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散文>>走基层 ——精准扶贫采风现场
 
走基层 ——精准扶贫采风现场
  文 / 惜母

       
        

    今年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向全国人民立下“精准扶贫圆满答卷”军令状的收官之年,因此,今年的精准扶贫工作极其紧张,也极其活跃,其工作难度之大和工作量之繁杂可想而知比往年任何时候都要显得重要和突出。
    全国性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启是2013年11月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的。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并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的落地。
    “精准扶贫”其实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针对“粗放扶贫”而提出的新思路新概念,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的不同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这一思想的形成是基于扶贫前期阶段中国不少地方出现的“粗放式扶贫”现象而定的。那是一种没有顾及实际扶贫对象的切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随意性很强的扶贫现象。而“精准扶贫”则重点在扶贫体制、扶贫机制上的有效转变, 它能较大限度地避免了资金挪用、形象工程等问题的出现,使我们的脱贫攻坚战在广大的农村一线作战现场能够取得快速而极其有效的全面胜利。早在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全国六千多万贫困人口已经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
    所以,从2014年真正的全面精准扶贫开始,通过近6年来的全党全民的共同努力,全国人民齐心向上朝着精准扶贫这个伟大的中国梦跨步前行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巨大战果,做出了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大发展。
    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性时刻,我们大余县作家协会在县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下,在作协主席胡燕锋的亲自带领下,开展了一次“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文学创作采风活动,于8月23日、25日和9月5日三天组织全县18位作家共34人次分别下基层入乡村对樟斗镇的横江村、蕉坑村、双伏村,对新城镇的龙王庙村、高林村、高龙村,对池江镇的长江村分别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专题采访,获取了精准扶贫一线战场的点滴精彩,亲身见证了广大一线扶贫干部们的酸甜苦辣!在扶贫路上,这是广大的驻村领导和所在村基层干部们集体共同的努力付出和他们党性的良好发挥才赢得了各乡镇、各村落全体贫困家庭的整体脱贫!我们深深地感觉到了这些常年奔波在扶贫一线的各级领导和村干部们他们的辛苦、他们的劳顿所换取的何止是一张张脱贫的光荣榜!那是他们用汗水浇灌出来的累累硕果!为了抓取这些时代的闪光点,我们作协全体作家们不辞辛苦,顶着炎炎烈日踏着他们踩过N次的已经磨得上茧的乡村小道,去寻回他们为之奋斗了整整六年多的扶贫战场……

