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余秋雨先生新出版的一本短文集。余先生在在《自序》里说:“深夜的雨,有一种古老而又辽阔的诗意,让我的思路突然变得鸿蒙而又滋润,于是,一个题目出现了。”遂把这本短文集取名叫《雨夜短文》。文虽短,意却深,情也切,境更阔。
《雨夜短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万里入心”,是作者半辈子最动心的人生感受,“是人生长途中的震撼式感悟”,分散放纵,不拘边界。我细细品味,从简短的篇章中感悟生命的绚丽多姿和人间的真善美。开篇《拼命挥手》,余先生讲了一个小孩对着火车挥手,渴望得到回应的故事。说小孩对火车挥手得不到回应导致生病,一位旅客知道情况后不动声色,第二天在行驶着的火车上挥手回应了小孩,治愈了小孩的病。其实这是发起游戏者和参与游戏者的对应问题。在我们的现实中,我们的“疾病”是来自对陌生人的误会,所以陌生旅客不动声色地回应小孩的挥手,却包含着人性本善的真理,更是文学的使命:不动声色地,不忘责任的传达善和美。
除这篇外,书中其他的短文,余先生也是以质朴的语言,形象的故事一一深刻阐述了中国人“善良”、“命运”、“宽容”、“谦虚”、“坚韧”等生命的态度。这部分短文我最喜欢《白马》这篇。余先生写一个骑手骑着一匹白马疾驰八十公里,为的是去镇上买一袋酒的故事。余先生说这个景象可比拟人生,骑马疾驰买酒是一种美,但是骑马疾驰在路上的过程在多数情况下远远重于买酒这个目的,人生亦是如此——人生的过程包含着多姿多彩的美——我们的人生在关注目的的同时更要看重生命的过程。
整本书我最喜欢第二部分——《文史寻魂》。这部分是余先生对千年文脉的点穴式提领,可以说是“用短文撬起半部文学史”。余先生先从《诗经》谈起——《谁更懂诗》:说《诗经》里很多耳熟能详的诗歌多出自女子之手,多出自底层民众之手,还说“诗高于史,诗贵于史,诗久于史。”又说“诗人未必懂诗。”其实这是有道理的,如白居易写出诗句了,就出门去读给邻居家的一位不识字的老妪听,老妪说听不懂,就回来修改,直到老妪听懂为止。我们写了诗,最好先给不是诗人的人看,因为他们是没有受诗的框架框死的最纯净的读者,他们的见解和感悟是最纯粹和最彻底的,也是最接地气的。
说完诗的本质特征,余先生接着按朝代的顺序,每个朝代截取一个或几个文学代表及其一部或一篇文章进行论说,还联系世界文学史,提领出中国文脉的精髓:诸子百家之庄子不迷信权威而不断地提出问题的逍遥美学;从古至今人们痴迷纪念屈原的原因;在人间地狱以单个生命体完成史诗巨制《史记》的汉代司马迁;掀起古文运动的唐代散文家韩愈和柳宗元的盛世隐逸精神及选读唐诗的大众化标准;宋词最高峰的苏轼的魅力;元代戏剧奠基及集大成者关汉卿的玩泼君子精神;明朝王阳明的生命宣言;明清两代三剑客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独立自由思想人格和四大名著及明清小说的现实意义;清代后期章太炎和王国维的革命开拓实践精神;清朝末期李鸿章和辛亥革命时期袁世凯的历史评价;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时的代表作家等。指出这些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家及其作品,奠基了中国的文化根基,是“中国文化的基脉。”
读这本《雨夜短文》时,正值暮春时节,天气渐暖,雨水偏多,夜里雨声常常敲响北窗,或淅淅沥沥,或噼里啪啦,或风雨齐飞,正合了这本书的名字。我猜想着余先生在深夜里伏案写作的情形,窗外也或许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或伴着隆隆雷声的瓢泼大雨,而他正为我们呈现了一条波澜壮阔的文化长河,不禁感触颇深,为祖国有这样的文化积淀而自豪,又为这些文学家的遭遇惋惜,希望在“中国梦”的指引下,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伟大的复兴,我们古老民族精神立于世界文明之林。
余先生的这本短文集,文末还附有先生精心挑选的唐诗五十首、宋词三十五首、宋诗十二首,是诵读古诗词的好文本。
我默诵着这些经典古诗词,此时雨声也逃遁无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