝夕相处。我以为,其真正动力则来自于他心灵深处的律动:“离乡别井,漂泊海外,沧海桑田,人到中年,感慨如湄南河水,汹汹涌涌,浪花飞溅。于是,又拾起了生锈的笔,把藏在玉壶内的一片冰心,赋成歌,谱成曲。诗是一管短笛,工余吹吹自娱,吹出我的思念,我的乡愁。”
相信读者已经留意到那首《潇洒依旧——寄郭永秀》之中最耐人寻味的诗句:“餐桌上,看你教你的孩子/如何用筷子夹汉菜/品尝中华文化的芬芳,看在眼里/甜在心上”。古人杜甫是“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人在他乡,以眼前的丛菊和家乡丛菊以及“孤舟”表达思乡之情。岭南人则用中国特色的餐具“筷子”为意象,表达对祖国的怀念,赤子之心,跃然纸上。无疑,这是能唤醒海外游子普遍记记、牵动乡思的佳句。
出生于上个世纪中叶以前的海外华文诗人,绝大多数历尽艰辛,饱尝漂泊之苦。他们的乡愁,深含故友情、故园情、故国心,是饱经沧桑的结晶,魂牵梦绕,刻骨铭心,如刀刻树痕,年深日久,愈发斑痕累累。
也许,由于交通、通信的日渐发达,文化的交融,世界的和谐趋向,以及岁月留痕的销蚀,年轻一代海外华人的乡愁要显得简单一些,淡远一些,模糊一些。因此,可以想象,老一辈海外华人的“乡愁”是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并将是一座巨大的非物质文化宝藏。
(三)
岭南人的诗歌,熔感情美、时空美、意象美于一炉。其诗艺的纯熟,令人赞叹。或直抒胸臆、或含蓄;或阳刚、或阴柔,充分表达主题却能隐技法于无形可见。运用之妙,存于一心。他在厦门想念、等待诗友,轻描淡写之中,却蕴藏着象外之象、弦外之音:“我”在泰国,“你”在新加坡,我们将在“异地”相逢,面这“异地”不是他乡,是祖国!否则,绝对不会比久别的情人等待重逢还着急。他写思乡之情:“我的乡愁是一杯浓浓的功夫茶”,“回到故乡的月亮/胖了!圆圆的脸蛋/正如陶陶居的月饼”。潮汕功夫茶、广州陶陶居,这些岭南风物,信手拈来,组成美妙意象。而一个“胖”字,表达一种欣喜、一种嬗变,极为传神,颇见功力。
在他的新作中,我留意到一首去年六月福州行之后,十月份写于北京的诗:《入冬,依然嫣红的杜鹃》:
窗台上,花盆里/一盆杜鹃,满树碧绿/入冬了依然绽放朵朵嫣红/亮丽了我的眼睛/温馨了我爱花的心/给我意外的惊喜
在香港,在维园/曾经,见过万紫千红的杜鹃/在淡淡的三月天
在北方,春天里/也未曾见过/如此嫣红的杜鹃
那朵朵嫣红/如白鸽的血/是你的爱,还是你的梦?
入冬了,却见杜鹃嫣红,大概是反季节种植技术的产物吧。这并不重要,只是冬天见红杜鹃让诗人眼前一亮,惊喜之余,灵感被点燃。读第一节,让人感到诗人驾驭文字的功夫,词句清雅,调遣自如。读二、三节,感叹作者谋篇布局的娴熟,承转得当,跌宕生姿。结尾一段,由嫣红的杜鹃花,想到白鸽的血。这是对和平的祈祷吗?诗人没说,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再由杜鹃花而跳跃到啼血的杜鹃鸟。“庄生晓梦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蜀魂未归长滴血,只应偏滴此从多。”杜鹃意象的转换,是对落叶归根的企盼吗?诗人也没说,再留一片飞白让有心的读者填补。作者运用“典象”,不留一点痕迹,诗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而这首诗的重量,由此而产生。
读岭南人和东南亚其他华文诗歌,让人领略到诗歌独特的魅力,感受到生命、友情、故土家园情的珍贵,期待他们写出更多的佳作,为华文诗歌添加更多的珍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