       一、用心扶贫,民生是大计
     8月23日,我们首先走访的是樟斗镇。樟斗镇是个有名的深山老墟镇,离县城24公里的崎岖山路对我来说已经是件较难接受的路段,加上车技欠佳,我实在不太敢冒险私驾,只能坐车前往。我们一行18人好不容易驱车来到镇上,发现还有更乡下的各村庄需要我们亲自走一趟。由此,我不免想到我们的扶贫干部们在这六年多的时间里是多么的辛苦。难以想象他们是如何圆满完成扶贫政策的落实?又如何在这六年的时间里呕心沥血为我们的贫困户披星戴月日夜操劳的呢?
    由于时间紧迫我们不得不分两组采访,分别由主席胡燕锋和我各带一队。我带队采访的第一站是横江村。接待我们的是一个50多岁约1米6的敦实庄稼汉,说话语气稳重自信给人诚实守信的感觉,令人生喜,他就是横江村党支部书记陈世福。陈书记见到我们的到来,显得格外热情上心。他1985年高中毕业后在学校代过课,1988-1993年在村里任职,后去广东打工,直到2017年回家再次进村部被委任横江村党支部书记。
    当年新上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陈世福看到的是整个村里的情况一团糟:道路碎裂不堪,墟场设施陈旧、秩序混乱,村民饮水无保障、卫生状况极差,很多村民住房令人堪忧仍然蜗居在简陋老旧的土坯房内……,这一切陈书记心里比谁都清楚,他知道作为一个村书记的担当有多重要!他知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内心力量的强大才是信念最需要的护墙!他暗自发誓:我一定要让村里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一定要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当好一名村书记为村里百姓谋福利!
    陈书记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上任后首先自严自律,然后开始全面整治村干部,对村干部提要求、严把关,并对全体村干部重点制定出四大工作任务和目标:
    1、修建庙背水泥桥;
    2、修通庙背循环路;
    3、全村主要村干道全面贯通;
    4、整治街道墟场内移。
    以上这四大村施目标居然在陈书记上任一个月内全部完成,这是以往任何一届村书记都无法在这么短时间内一次性全部完成的巨大成果。可见陈书记办事的魄力有多大!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这四项村政措施一直是村干部们的心头难题,是村政九年来一直想干却始终未能干成的大事。
    陈书记完成以上四项民生工程后,还着力于全村的饮水设施改善,花费了70万元在其村岽下修建了一个蓄水池,使全村的饮水问题彻底得到了改善。还有村里的住房安全和厕所卫生两件事也是村里的老大难问题,始终得不到改善。陈书记上任后非常关注这一块,他将村里仅剩的11户还住着土坯房的农户以及村里至今还没有进行卫生冲厕改善的困难人家一一上户,调查其家庭情况,深入了解其中的家庭致贫因素,然后,逐一向上级政府部门如实反映,终于获得了政府的专项扶贫资金,使村里的这些土坯房得以进行全面的翻新整治,同时,让所有的传统用厕冻结使用、建新改善,村里的住房和卫生用厕因此焕然一新。
    采访中我们还就村政措施落实过程中有没有对村民强征过“捐款”一事进行了“仔细地盘查”,陈书记表露给我们的是满脸的坚毅和自信:“没有,我们在所有的村政建设中丝毫都未给老百姓以压力和为难,我们完全是按照政府的扶贫政策实施的精准对接,享受的也完全是国家的扶贫优惠。所以,老百姓从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政府的关爱和政策惠民的好处!老百姓们可是一个劲地夸共产党的好啊!夸政府的好!”陈书记随即向我们一行竖起了大母指。
    陈书记说:“村政无大事,有的只是老百姓的柴米油盐。村政的管理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把老百姓当家人看。我们就是要做好政府的桥梁,要学会将政府的好政策真正落实在每一个农户家里,老百姓就把你当亲人看。
    “我上任后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确实有很多贫困户抱着‘等、靠、要’的传统受扶心里,觉得扶贫就该对他们‘送钱、送物’,他们严重缺失自立自强的意识,严重缺失一个正常农民该有的勤劳、朴实和善良。所以,我们抱着治病救人的思想为他们寻求意识形态上的‘解放’。我们村干部就是在这些节骨眼上下足了功夫,做他们的工作,让他们自觉接受一些正知、正念,真正从内心深处去脱贫。”
    陈书记的一番话让我感到很新鲜、很时政,当前的农村贫困状况千变万化。但是,归根结底“等、靠、要”的贫困人群还是占了绝大多数,如果我们的扶贫干部都能像陈世福书记那样用心做到这点,那么,我们的扶贫政策就算真正落到了实处。

    8月25日,我们又对新城镇进行了专题采访,首先接待我们的是税务局干部驻龙王庙村第一书记王洪波,王书记给人第一印象就是精干、实在,精气神很足,有种当兵人的性格,声音简洁明了,还特别谦虚。
    王书记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有着别人身上少有的个性特点,他很明确地表示:“在整个扶贫攻坚作战中,我就是把它作为一项政治重任来抓!这是党交给我的重任,我必须不折不扣地去完成!”随后,他为我们做了个生动有趣的精准扶贫报告会。会上他夸的最多的就是税务局龙显波局长对他们驻村扶贫工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引领与带动。会上他非常动情地为我们讲述了广大干部在扶贫工作一线的用心付出,列举了大量的扶贫案例,让我们第一次“看到”了扶贫一线人员的辛苦和心酸……
    王书记所在村登记在册的贫困户就有90户,这些贫困户中,涉及致贫因素的方面有很多,有工作问题,也有吃饭、喝水、路面、住房等等问题。王书记说,税务局这几年来在扶贫对接点上做了很多的细致帮扶工作,他们不仅帮村民修路改扩村道,还为他们翻新住房改善居住环境,帮村民介绍就业,引导村民种植富硒米、四季葡萄,帮助村民兴办家庭小作坊如加工河粉、小电子产品、白衣大褂等等,有时还自已掏钱帮农户购买农具、置办生活用品,帮忙联系厂家销售农副产品,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为了解决村民的饮水问题,他们还帮老百姓修建自来水管道、帮农民挖井,实行饮水、用水双保险。
    几年下来,王书记他们成了村民眼里的亲人,村民有了困难,遇到难处,首先想到的就是打电话找书记找干部,而所有的干部们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老百姓家里,为他们排忧解难。
    报告会结束后,我们在王洪波书记的带领下对全村几个重点的贫困户进行零距离的逐一跟进采访。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更加体会到了王洪波书记等人在百姓心目中的份量有多重,他们当中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共产党太好了!感谢、感谢、再感谢!”老百姓朴实的赞美恰恰是我们党和政府扶贫工作最真实的写照。


