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散文>>五彩庾岭 秀美大余
 
五彩庾岭 秀美大余
  文 / 青龙牧牛
    

     赣之西南,有山脉因岭形似禀庾(粮仓)故又称庾岭,江西大庾则因该岭而得名。庾蕴五彩,有古色之悠远,红色之热切,紫色之浪漫,黑色之厚重,绿色之活力,是为五彩庾岭,秀美大余……
                                          ——题记
                                                                                   

    古色之悠远呵,大余!
    大余原名大庾,古时称南安。这片座落在江西西南边陲的神奇土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其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在大余池江牛心岭曾发掘出石锛、石斧、石镰和陶器碎片。夏商周时期,天下分九州,大庾属杨州。三国时期,吴嘉禾五年(236年)设南安县。隋开皇十年(590年),设大庾县。宋设南安军,军治大庾。元设南安路。明洪武二十五年(1365年)设南安府,一直沿袭至民国初年,进辖大庾、南康、崇义、上犹四县,是四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解放后,大余属赣州地区(现为赣州市)。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大庾县改为大余县。
    “大江东去几千里,庾岭南来第一州”,大余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
    在五岭之首的大庾岭上,雄伟的梅关关楼历经千年至今仍屹立在梅岭的山隘口上。追溯这座千古雄关的历史,就是在追寻大庾岭的血脉之魂。地跨赣粤两省的梅岭,素为历代军事战略要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为了加强对岭南的控制,遂于梅岭要塞设横浦关(古时大余又称横浦),拔以重兵戍守。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刘彻平叛南越得胜后,留裨将庾胜兄弟戍守梅岭,并在岭北筑城,名庾将军城。秦汉以后,历经三国、两晋以至南北朝,梅岭南北,战争仍甚频繁,梅关日显重要。“梅止行人渴,关防暴客来”,马蹄声去,号角已远,雄关横亘千年!仰望关楼雄姿,读着关墙上“岭南第一关”“南粤雄关”和碑刻“梅岭”等苍劲雄浑的文化遗迹,无不令人心潮澎湃、浮想翩然……
    梅岭驿道,那卷写给后世的信札,沿途有圣洁的梅花凌寒绽放,或红或白,每一朵都泛着前世的幽香。这条从南安古城至梅岭关楼的百世驿道,是唐代开元年间由张九龄奉诏率民工开辟的,全以鹅卵石铺筑,至今保存完好的有2500余米长。它是历史上中原通往岭南及海外诸国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陆路通道。在历代封建王朝的兴亡更替中,梅关古驿道一直“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尤其是,“乾隆初,海禁并撤,洋贷骈臻,四方贸迁,络绎不绝,南安府(今大余)当江广之冲,遂成一大都会。驿路沧桑,厚积薄发!记忆里一溜马蹄声急,尘土飞扬。拾级而上,叩问历史,每一块阶石都见证着古驿曾经的繁华……
    大余寺刹如林,梅岭关楼南坡的云封寺,牡丹亭公园内的梅花观,赤石山上的水口塔,惜母岭上的大通寺,东狮岭山麓的嘉祐寺塔,县城西南的兴教寺,县城外东山山谷的真觉寺、魁星塔都在大余境内。尤其是座落于省级风景名胜区丫山森林公园内的灵岩寺,为“江西有数,赣南为甚”的寺院之一,香火千年兴旺。
    大余人文荟萃,是中原与东南亚及岭南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咽喉之地。唐代的宋之问、张九龄、杜甫,宋代的欧阳修、苏东坡、王安石、黄庭坚、文天祥等都曾在此留下诗文;大余地势险峻“南扼交广,北拒湖湘”,古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西汉的庾胜,明代的王阳明,太平天国的石达开,都曾在这里征战;大余学风兴盛,有“南安之学甲于江西”之誉,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曾在此讲学,程颢、程颐兄弟亦在这里启蒙,宋理宗亲赐“道源书院”匾额,朱熹也曾来南安道源书院考察……
    古道悠悠梅香远,西南形胜渊远长。人杰地灵的大余屹立于雄关之上,向世人展示着千古之城的独特魅力,宠辱不惊……

