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那扇泥土墙壁,追思录。回忆着六七十年代农民的脚印,踩踏在砌墙的动作上,方块的木匣子,泥土和着水,脚在柔软的抖动,弄成糊状,装在匣子里,托出一块块方砖,晒着阳光,砌墙的砖头就这样积攒,原始的泥砖,原始的墙壁,在记录着农人的力气和脚印,土坯房,只要有土地,就是一方栖息地。
靠着这扇泥土墙壁,传唱着就古老民族的歌,唱着它的历史,奏响着歌的名字——古朴。歌声如墙壁般的纯厚,歌声里透着他的勤劳,他的简单,他的坚定,虽然没有纤夫的“嘿呦嘿呦”的呐喊,他是独立的个体劳动,门前屋后的泥砖,就是勤劳双手的象征。
靠着这扇泥土墙壁,靠着的那是一段史记,户户相连接,没有分离,没有单家独户,更没有“千里来书为堵墙”的纷争,那是一个见面就是亲的集合体,是一个民族的小团体,像大连铺的床,大家挤在一起,做着同一个姿势,打着亲切的鼾声,分不出彼此,似乎没有个人的利益,没有了自私的概念,因为没有分隔,这是团结的姿态。
靠着这扇泥土墙,它没有高大的楼房壮观,她没有科技映照的五彩斑斓的墙面,它没有抵挡洪水冲刷的钢筋水泥的强度,它没有高耸入云的钢化玻璃的轻盈,它的鸿蒙造就了它走不出自己的天空,在乡村的一隅,独自读着它过去的历史,做着那个久远的梦,怀揣着的梦想,是固守?是创新?那一首首凝固的乐章,已经金光十色,艳眼夺目的在我们面前闪耀,我们在怀念历史的建筑时,也不禁把眼光投向时代的发展,时代建筑的进步,给人的是欢欣鼓舞,是速度与便捷,高效率的生活指数。
靠着泥坯土墙,回忆着建筑师们的付出,回忆着我们曾经的艰难与困苦,唐代的杜工部在草堂上大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避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今天我们实现了这位忧国忧民的诗圣的民族愿望,曾经的泪凝聚成了一个伟大的时代诗篇,承载着它的是另一番景象。
201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