       二、扶贫要扶志
    俗话说:人生一世,致命有三悲——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大余县税务局挂点扶贫村的池江镇高林村就有这样一户人家。男主人叫王家林,原本是个本份、忠厚、实干的农民,凭着自已一身的勤快劲盖了楼房还攒下了20多万元的现金存款,可谓是农村的小康人家。可一场意外硬是毁了他一家人的幸福,让他从此经历着人生中“老人丧子”巨大的人生悲哀!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特大伤痛从此在王家林夫妇内心深处扎下了一把锋利的刀刃,活生生地被捅成千疮百孔,凄惨成痛不欲生、无比悲凉的双人世界,从此沦落成为村里不是“贫困户”却比谁都贫困的“最有名”的贫困户。
    2011年27岁的的王家林儿子王齐全不幸遭遇车祸,脑部受伤严重,辗转外地四家大型医院,持续医治三年,抱着“只要孩子救治有一线希望,就是砸锅卖铁,我也不能放弃”的坚定信念一直致力于孩子的抢救中。三年来,由于肇事司机赔偿能力有限,王家林夫妻只能自已掏钱,最后,他花光了自已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亲戚朋友60多万元的巨额债务,却最终还是没能把孩子抢救过来。巨额的债务和孩子的离世,加上夫妻俩本身患有慢性疾病,让这个家庭在经历了一场暴风雨式的摧打之后骤然间变得摇摇欲坠……悲切之余,王家林开始了无数次地自责和自谦……他面对我们一行无意中的触动灵魂深处的探问,依然止不住多年来流过无数次的泪河,无限感概地说道:“当年的我真的连死的心都不敢有!因为我想到自己可能这辈子都还不清亲戚朋友这些钱了——我内疚啊!”。
    王家林眼睁睁地看着儿子就这样走了,留给他们老夫妻俩无穷的悲哀和伤痛,人生所有的梦想、所有的激情一夜之间彻底变为虚无!这是王家林怎么也接受不了的事实。儿子走了以后,忠厚老实的王家林老俩口没有像人们预料着的那样从此消沉悲观,了此余生,而是依然坚强地活了下来!他们想着自已不能带着债务去死。所以,他们拼命地赚钱还债。他们多年来也一直没有享受到政府任何的扶贫救助,他们过的只是很平凡的异常艰苦的农家生活。
    大余县税务局扶贫驻村后,第一书记朱务源同志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并将他们的家庭困境汇总如实上报村两委和镇扶贫办,及时将王家林一家纳入贫困户,成为名副其实的政府贫困户。
    朱务源书记驻村上任后,与帮扶干部罗志彪一直很关注扶贫工作的真正落实。他们知道扶贫最关键的不是送钱、送物、送温暖,而是怎样让这些贫困户人家真正站立起来,成为自强自立的脱贫户。朱书记带领帮扶干部罗志彪隔三差五就找他们谈心拉家常,尤其是对王家林更是热心鼓励、细心引导,当帮扶干部了解到王家林之前有过小规模养鹅的经验时,竭力引导和促进他搞规模化养鹅,以此早日还清债务摆脱贫穷过上好日子。根据精准扶贫政策,朱书记和罗志彪两人主动帮忙,为王家林申请8万元免息扶贫产业贷款,给了这个家庭重新燃烧起生活的希望。
    王家林夫妇的规模化养殖虽然顺利地办了起来,但是起初的养殖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畅。由于缺乏养殖技术,第一批养殖的雏鹅没做好保温措施,导致近三分之一的雏鹅死亡。王家林夫妇意识到规模化养殖跟以前小打小闹不一样,主动找到帮扶干部,说明困难找到并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借阅相关书籍和通过互联网学习有关规模养殖的技术。同时,帮扶干部也积极联系当地的农业部门,请来农业专家实地为他们夫妇给与指导和建议。有了学习技术的渠道加上自身的勤奋努力,渐渐地,王家林的养殖逐渐走上正轨,欠的钱一笔笔的还清,王家林夫妇很快于2015年开始走向脱贫,家里的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
    谈到脱贫一事,王家林非常有感概:“虽然我王家林的遭遇很不幸,家里负债累累。但是,在帮扶干部的引导和帮助下,我没有沉沦没有堕落!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今天终于完全解脱了自已,我做梦都没想到能在有生之年还清这几十万元的巨额债务!我得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更要感谢罗局长的热心帮扶和亲戚朋友们的帮助,共产党就是我的再生父母。”