    红色之热切呵,大余!
    这里的山,浸透了烈士的鲜血!这里的水,流淌着革命者的豪情!这里激荡着刘伯坚烈士“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的浩然正气!这里澎湃着陈毅元帅“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坚定意志!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多次到这里从事革命活动,这里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核心地区。这里就是魂牵梦绕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大余。
    走进历史的天空,走进这段烽火岁月,一幅热血与战火交织的革命画卷在这片红色的沃土上徐徐展开,撼人心魄,激昂澎湃!
    1927年10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在大余县城进行整编,为部队上堡整训及进军湘南,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和组织基础。
    1930年3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一、二、四纵队顺利进占大余城。毛泽东在县城东门外原江西省立第十三中学校内主持召开了南康、信丰、南雄三县党的负责人和大余、信丰、南康、上犹、崇义、南雄六县党的活动分子会议。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南方游击战争的主要领导人项英、陈毅带领部队在这里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并留下了著名的《梅岭三章》、《偷渡梅关》等英雄诗篇和众多的革命旧(遗)址。
    1935年4月,项英、陈毅、陈丕显在河洞长岭河湾主持召开了党政军干部会议,即著名的“长岭会议”。会议确定了分兵游击的部署,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次战略转变的极为重要的会议。
    1937年9月,陈毅代表赣粤边特委和红军游击队在大余县池江圩国民党池江区署与国民党大余县政府代表鲁炯雯谈判。
    1937年10月,赣粤边特委在大余县池江镇池江公园里设立了“江西抗日义勇军驻池江办事处”,后改为新四军驻庾通讯处。当时的池江成了南方抗日进步力量的聚集地,被人们誉为“南方的小延安”……
    这方热切的厚土,是英雄的热血化成了漫山遍野的杜鹃红。红杜鹃呵,绽放于伯坚烈士脚镣,绽放于周篮嫂竹篮,绽放于陈毅的衣底诗章,一簇簇在池江彭坑,在梅岭雄关,在河洞长岭河湾和南方游击战场星火燎原。从红五星、红军服、南瓜汤、野菜饭里点燃轩昂志气,军号嘹亮呵,三年游击战争艰苦卓绝,荡气回肠……在金莲山烈士墓、陈毅旧居、中国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和元帅隐蔽处瞻仰,承浩然正气品读《梅岭三章》,这片血染的杜鹃盛开在梅花诗国,千年万年……

    紫色之浪漫呵,大余!
    牡丹亭,一个女性执着追求爱情的经典符号!《牡丹亭》,一本穿越时光隧道不朽的篇章!《牡丹亭》,一颗戏剧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汤显祖,这位被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明代戏曲家,以其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锐利的现实主义笔触,为人们呈现了一出以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为主要情节的戏曲《牡丹亭》,将南安(今大余县)太守园林,及太守小姐投井、托梦、还魂、结缘一一写入戏中,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窒息青年男女,摧残青春爱情的罪恶,热情歌颂反抗封建传统,追求自由幸福,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汤显祖大胆给爱情以起死回生的力量,让神圣的爱情使杜丽娘还魂复活,与柳梦梅终成眷属,把一段生死离合、忠贞不渝、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写得恸天地,泣鬼神!文因景生,景因文传,数百年来,《牡丹亭》脍炙人口,盛演不衰,蜚声中外,使南安府后花园成为江西古代名胜园林,也让大余,这个浪漫爱情故事的策源地名扬四海,吸引历代文人墨客在牡丹亭留下感怀诗篇。
    大余,牡丹亭故乡,因了这段纯美无暇、愈久弥坚、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而焕发异彩;大余,牡丹亭故乡,紫色之浪漫愈久弥香,成为中国最纯美的爱情圣地!

