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纸质杂志涨价以来,我推迟了购书时间。以往,我都是购买最新一期的《读者》或《青年文摘》,每月两次,雷打不动。现在呢!估摸着等到新出的杂志快要进入处理阶段了,我再下手。总想着图个便宜。
再说了,买过期杂志有何不可呢?内容一样,质量也一样,唯独就是时间上的差异。我又不是上京赶考,也不需要参加什么竞赛。课余爱好而已,价钱上能省则省吧!
今天下午,我在网上拼购的《青年文摘》到了。我迫不及待地奔向快递室,别提有多兴奋了。打开包裹,检查了一下书,印刷和内容跟新出来的刊物一个水平。我开心地笑了。一是觉得占了很大便宜。十本书才十多块钱。二是按捺不住的激动喜形于色。好久没有看课外杂志了,肚子里的蛔虫有点儿想他们了。三是重新看到了希望。下班之余,我可以看书了,而不是整日追剧、刷抖音。四是有了他们等同于有追求了,我不再是堕落青年。
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升级,微信走进平常百姓家,各种微信公众号上有很多可以阅读的资源。我兴致勃勃地搜索了几个公众号,关注后,点进去读了起来。尽管有些内容和纸质书籍上的差不多,但是在手机上阅读总感觉缺了点什么。心怎么也都静不下来,反而变得有些浮躁。有些文章的内容很碎片化,都是被别人咀嚼后剩下来的。有的文章图片占了大量篇幅,貌似喧宾夺主了。有的文章内容质量不怎么样,胜在排版花哨。尝试了一段日子下来,我发现:我还是喜欢读纸质书籍多一些。
找一个适合阅读的地方,手捧一本书,专心致志地阅读。一开始可能有点儿难静下来。但是几分钟或是十来分钟后,心就渐渐地不慌了,注意力也集中了,书中的内容越来越精彩,时间在无声中流逝地越来越快。一不小心,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合上书,瞬间觉得整个精神世界都亮了。既感到充实,又感到收获满满。好比一个饥肠辘辘的乞丐,受了恩惠,饱餐一顿,开了荤。幸福感自不用说。
一直以来,我都喜欢读书。小时候,经济条件有限,除了课本,没有课外书可以阅读。上大学后,才正式认识了图书馆,但因为我们学校重视理工科,社会科学类和文学类的书籍很少。除了涉猎专业上的一些书籍,我订购了报纸。工作后,下班之余不知道如何打发时间。再加上手里有了余钱,我开启了疯狂的购书之旅,各类书刊、杂志都接触过。我最喜欢且坚持最久的有两类书,一是经典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二是校园类读物,尤其是《读者》、《青年文摘》、《意林》。与这两类书籍长期打交道,我和他们之间已经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若两三天不见,浑身都不舒服。
上班后,见我爱读书爱分享,同事经常说:“小林,你的精神世界真富有!羡慕你!”我回答说:“每个人都有专属的精神堡垒,我只是幸运地发现了我的而已。”书读多了,见识自然多了,格局也会变得宽广。不再纠结于自己的小情小爱,也不再沉溺于自己的不幸与悲伤。坚持阅读两年后,我竟然能够下笔写文章了;灵感也频频莅临,我苦闷且单调的生活蓬荜生辉。
与书籍结缘,我倍感庆幸。与写作结缘,我倍感荣耀。内心的苦水有了倾倒的回收桶。精神世界的迷茫有了安放之所。自信心跟着提升了。才华也开始了原始沉淀。当下的自己越来越离不开读书,越来越离不开写作。就算是一段时间迷上了刷抖音,过一阵儿后我又会重回书籍的环抱。就算是新出了好看的电视剧,追完后我又会在键盘上敲打出我想要表达的话,并将之写成篇。
因此,但凡感到郁闷、无助、心烦、孤独,我都会对自己说:“来一盘精神食粮吧!味道不错。营养价值还高。关键是,这个口味恰好适合你!”每每想到这,我的嘴角都会情不自禁地上扬。嘴巴里还发出“呵呵”的笑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