    其实,除了王家林一家情况特殊外,还有一家非常突出的贫困户,他就是池江镇高林村排上组的钟春生。钟春生,1976年生,二级残疾,家有四口人:自已、老母亲和两个子女。
钟春生20岁时出外打工不小心右手腕被卷入机器造成右手腕碎裂残废,后来因勤快老实感动了某女孩于2000年结婚生下一女一子。但是,好景不长,由于生活和工作上的极度不便,2007年妻子还是选择了和他离婚。离婚后的钟春生面临着更加艰难的生存压力,他一个残疾人不仅要象常人一样下地干活,还得象常人一样养家糊口。
    没有人可以真正体会到他内心的伤痛。他的伤痛是来自于妻子的无情,是来自于只有一只手却要干两只手的活,是来自于孩子们一天天的长大却要象常人一样供他们读书生活……
钟春生异常坚强地面对这一切,他靠着政府微薄的救济常年没日 
   没夜地下农地干活,种水稻、种花生、养鱼塘、养鸡鸭,等等,可他的这份努力依然满足不了家里的基本生活需求,日子过得极为辛苦。
    面对钟春生家的特殊情况,驻村第一书记朱务源和帮扶干部曹良极尽用心地了解到钟春生家的实际需求,他们知道钟春生是块勤快料,只有引导他在家庭副业上多创收,引导他将家庭副业变主业来抓才能真正改变他家的贫困状况。于是,朱务源书记和曹良干部为他争取了更大的扶贫资金,从子女的就学扶贫到家庭的产业扶贫双双入手,鼓励他做到“身残志不残”、激励他成为扶贫路上的中坚楷模。
    钟春生果然不负所望,通过努力,他竟然单手种下家里2亩8分地的花生、3亩的水稻田、3亩5分地的割芋荷、1亩地的十月辣,还喂养60只鸡,……。如此繁杂粗重的农活,长年累月下来足以累倒任何一个成年男人,可就是累不倒少了一只右手的钟春生!可见钟春生是何等的坚强、是何等的刚毅!因为他知道:自已只有这样做,家里才能揭锅做饭,老母亲和两个子女才有饭吃!
    钟春生的坚强和刚毅深深地影响和打动着朱书记和曹干部,他们为钟春生这几年的成长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钟春生钢铁般的意志正是众多贫困户所应该具备的,扶贫路上的艰辛只有在汗水浇灌下变为累累硕果后才是彰显它无穷魅力最好的见证。
    朱务源书记和曹良干部每每想到钟春生就会露出舒心的微笑。