    黑色之厚重呵,大余!
    大余县境西北部山脉受燕山期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世界著名的钨矿床,是享誉全球的“世界钨都”。境内矿化面积约30平方公里,大小矿脉有3000余条。矿床矿物类较多、计有48种,金属矿物以黑钨矿为主,伴有锡石、辉钼矿、辉铋矿、绿柱石、白钨矿等,非金属矿主要有石英、钾长石等。盛产钨、锡、钼、铅、锌、铜、铋、铍、银等有色金属,及钽、铌、石英石、石灰石、白云白、瓷土等。
    被誉为“世界钨都”的大余是中国钨业的发祥地,早在1907年德国传教士在大余西华山发现钨矿,从此揭开了中国钨矿开采的历史。上世纪中叶,在大余西华山的山沟里,溪水旁,到处可见手拿铁锤身背淘砂盘的人,大余当地人称之为“打砂子的”。他们衣服都被红土染成红了,一边唱着山歌,一边在废矿石边回收钨砂,从事这项职业的少说也有上万人,成为当年大余西华山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西华山是我国发现最早,开采最先,历史最久的钨矿山,一直被誉为中国钨业的开山鼻祖。在百年历史的长河中,它劈波斩浪,扬帆远航;在国衰民弱的岁月里,她忍受过屈辱,经历练过磨难;在新中国成立后,她创造过奇迹,奉献过辉煌。
    龙卧亿万年呵!庾岭山体之下,乌金深怀慈心,嵌入大余三千余条矿脉,以三十余万吨的储量,独冠天下!山城大余,擎起中国钨业的旗帜和脊梁!勘探开采,记忆里炮声依稀,钨都,往事泛黄。何去何从?庾!在资源枯竭中谋求发展……2011年11月,大余县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处于转型发展中的“世界钨都”——大余,留下了体系完整、类型丰富的矿业遗迹。2017年11月,经国家矿山公园专家评审会评审通过,批准建设江西大余西华山国家级矿山公园。公园以展示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以矿业发展历史为脉络,以园内自然、人文景观为基础,按照“一轴、一核和三主线”的规划布局,建设地质遗迹科普区、钨金矿洞探秘区和世界钨都选矿遗迹游览区等八大景区;以“钨矿采选文化、钨都生活文化和乡土民俗文化”为主线,串联钨矿地质,钨矿采、选、冶到加工的钨矿采选历史文化,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向人们揭秘钨矿的生产全过程。西华山国家级矿山公园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矿山公园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成为独具特色的“钨都”地质游览胜景,也是江南独一无二的一大奇观。

