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仁化县城口镇106国道城口桥头南端,有一棵树干高大、枝叶茂密的雅榕。这棵大雅榕是国家二级保护古树,树龄362年,编号44022410520300085。
榕树像一个坚守岗位的军人,不管是暖和的春天,炎热的夏日,凉爽的秋季,或者是寒风刺骨的冬天,它总是穿一身翠绿的军装,寸步不移地在桥头站岗。它军容整洁,主干笔挺、干净利落呈黄褐色,没有腐烂的树皮和枝蔓。高大威武,树干要四个人才能合抱,树冠呈圆形,占地五、六百平方米,树荫把两间瓦房和一个水塘完全遮蔽了。树下十几棵摇枝弄影的纤竹和坚毅刚强的榕树成了鲜明的对比。路旁的两棵杉树直指苍穹,仿佛是战士站岗时背负的枪支。
这棵有军人气质的榕树与出生在这个四周环山、两面临水、满目青山古镇的开国中将谭甫仁有一段渊源,这是一棵将军树。谭甫仁1910年4月1日出生在这棵榕树对面一河相隔的紫震街5号,家庭较贫苦,祖祖辈辈以务农为生。从小就要帮家里看牛,自幼聪慧,精灵过人。震古(谭甫仁小时候的名字)和一帮放牛的穷孩子,一大早把牛赶到河滩上吃带露水的嫩草,待牛吃得大肚子圆滚滚后,就把它们赶到桥头的榕树下,让牛静静地卧在阴凉处慢慢咀嚼着反刍的青草。他和小伙伴们就爬上榕树捉迷藏、掏鸟蛋、玩弹弓。听到家人喊吃饭了才把牛赶回家。
震古是谭家独苗,深受祖母、父母疼爱,到了读书的年龄,其父谭显扬不幸病逝,母亲徐润莲和两位姐姐都尽量节衣缩食,艰难供其读书。当震古6岁时母亲徐润莲亲自送他到私塾上学,取学名谭广基(居)、号辅仁(参加革命后,把“辅仁”改成“甫仁” ),9岁那年转城口公立第四高等小学(现在的城口学校)就读,一直至1926年毕业。
(二)
城口是一个山浪峰涛,峰峦延绵起伏,地势险要的地方。这里与湖南省汝城县接壤,早在2200多年前,南越王赵陀在镇内修筑古秦城为南越北隘口,守卫边界,而由此得地名——城口。城口镇恩村的蒙天民出生在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字宪初,从小天资聪慧,勤奋好学,25 岁中举人,26 岁登庆元己末特奏科一甲第十二名进士,被宋宁宗封文林郎,并御笔钦点为仁化县知县。于任内花大力气疏河淤、炸滩礁,开通了县城北至恩村、城口,东北至扶溪、长江的锦江水系河运,使木船能从边远的长江、城口直达县城, 下至浈水,南通韶州、北江、南海。城口由此变得水系运输相当发达,货船可以直达集市,是古代商贾云集,海产品和官盐交易的枢纽,经济非常繁荣。
这棵榕树像一把撑开的绿绒大伞,每到夏季谭甫仁常常喜欢跑到榕树底下乘凉,凉丝丝的清风迎面吹来,看着河面来来往往穿梭的船只,清澈河水中荡来荡去的水草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的鱼儿,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惬意。
有一年冬天的下午,北方呼啸,天空灰蒙蒙的,天气出奇的寒冷,一只小货船停在紫震街头的码头上卸货,船上下来一个“小船佬”,只见他衣着单薄、光着脚丫趿拉着一双木履上岸后,到繁华的河边街一个小食店卖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拿起筷子刚要张开嘴吃汤圆填肚子御寒时,不想被一群穿着皮袄、戴着棉帽刚好路过的阔少发现。这些阔少凶神恶煞般冲上来,二话不说就抢下“小船佬”的碗一摔,接着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毒打。放学回家的谭甫仁亲眼目睹了“小船佬”被打的一幕,事后他才知道“小船佬”被打的原因是违反了船佬上街只能光脚不能穿鞋的所谓“规矩”。这件事对谭甫仁的触动很大,从此,他到这棵榕树下不是观赏眼前的美景了,而是思考人生,想得最多的是怎样才能建立一个合理、平等、自由的社会。
谭甫仁1926年高小毕业时正值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开始,仁阳大地工农运动如火如荼,遂投身家乡革命斗争,任区农民协会秘书,负责宣传工作。同年11月被选送到韶关参加北江农军学校第一期训练班学习。在训练班,他思想进步、学习成绩好,经农军学校主任朱云卿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仁化的国民党反动派也发起了“清党”运动,残酷地杀害共产党员和农会骨干。1927 年 5 月的一天,城口的土豪劣绅率领警察、商团武装搜捕谭甫仁等城口农会骨干分子,在农会会员刘顺娇的帮助下,谭甫仁逃脱了反动武装的追捕,北上湘、赣寻找革命队伍。