       三、帮扶要帮心
    8月23日那天,我们还走访了樟斗镇蕉坑村,蕉坑村是个比横江村还要更加深山老林化的老古村庄,我们一行人乘车七弯八拐地来到了村部。由于是正午时分,烈阳似火,照得整个蕉坑村如同火炉上的蚂蚱无处藏身,村委会主任吴福妹看到我们一个个都被太阳光烤得脸色通红,在村委会稍加休息后就领着我们上她家果园院内“现场办公”。
    吴福妹主任身材不高,略显微胖,一看就知道是个涨福之人,还给人快言快语的感觉,总是笑容满面、春风喜人。吴主任家是个非常典型的农家大院,院内葡萄满园正逢果熟季节,我们正在兴致中看到了吴主任一家更是忙前忙后,很是热情。
    来到吴主任家,我们在茶果席上聊开了蕉坑村的话题,我们喝着吴主任亲手酿制的葡萄酒,还现场摘着吴主任家院内随手可摘的一串串葡萄,别有一番乡野情趣。吴主任说像她家这样情况的人家多着呢,由于蕉坑村偏僻静远,不能像其他村一样发展像模像样的家庭经济,只能在土地上下功夫,酿制葡萄酒发展果园经济,鼓励村民大力种植山地油茶,尤其是油茶业的开发给了村民们很大的经济实惠,很多村农可以年产值达3万元的收入。这是他们村精准扶贫项目的主战场,也是蕉坑村对外经济活农的主宣传。
    蕉坑村除了油茶业的实业开发外,也特别注重政策扶贫宣传力度的打造,灵活运用扶贫路上的每一个动人故事,让它们在感动中绽放出更加精彩的光芒照亮村里每一个拼搏在脱贫路上的弱小村民。他们时常组织“蕉坑村扶贫扶志感恩宣讲会”、“蕉坑村`四大感恩行动`及`三讲一评`表彰大会”等激励人心的演讲和表彰大会。在贫困户中选出“五净一规范”获奖者刘历群、陈兰香、饶春莲、钟彩富、肖定友等人做榜样,选出扶志感恩获奖者刘会莲、郭福香、龚桂香等人做大会扶志感恩报告会,带动和影响了全村贫困户们纷纷争先恐后争抢脱贫光荣称号的热潮。
    这是蕉坑村扶贫路上最荣光的时刻!这是蕉坑村心连心的励志感化,这些喜人乐欢的大好举措,给人无限的温暖与幸福。
    通过对蕉坑村的采访,我们看到了扶贫战场上战旗飘扬时的壮观,我们感受到了扶贫路上民心的纯朴与善良和老百姓们对党与政府的高度感恩。

    扶贫无大小,关爱无轻重。扛在肩上的都是重任,放在心里的都是关爱。王东凤,女40岁,池江镇长江村16组村民,全家3口人(本人及两个小孩,一个读初三,一个读六年级),家里承包地4亩,只有其本人有劳动能力,属扶贫低保户。
    2013年王东凤丈夫去世,家庭失去经济来源,生活的压力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王东凤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自己虽然没有劳动技能,但她却踏实肯干,一边抽空去县城或者镇上工地做零工,一边起早贪黑忙乎种植家里的4亩农田。她每天一大早起床给上学的孩子做好早饭就要出门干活,天黑才回家。大儿子小小年纪就知道给妈妈分担生活的负担,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小女儿乖巧,每天总是笑呵呵的,给了王东凤莫大的欣慰。
    王东凤生活乐观向上,处处充满阳光,与邻居们友善相处。精准扶贫战斗打响后,在上级部门的真帮实干下,王东凤第一时间享受到了政府低保、教育扶助、产业扶贫、交通补助等相关政策关爱,这种王东凤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天上能掉馅饼的大喜事给了王东凤更加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给了王东凤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更加向往和憧憬!

