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奇了怪了,债主成了苦主,欠债的反倒底气十足。若不相信,听听下面几个小故事。
(一)
李家有女初长成,老实巴交,心地善良。到了适婚年龄,嫁给了隔壁村王家。第二年生了个女儿,取名王英。王家家境贫寒,房屋险些倒塌。李家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四处帮女儿张罗借钱盖房。当然,李老父亲也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搭进去了。建房的时候,王英母亲的娘家人出力又出钱。王英父亲倒好像“大老板”一样,好吃懒做,从不主动劳动。好在李家女儿勤快,养猪养鸡养鸭。两年以后,还清了债务。眼看日子就快好起来了,丈夫王刚却晃荡了起来,整日打牌。没多久就输光家里积蓄,还欠下四五千块赌债。三十多年前的四五千块抵得上现在好几万了。老家混不下去了,王家夫妇只能背井离乡,把女儿王英托给奶奶照看。至于那些赌债,听说还了些。但是修房造屋欠下的人情债恐怕一辈子都还不清了。
(二)
考虑到娘家人曾经无私地帮助过自己,李家姑娘对娘家人十分大方。结婚三十多年来,只要是娘家人开口,李家姑娘和丈夫王刚从不拒绝。即便是自己出去帮忙借,也心甘情愿。亲戚多了,什么人都有。信誉好的倒是很讲情义,不用李家姑娘提醒,主动偿还。人品差的,总能找到理由推三阻四,活生生地把李家姑娘赶出门。
“秀啊!我和你叔现在失业了,家里没有收入,你看你欠我的那几万块钱能还我不?”李家姑娘向侄女儿开口了。
“姑,这几年生意不好做,我还要养一大家子。还有你那个孙儿,你知道的,又去赌钱了,欠了一屁股债。”
“可是你都借去六七年了啊!不是我家中日子不好过,我都不想逼你的。”
“那我只有卖房子了。”
“算了吧。你也不容易。等生意好了,记着还给我就行。”
李家姑娘善解人意地说道。想当年,所有亲朋好友都不借钱给秀时,只有李家姑娘一家倾家荡产地帮她。没想到,如今却这般嘴脸。秀虽说的确不容易,但是李家姑娘就容易吗?自己女儿还病殃殃的,吃药看病不花钱啊?
(三)
“大嫂,你在啊!王英呢?”小叔子王毅进门就问。
“王英不在。你有什么事情?”李雪回答道。
“想借点儿钱。”
“我是没钱了,好几年没上班了。”
“所以,我找王英借。”
“王英倒存了一万多在我这儿,整个家底就这些了。”
“我是帮我朋友借。你知道的,我生病以来一直是杨大江帮我照看地里庄稼。他要盖房,差四万块缺口,拜托我帮忙借借看。”
“原来不是你借啊!到时找谁要?”
“找我。若是担心我这病恹恹的身子管不了几日,就找我媳妇。我特意把我媳妇带来了。”
“我打电话问一下王英。”
李雪拿起电话,拨通了王英的号码。
“英!你在哪儿啊?你小叔来了,叫你回来陪他们唠唠家常。”
“我在外面,还有十多分钟才回来。”
单纯的王英以为是许久不见叔叔了,亲人之间小聚,没想到前面已经铺垫好了,就等王英点头。一回到家,王英就被告知叔叔来意。
“英,你叔想借钱。问你同意不?”
“什么情况?”
“帮他朋友忙。”
“我没钱啊!”
“你不是放了一万多在我这里吗?”
“那是我辛辛苦苦工作攒下来的全部家底。”
“你叔说他们马上出去上班了,一挣钱了就还给你。”
“那借就借吧。”
母亲都把话说出去了,再加上叔叔再一次搬出了叔母,碍于人情,这钱王英借也得借,不借也得借。明知可能“钱”途渺茫,也不得不点头。这年头,真是奇怪啊!
后记
王英是一个从泥沼里爬起来的女人,若不是上天眷顾和贵人相助,恐怕早就失了心智,彻底告别清醒的人间。早年落难时,亲朋好友帮助过王英一家。所以,这些年来凡是恩人有难,开口借钱,王英一家人都答应。就算自己的生计出问题了,也要想办法帮助他们。
哎!怎料滚雪球效应越来越大,前后来借钱的亲人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过分,十多年来辛苦积攒下的钱全部被借完了,现在靠王英带病坚持工作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父母虽然也明白女儿辛苦,但总是张不开嘴讨债。就算开口了,一听说别人不容易,马上又退缩了。
世道变了,人心躁了,亲人不是那些年的亲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