    绿色之活力呵,大余!
    山水梅国把绿色环保理念注入发展的血脉。后钨时代,呼啦啦的绿亮出亲切母语,喊着生态庾城、活力南安、幸福大余,从三江口、天华山、帽子峰一直喊进丫山4A景区。看,这些以特色文化、民俗体验、果园采摘、生态农家乐为主的旅游景点遍布城乡,勾勒出大余秀美乡村新图景。11个乡镇犹如11 颗翡翠,镶嵌在庾岭大地,光彩夺目。
    此刻,就让我们徐徐展开梅花诗国的乡土画卷,走进“江西省生态文明示范县”“中国宜居乡村典范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去领略秀美大余“一乡一品牌”“一村一优势”“一庄一特色”的无穷魅力!
    徜徉于南安镇“瑞香世界”,看遍布田畴沃野的花房花棚,盆盆金边瑞香绿意正浓,暗香浮动;株株虎舌红在阳光映照下,如虎舔珠;比利时杜鹃、富贵籽争奇斗妍、娇艳无比……“瑞香世界”的花卉大道一直延伸到梅岭脚下,与梅关古驿道景区融为一体。古代与现代在“中国瑞香之乡”交融,瑞香与梅花在“中国花木之乡”辉映,南安人的幸福日子也像这美丽的花儿绽蕾吐芳。
    走进黄龙镇大龙山村,你就走进了一场特色农业休闲、美丽乡愁体验、回归自然的生态休闲之旅。这座曾经偏远闭塞的山村,以丫山景区为依托,把山水印象、文化印象、老家印象、时光印象融入乡村建设,每一个景点,都变成了一幅纯美的诗画。徜徉在大龙山村的高山茶园、百果园、生态养殖园、百亩蔬菜园和万亩竹林等景点,就像置身于梦想的家园。浓浓的乡愁,无不唤起人们最真的共鸣。大龙山村是江西省首个5A级乡村旅游点,先后荣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国家森林公园”“江西省十大旅游新景区”等称号。国家旅游局李金早局长盛赞大龙山乡村景点是中国乡村版“迪士尼”。
    “春来竹酒醇,夏有荷花艳,金秋桂花香,隆冬脐橙甜”,生态富民的金丝线串起了一座山村的四季。这座翠竹环绕、农舍井然、溪流潺潺、风光旖旎的秀美乡村就是浮江乡双田村。纯朴勤劳的双田人深入挖掘当地优越的生态资源,精心打造了浮江双田“三月三”乡村旅游景区。景区内形态各异的瀑布、奇石和樱花谷、茶花谷、鹿鸣谷等美丽景点与环村的毛竹林,连片的苗木园,满山的脐橙树,玉带般的余崇路浑然一体。“三月三”景区如轻蘸水墨勾勒的壮美画卷铺展在青山黛影间,让一座“九山半田半溪水”的乡野村落脱胎换骨,焕发青春,游者络绎不绝……
    流连在理学文化滋养的秀美乡村——新城镇周屋村,这座周敦颐后裔世居近七百载,古风犹存村落,犹如行走在绿树葱茏、白墙黛瓦、花映荷塘的画帘中。在这里,感悟着纯朴的民风、浓郁的理学文化氛围,悠然漫步在理学园、果蔬产业园、荷花园、客家文化园等景区,这座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的古村让人耳目一新!
    在黄龙镇现代农业示范园,成片的桂花、罗汉松、金杏、香樟等景观绿化苗木茂密葱郁,赏心悦目。在池江镇卢屋花海景区,游五彩花海,采新鲜果蔬,尝农家小吃,体验农耕农事,乡音乡情暖人心。在青龙镇元龙畲族特色村寨,看古朴宁静的畲族民居,听悠扬动听的田园牧歌,赏清雅脱俗的百亩荷塘,体验清新别致的畲乡风情,浓郁的荷香畲韵浸润心灵。在吉村镇桃树下风景区,佛岭、鲤鱼瀑布、芦苇湿地、威灵古庙、柳堤、横沼铁索桥、百花洲、野花谷等自然生态景观犹如一颗颗秀美的明珠,点缀着湖光山色。在内良乡天华山景区,但见青山含黛、泉水潆回、飞瀑潺潺、竹影依依、云烟缭绕、梯田层层;登上大余县最高峰天华山之巅,俯瞰层峦叠嶂,凝望千峰朝拜,远观雾霭苒苒,聆听飞鸟脆鸣,别有洞天。在“章江源头第一漂”——河洞乡温泉漂流生态度假区,舒心地沐浴温泉,兴奋地漂流险滩,在寻幽探胜中看绿阴婆娑、古木参天、怪石嶙峋、白浪飞溅,惊险刺激又情趣盎然。在入眼即景的樟斗镇,黛绿的群山、蓊郁的树木、湛蓝的天空和漫山遍野油茶林一起在这方美丽山乡抒写诗情画意,极目处是一派美不胜收原生态风光……
    古色之悠远,红色之热切,紫色之浪漫,黑色之厚重,绿色之活力——庾蕴五彩啊,我魂牵梦萦的家乡!姣姣庾岭,天赋禀庾形状;秀美大余,把山水和田园契合得如此自然。一弯章水穿城过,长歌浩荡,千年万年……


2018/10/16 11:06:07 发表 | 责任编辑:冯春华
本文共有评论 -1 篇︱已被阅读过 437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6742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