       四、扶贫路上星光闪
    多年来的扶贫路上,一批又一批的贫困户在扶贫干部的努力下走出了贫困,走向了自立、自强,成为自食其力的平常百姓人家。同样,在多年的扶贫路上,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扶贫干部呕心沥血奋战在扶贫一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成为时代的闪光而将被载入历史史册,永远被历史铭记。
    “妈妈,爸爸去哪里了呀?为什么他总是不在家?”一位年轻父亲的6岁女儿和3岁儿子经常这样问妈妈,孩子的父亲是陈超然,那他到底去哪儿了?
身为陈超然父亲的朋友,我很熟悉他两个幼小的孩子为什么会经常这样问他。
    2017年10月,带着组织的信任和嘱托,大余县教育科技体育局干部陈超然肩负重任,奔赴脱贫攻坚第一线,先是在新城镇分水坳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今年4月,他被委派到池江镇长江村担任第一书记。担任第一书记后,陈超然感觉肩上的担子很重,脚下的路很长……
    多年下来,陈超然养成了一个“坏习惯”,经常不回家,有时几天都见不着一个电话,这个“坏习惯”别人不懂,但是,父亲陈建民懂,陈建民挂点樟斗镇庄下村扶贫,自已还经常奔波于城市乡村,深知儿子的不易,所以,他尽量把家里的事情一手挑,让儿子放心在外。
    作为全县贫困户人数最多的村,长江村村面积12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2672亩,折人均0.67亩,全村分29个村民小组,1112户共4143人,长江村拥有贫困户多达187户计687人(截止2019年12月底)。长江村是池江镇的分散农业大村、人口第一大村、国家“十三五”省级贫困村。
    陈超然接手的就是这样一个村况基础极差,扶贫压力最大的全县第一大贫困村,他的心里比谁都清楚:要想让这么多的贫困户在短时间内如期成功脱贫,那还真是件比登天还难的大事!可是,陈超然是共产党员,他深知共产党员的职责、党性和原则,他没有退路,也不允许有退路,他必须前行!
    于是,他开始了真正的驻村住村生活,他把自己当长江村的村民看,他把长江村当作自己的一个大家,大小都是事,日夜也是事,他主动指导全村干部为全体贫困户制定详细的家庭情况存档,亲自过问各贫困户的家庭状况。他事无巨细用心为贫困户排忧解难,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快递哥,什么事都愿意办,什么事也愿意帮。

    记得3月2日那天,陈超然来到贫困户叶小红家上户发放口罩时意外地得知她家受疫情影响还有大量滞销蔬菜,他当即主动担起义务销售员的责任,第一时间就构思编辑好蔬菜销售信息,配发菜品图片,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工作群广泛推销,动员县教科体局党员干部职工积极购买。
    为尽快销售和方便购买,3月4日下午,陈超然早早来到叶小红家,协助将蔬菜一份一份打包好,随后搬运装货上车,从新城拉回大余。蔬菜进城后,县教科体局大院内热闹异常,“给我来2袋”、“我要3大袋”,吆喝声此起彼伏,广大党员、干部们正围着一车蔬菜争先付款采购。半小时不到,600斤包菜、白菜、菜头销售一空。陈超然随即将销售款通过微信转账到了贫困户叶小红手上。叶小红收到480元的菜款后,激动万分,禁不住热泪盈眶:“太感谢你们了,帮我解决了这么个大难题,你们真是太好了!”
    “小菜贩”陈超然的外号不胫而走,陈超然帮贫困户卖菜的举动深深地感动了叶小红,也引起了各相关单位和领导的高度关注,大家纷纷对陈超然竖起了大拇指。可是,陈超然却不以为然,他乐滋滋地说:“大家知道这是贫困户的滞销蔬菜,都十分乐意慷慨解囊,生意这么好也是广大的党员干部身上有爱心!更是广大过往的普通百姓有爱心!这下我们村其他的贫困户也不用再发愁了。”
    毛主席曾经说过:“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陈超然何尝不是这样认为的,他不仅身先士卒做到了,还态度非常谦虚,他时常这样说:“无论是作为党员,还是作为驻村干部,为群众、为贫困户排忧解难,都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
    陈超然就这样常常被工作时间挤成了“不爱家”、“不顾家”的“坏习惯”。长江村在陈超然近半年来的工作打拼上,全村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村级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了强有力的稳步抓实;
    2、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产业扶贫,实现贫困家庭收入来源稳定增收;
    3、通过就业扶贫,提高贫困户家庭收入;
    4、通过安居扶贫,实现贫困户入住安全住房;
    5、通过教育扶贫,实现义务教育零辍学;
    6、通过健康扶贫,解决贫困户看病难问题;
    7、通过金融扶贫,解决贫困户资金困难问题;
    8、通过低保措施,对特殊困难群体实行兜底保障;
    9、多措并举,全面提升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