(三)
谭甫仁几经辗转参加了广东工农军,开赴江西南昌编入北伐军叶挺独立团。随后,谭甫仁又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后,谭甫仁因病与部队失散,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到江西樟树镇,看到街上贴有叶挺、贺龙招兵的告示,满怀喜悦去应征。待走进军营时,他发现是军阀朱培德假冒叶挺、贺龙在招兵,谭甫仁才知道上当受骗,他想逃走。可是,军营把守得异常森严,根本无法逃脱。他只有暂时留在军营,寻找逃跑时机。
1928年2月18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攻打朱培德部队,俘虏了一批战俘,谭甫仁也在其中。为了尽快地与革命军联系,谭甫仁大声唱起了《国际歌》,引起了革命军的注意,终于与原来在北江农军学校担任主任的朱云卿见面了。
从此,谭甫仁就在井冈山毛委员领导下的红军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谭甫仁在井冈山的历次战斗中十分英勇。他的一炮曾经引发了毛泽东一首被亿万人传诵的诗词“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西江月.井冈山》。七溪岭战斗、黄洋界战斗、大柏地伏击战中他都表现得异常勇敢,毛泽东称赞谭甫仁“是一棵红色的苗子”。
1929年5月,谭甫仁调到红十二军103团任连指导员。当时,103团团长是粟裕,团政委是宋任穷。在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战斗中,谭甫仁所在连队训练有素、作战勇猛,缴获敌人大批枪支和物资,受到上级表扬。由于谭甫仁指挥有方,1931年,他担任了红十二军687团团政委。
1932年3月,蒋介石调动粤军陈济棠部18个团进犯江西中央苏区,把兵力部署在江西信丰、南康、大余、赣州和广东南雄一带,企图一举消灭工农红军。同年7月,毛泽东、朱德带领红一方面军夺取了梅关,围攻大余,在南雄水口发动了水口战役。谭甫仁所在的687团参加了这场战役,是前卫部队,攻城拔寨。
7月9日,谭甫仁带领687团全体指战员占领了水口东面的无名高地,立即修筑工事,不一会,数倍于红军的敌军向687团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战斗十分惨烈,687团坚持了一天一夜,后续部队还未到达,兵员、弹药、食品、饮水又得不到补充,阵地上,伤亡不断增加,但敌军仍然疯狂地扑了上来,687团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险……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红军后续部队红三军、红十二军和独立师赶到,向敌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敌军抵挡不住纷纷溃退,仓促逃入南雄城内。此次战役,重创陈济棠粤军。
1934年10月,谭甫仁调到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任组织科长,随红军总政编入中央纵队参加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到达甘肃后,他调到红军陕甘支队第二纵队12大队任政治处主任。红军到达陕北后,谭甫仁调入红十五军团,先后在红78师、75师、73师任政治部主任。
