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清朝年间的神庙就安放在这个海拔1170米高的山峰中,那石壁屏障从山上直落而下,水从这块大磐石沿壁缓缓倾泻流出,遮蔽了灵君神庙的道场,远远只看到茂密的丛林,神庙就藏在嶂壁里,掩人耳目,鲜为人知,不彰显荣华与辉煌,静静的红墙立在石壁上,静静的廊道躺在石壁上。如果不是那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不是来回走动的人流,你还不知道蕴藏在山腰石壁的神庙——灵君山。
灵君山以三仙殿为中心,两边楹柱写着“与山川同寿”“和日月增辉”的简单的对联,神像席上是一个大大的福字,据说福神有求必应,神通广大,普渡众生,视之不见求必应,听则无声扣则灵,他似乎知道你的想法,不言而喻,心照不宣的灵通,传说有那么一个老人,儿子过了结婚年纪了,总是找不到对象,她上山膜拜三仙,一年后儿媳有了,子嗣有了,老人乐开了花,心诚则灵吧!这是听来的故事,也许我们的愿望,冥冥之中就在护佑着你,在山脚下,总看得到山顶的仙雾环绕,有点像神话传说中仙人出没的人间仙境。与天同高,与日增辉,这是众生的心愿,灵是神,君是心,愿是佛,心有慈悲,万念俱成。
余秋雨在《我的童年与笔墨》提到,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我们信仰宗教,信仰佛教的慈悲柔软,心的美好愿景。灵君山就是给人这样的一种善念,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农历初一十五,百姓都有到寺院烧香礼佛,祈福求安的习惯,来灵君山的善男信女也喜欢在这样的日子里去求得一份安祥宁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佛家箴言,让这种信、愿、行付诸于行动,付诸于心愿。吃斋念佛是初一要做的事,灵君山的信徒在这天已经为来烧香的香客煮好了斋饭,我们来到的时候,已经有六围桌子的人了,都是大盆菜,白豆腐、腐竹粉丝、木耳冬菇、白辣椒、菜干等素食,坐在这儿合上天然的神灵之水,灵毓之气,这样的斋食便是神灵的赐福,简单而美味的斋饭这是我平生第二次在庙宇里受用了,第一次是在丹霞山,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记忆里的斋饭,特别的香美,可用山珍海味来形容,今天看见信徒们所做的奉献,真是很感动的。甚至想留下来为他们一起做一点服务大家的事情,来了这里,你会感觉戾气消融了,一切都是柔和平静,万物皆是美景。
说起美景,立冬已过,小雪即将来临,昨晚下了一场寒雨。然而我们踏着泥泞的山路,鞋底沾上厚厚的泥巴,也不觉得难走不觉得累,心情愉悦。道路正在改建,原先的一小段文物保护的双拱石桥依然横跨小溪,穿梭在竹林深处,自然生长的竹子,雨后春笋,蓬勃生长,几年功夫就成林成片十几米高,看上去也是一番美的风景。
石桥。流水。水清澈而自然,石突兀而随意,落叶都随流水而飘扬,随石阶而自然躺卧,任由行人踩踏,彰显他的宽宏大气,自然风化。“零落沉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渗入泥土濡养山林,在这里一切景物都是自然的,高大的乔木,叶子遮天蔽日,野花灿烂的开放,特别是那些野菊花,近看你会发现它有清晰的花色花形花纹,花瓣花蕊风姿绰约如仙女下凡,让人迷醉。每一片叶子都绿的发亮,特别是贴在地面的蕨类植物,就像是地面铺了绿色的地毯,石头上的青苔也像绿色绒毯,这是为冬天准备的外衣。一些高大的树木在2008年冰灾的时候摧倒了,但它腐朽的树干依然孕育生机,长满了木耳,蘑菇。甚至名贵的灵芝也可以在这儿找到它们的生长之温床,这里可以见证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还有一些野苋菜,淡淡的有蒲公英花的红军菜,菜叶青绿,入口就是绿色环保养生之菜,灯笼果、洋耗子、鸡脚爪、柚子、柿子随处可见。那些拳头粗的麻花藤,你可以在这儿荡秋千,大自然赋予灵君山丰富的物质资源,还给了我们诚信与善念的信仰。
灵君山既有自然的毓秀之美又有巧夺天工的人文景观,石壁流水处建的一条水泥小栈道,就是一个观景台,站在有护栏的屏障里,一览众山小,山底下房屋小区等建筑风景尽收眼底,远处的绿色山峰,有人工栽培整齐划一的林木,葱茏浓密,就像歌女在吟唱唐诗宋词的节奏,和谐而优雅,美丽而动人,灵君山就是这样一座可以让周围环境都变得美丽的仙山,福泽众生。
2017—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