    有一份“XX村2020年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报告单,里面是这样写的“……全村总人口数为686户2107人,耕地面积1067亩、林地面积910亩、40个党员、村小组4个、村民代表51名。全村贫困人口数为69户258人,其中缺劳力18户、因病17户、因残16户;一般脱贫户26户,扶贫低保户2户,低保户39户,特困供养户2户(包括1户孤儿救助)。2015年脱贫12户42人,2016年脱贫25户86人,2017年脱贫2户16人,2018年脱贫5户14人,2019年脱贫23户96人,目前未脱贫为2户4人,贫困发生率为0.19%。”
    这样类型的扶贫攻坚总结报告在全县来说很常见,每个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都必须认真落实并完成的基本政治任务,但是,形式归形式,内容是内容,那还真是两码事。
    前面这段文字报告的描述出自于新城镇高龙村驻村第一书记胡百松之手,胡百松是县民政局干部,上犹县营前镇人,看起来非常年轻,30岁的小伙却像八十年代出生的如此成熟稳重,当我第一眼见到他时,他给我的印象是“雷厉风行”四个字。
    作为一个外县来余工作的人,胡百松可是走到哪哪就是家,他工作热情很高。9月5日这天,我和几个作家特别抽空来到了高龙村,那天刚好是周末,可是,高龙村整个村委会似乎并没有感觉到周末的休息气息,大家都表现得很忙。
    胡百松书记见到我们一行几人的到来,只稍作休息,便主动带我们来到了一家制衣厂。说起这家制衣厂,其实非常特殊。这家制衣厂的厂长是村里小有名气的贫困户邱春生,邱春生和妻子巫金鱼育有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邱榆林自2007年出生后2岁时被发现患有红斑狼疮慢性病,从此一发不可收,恶病长年累月丝毫未见好转,十余年来需定期接受中医治疗,已花去邱春生十多万元。这不仅花光了邱春生家里所有的积蓄,还就此欠下了一大笔债务,家境苦不堪言。
    邱春生夫妇原在广东省南雄办手袋厂,本来经济效益上还说得过去,可病儿的拖累硬是把整个的家都拖跨了,再好的经济效益也满足不了病儿长年累月的治病开销。胡百松带领村干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去南雄做邱春生夫妇的工作,和他们说国家扶贫关爱的优惠政策和家乡领导对贫困户一对一帮扶措施的落实,为此,邱春生夫妇受到了胡百松书记的大力感化,于2019年9月毅然决然地放弃在南雄的市场打拼,回到高龙村继续在手袋行业上发挥自已的特长,着意在自家楼房内创办“新城镇顺意手袋厂”。
    在胡百松书记及广大村镇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邱春生的“新城镇顺意手袋厂”很快就得到了政府5万元的贴息贷款、全套加工设备均由政府免费提供,这两大扶贫措施的关爱给了邱春生夫妇极大的事业信心和无穷的生活勇气!工厂开工后,邱春生很快就招来了20多位员工,其中安置了6名贫困户人员。由于开厂后业务情况一直比较乐观,需要员工加班加点,胡百松书记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主动向上级领导报送相关材料呈述手袋厂为本村的扶贫安置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如实反映邱春生夫妇在安置其他贫困户人员时的辛苦付出。因此,在上级政府的进一步关爱支持下,全体手袋厂工人又另外享受到了政府扶贫资金的加班费奖励补贴,还让每一位在岗贫困户人员实行每人300元的月补贴。
    政府的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极大地带活了邱春生夫妇对生活的激情和对制衣厂未来的强烈憧憬!这既解决了大家的吃饭问题,还有力地促进了整个高龙村脱贫攻坚战的持续打响。
    通过胡百松书记日夜坚守,高龙村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非常快速有效的战果,高龙村的村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胡书记很辛苦,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派了一位好干部!”

    在精准扶贫道路上,在脱贫攻坚战斗打响后,全县干部和党员群众都费心费力努力奋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尤其是拼搏在一线战场的各主要领导更是劳苦功高、用心良苦!在纷繁复杂又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场上真的是群星璀璨,又何止是陈超然和胡百松两位书记呢……
    
                           2020年9月2~20日

2020/9/29 8:34:08 发表 | 责任编辑:冯春华
本文共有评论 -1 篇︱已被阅读过 283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3227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