抗日战争开始,国共进行第二次合作,红军改编成八路军。谭甫仁所在的73师改编成115师343旅687团。谭甫仁任687团政训处主任,跟随部队于1937年9月23日下午出发参加平型关战役。9月24日,部队在行军途中,天上下起倾盆大雨,崎岖山路更加难行,全体官兵冒雨前行。687团于9月25日到达指定地点埋伏,等待前来的日寇。687团全体官兵在旅长徐海东、团长张绍东指挥以及谭甫仁的配合下,对不可一世的日军发动攻击,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杀得日军尸横遍野。这场战役,我军消灭日军精锐部队坂垣师团21旅团1000多人,击毁汽车80余辆、大车200余辆,缴获九二式野炮一门、机枪20多挺、步枪300多支、战马53匹,还有其它物资一大批。这场战斗灭了日寇的锐气,大长了八路军的军威。
经过几次战争后,谭甫仁在军事素养上更加成熟。1940年7月,他被调到冀鲁豫军区任副司令员;不久,又调中央党校学习。
抗日战争胜利后,谭甫仁于1946年1月来到了吉林军区,担任23旅政治委员;同年4月,又调任到东北民主联军东北纵队政委,在解放长春、齐齐哈尔和解放哈尔滨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8年4月,谭甫仁晋升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7纵队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他在部队中负责做指战员政治思想工作,特别强调说:“部队一定要做到指挥员是第一流,而战斗员也要战斗技能过硬、政治思想过硬,这样,部队才能成为无敌之师。”
1948年10月,谭甫仁所在部队与兄弟部队一道参加解放锦州战斗。在这次战斗中,七纵击毙敌师参谋赵化龙及其敌官兵3149人、俘敌26894人,战绩显赫。接着,谭甫仁所在部队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
1949年1月25日,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谭甫仁所的第七纵队改为44军,谭甫仁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同年9月,44军南下进入江西,经南雄、始兴、翁源、从化、佛冈直逼广州。广州解放后,谭甫仁受命带领44军一个师的兵力前往佛山进行剿匪,谭甫仁任佛山军管会主任。在短短的1个多月里,谭甫仁所在部队在地方部队的协助下将佛山一带的匪特基本肃清。
1950年初,谭甫仁担任了四野15兵团44军政委。4月份,谭甫仁受命解放万山群岛。万山群岛解放后,谭甫仁调任广西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四)
1951年春,谭甫仁携夫人王里岩返回家乡城口镇,看望离别24载的老母亲徐润莲。
大榕树依然枝繁叶茂,祖屋依旧,一切都是那么熟悉。谭甫仁不敢迈步了,他屏住一口气,将双手婆娑在胸前。只见门前一位老大娘依在树边,手搭凉棚,正不停地朝远处张望。
谭甫仁走上前,探问道:“老大娘,吃晌午(午饭)了吗?”“还没啦!”老大娘努力睁开昏花的双眼。
弯腰拾起树叶擦脚上的泥巴。谭甫仁满怀同情地感叹道:“老人家这么大年纪了,还到地里干活?”
老大娘轻轻叹息一声,直起腰道:“我一个孤儿寡母,不干活,哪来吃的哟。”
谭甫仁禁不住一阵心酸。他探问道:“大娘,我向您老打听个人,请问原来住在这里的谭徐氏……”
老大娘一下睁大了眼:“我就是。”
“娘!”猛然,谭甫仁一把拥住70多岁的老人,跪倒在地,泪流满面地说道:“不孝儿震古回来看您老人家了!”
“什么?你真是震古伢子!”
"娘,我是震古。”谭甫仁抬起头,望着母亲枣核般的苍老面容,凭着那身缀满补丁的单衣,凄楚地说道:“这些年让你老人家担惊受累啦!”
“震古儿啦,你还活着,娘想你,眼睛都哭瞎了。”老人说着,一把掰开怀中的儿子,仔细打量着,双手不停地抚摸着儿子的脸,良久,喜极而泣道,“娘的儿娘认得,没有错,就是我的震古伢。你是死是活该给娘捎个信嘛!呜……呜……呜”
说完,拥着儿子,抱头痛哭。
这时,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骤然响起,谭家祖屋霎时沸腾了起来大人、小孩蜂拥上前,川流不息。
“震古回来了”的消息不胫而走。原来,尽管谭甫仁谢绝了当地政府的安排,但仁化县的领导还是通知了城口镇。几位年长的老人来到谭家,一见到谭母就嗔怪道:“润莲,我们在大路上等,没想到错过了,你该早通知我们嘛!”
谭母忙解释道:“震古这孩子不忘本,他回来看我,走的是小路刚才进门,还吓了我一跳。”
谭甫仁夫妇忙热情地招呼几位年长者坐下,谭氏家族的族长责怪谭甫仁道:“震古哇!你当这么大的官,是我们谭家的光荣,这回来,冷冷清清的,成啥体统?从前,哪家人当了官回来,不是前呼后拥,打马游街的,不行,要坐上轿子,游街热闹一下。”说完便要起身拉起谭甫仁准备“打马游街”。
谭甫仁忙不迭地挣脱手,耐心地劝道:“老人家,我们共产党的队伍,无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不是人民的官老爷。共产党不能搞什么衣锦还乡,光宗耀祖那一套的。你们还像从前一看待我。如果今天要打马游街,不但犯了党的纪律,而且我心里难受。”大家见谭甫仁这样窘急和诚恳,几位老人连连点头称赞道:“好!好!“
探亲期间,谭甫仁还请老战友一一城口农会主席罗沅广,召集了30多位贫雇农,在新街的农会会址召开一个座谈会。谭甫仁还建议区政府在萝卜坝召开一个群众大会。群众听说谭甫仁回来了,都主动参加大会。大会开得很好,群众很兴奋,很认真听谭甫仁讲话。在家乡这段愉快的日子里,谭甫仁每天都带夫人到这棵榕树下散步、歇息,望着一簇一簇新鲜的绿叶,温暖的阳光从榕树叶子的缝隙中照下来,落在地上和盘根错节、起伏不定的树根上,落在自己和夫人的身上,形成了色彩斑斓的星星点点,谭甫仁心里有说不出的舒畅。
1955年7月,谭甫仁调任武汉军区副政委,同年被授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街,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9年11月,谭甫仁担任了武汉军区第二政委。谭甫仁到武汉军区后,就在想着政治委员如何做好加强部队的战斗力。尤其解放已经十年,在和平年代里部队还能不能居安思危,能不能有严明的纪律和顽强的作风。这就需要一个好的榜样,为了选好这个榜样,谭甫仁深入调查研究,他感到一军一师一团一营六连是一个很好的样板。在谭甫仁的倡导下,军区党委经过慎重研究后,从战略思想、战斗作风、军事技术、军政纪律等方面上报了请求中央军委授予该连为“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的先进事迹材料。1964年1月,国防部正式批准授予六连为“硬骨头六连”的荣誉称号。1977年1月,中央军委向全军发出向“硬六连”学习的号召,1984年1月22日,中央军委向该连赠送了“发扬硬骨头精神,开创连队建设新局面”的锦旗。
1964年9月,谭甫仁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1965年8月26日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政委。
(五)
文化大革命期间,云南省局势一度极为混乱,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将,谭甫仁受命于危难之中,于1968年5月担任昆明军区政委,昆明军区党委书记,1968年8月11日云南省革命委员会成立,谭甫仁又担任了云南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0年12月17日清晨,谭甫仁在住宅被一名反革命分子开枪杀害,享年60岁。与他一块被害的,还有他的夫人王里岩。
谭甫仁中将被暗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出现最高职位领导人被暗杀的事件,受到党中央、毛主席的高度重视。案发之后, 周恩来即刻下令成立专案小组,严密审查任何一个细节,让在第一时间破案。该案件发生的时间是十二月十七日,按照时钟表示法,“12.17”亦可理解为零点十七分,所以在当时正式的文档和会议上,这个案件标称为“017案件”。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亲自将昆明军区蔡顺礼副政委和第十一军赵泽莽副军长召到北京,听取他们的汇报。中央对017案件的侦破工作很不满意,经请示周总理,决定对蔡顺礼、赵泽莽停职反省,留京审查;另派刚从“牛棚”解放的老公安赵苍壁(1977年3月升任公安部长)牵头,组成由公安专家刘刚、徐生和枪弹痕迹专家王广沂、指纹专家赵向欣、法医赵海波参加的专案组,入驻云南。
遵照中央指示,昆明军区党委调整和改组了017专案组,仍由新任昆明军区政委、云南省委书记的周兴担任组长,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徐其孝具体负责,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黄学义任办公室主任。同时,从各部队和当地公安部门抽调一批精干力量作为专案组成员。
经过前后两套专案班子长达七年的缜密侦察和反复核查,直到1978年6月才对017案件做出结论,认定谭甫仁夫妇被害系王自正一人所为,既没有林彪反革命集团插手,也没有同伙配合;王自正伤人后自杀,是由于专案组缺乏经验,决策失误,措施不当所致;保卫部部长景儒林的自杀则是由于自愧自疚心理过重,思想压力过大所致;对因017案件被隔离审查的人员解除审查,恢复名誉。这一结论报告经昆明军区、云南省委批准后,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
(六)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1998年11月15日,经中央军委批准,谭甫仁子女,把父亲谭甫仁和母亲王里岩骨灰从云南运回家乡仁化县城口镇,合葬在能和这棵大榕树遥遥相望的水江寨屋背山上。
从此,谭甫仁中将和夫人王里岩与这榕荫竹影永远日夜厮守。
(2019年1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