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十二月份,因工作需要,我购买了十多本专业书籍。为了不浪费,也为了开阔思维,我很认真地读了起来。
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我的读书清单只完成了一半。浏览一遍顶多留下了个大概印象。至于书中要义、理论精髓、专家见解,我当真是不懂。相比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和说教,我更喜欢通俗易懂的案例分析和接地气的语言表达。阅读的过程就是审视自己的过程。读的越多,我发现自己知道的越少。用井底之蛙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分。
与此同时,我还发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欠妥的,不同课型为什么要用不同教法,为什么不能脱离语篇开展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归根结底先要解放老师的思想,我现在所处地区、所接受的教育和熏陶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巨大悬殊,老师必须活到老学到老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学情、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收获虽小,贵在打开了思想的阀门,让我正视专业发展的短板。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抵挡不住短视频诱惑的我渐渐地沦为了手机的俘虏。一天到晚与手机为伍,越来越没有耐心,越来越肤浅,堪称“堕落”。为了减少负罪感,我很殷情地在手机上读书,关注各类公众号上的美文好文,摘抄好词好句。遇到好的文案,我也会分享到朋友圈。但终究觉得这种碎片化的阅读远远比不上手捧一本好书静静玩味。不论科技怎样发展,不论娱乐怎样大行其道,人到底还是需要读书的。读书使人明理,启人心智,拓人眼界。最重要的是,读书能够让人摆脱烦躁,安静下来。
我是一个热爱文字的人,也很喜欢用文字来表情达意。平时看书也很随性,喜欢的才看,不喜欢的坚决不碰。当下,我遇到了一个难题。我不知道该读怎样类型的书了。散文看了蛮多,当代有名的散文集我都拜读过。偶尔还是会重读经典,但依旧改不掉喜新厌旧的毛病。小说不是很感兴趣,只看了几部较为经典的。古代文学很少涉猎,只知道唐诗宋词。诗歌嘛!自认为没有诗的思维,创作不出好诗,也就不怎么读。考虑过去大学进一步深造,接受系统的专业学习,但碍于现实因素,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念头。如若能结识一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倒是能够解燃眉之急。
最后,希望新的一年,能遇贵人,指点迷津。
◆写给十八岁的自己
今天是2021年正月初二,再过两天我就三十三岁了。离那个十八岁的少女又多出了一段距离。
我没有刻意去想起她,只是在昨天,当我一个人宅家追剧时,我突然有了一股想要同她说话的冲动。或许是剧名《正青春》刺激了我,唤醒了我。或许是剧中女主角身上那股敢拼敢闯的劲儿刺痛了我,警示了我。不努力奋斗,何谈青春?年轻时不拼搏,怎对得起年老的自己?
十八岁的自己,浪漫单纯,无知莽撞。那一年,我考上了大学,成功地脱离了农村户口。我无比欢喜,我异常激动。这辈子,我终于不用再脸朝黄土背朝天,再也不用像奶奶像妈妈一样靠种地谋生。我天真地以为考上了大学,就是成功,就会前途灿烂,就可以过上令人羡慕的生活。
开学前,我在母亲和姑姑的陪伴下,走进了大学校园。母亲把学费缝在裤腰里的小心翼翼,路上的颠簸,到达后的窘迫,繁冗的报道程序,吃饭时不敢点餐的尴尬……过去了那么多年来,如今回想起来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在我们生产队,我或许是一个优秀的农村娃。出了村儿,进入了人才济济的大学,我发现我什么都不是。内心涌出自卑感,怎么堵也堵不住。
见了新同学,没有很亢奋。见了大学老师,我也不惊喜。反倒是第一节课令我印象深刻。课上,老师邀请我们轮流做自我介绍,我这个爱举手的娃娃当仁不让。令人尴尬的是,我自以为很流利的口语,我的老师和同学听了四遍才听懂。我严格按照语法习惯说出来的句式,根本不算口语。我猛然认识到:原来以前的老师教的不都正确,原来我只是井底之蛙。我除了考试厉害,基本上是哑巴英语。这对于一个英语专业的本科生来说,是何其讽刺啊?
写到这里,有人会说,既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就拼命去补救嘛!何必怨天尤人?何必自暴自弃?我可以很诚实地告诉你:大学四年,我不是不努力,不是不认真。可到底还是纠正不过来早已经根深蒂固的发音习惯。我连说普通话都有浓浓的地方口音,永远分不清楚平舌翘舌。中英文切换能力也很有限,做笔译不够格。也许我就是笨,我就是蠢,我就是脆弱,我就是不能适应。大学四年里,后来参加工作后,我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一直很不肯定。永远都觉得别人比自己优秀。
十八岁啊!花一样的美好,叶一样的嫩绿。尽管各方面落后于同龄人,但我还是有收获的。结识了两三个好朋友,有一个还成为了不离不弃的知己。我吃到了正宗的重庆火锅、串串、小面。我爬了缙云山,登上了狮子峰。我还在好友的帮助下,学会了唱歌。我聆听导师的教诲,知道这世间最束缚人的是思想。我天天泡图书馆,读了专业以外的社科类书籍。我学业上有了进步,还谈了一段不算爱情的感情。
眼下的自己,十八岁的自己,有相似,有区别。不变的是敦厚、善良、敏感、焦虑。有变化的是学会了接受,学会了苟且,学会了把握当下。
如果真可以穿越时空,我很想给十八岁的自己一个拥抱,并告诉她:好孩子!思想上不要背那么多包袱,心理上不要总是自卑。读大学是为了增广见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一个人的力量很小,想要出人头地得靠智慧靠人脉靠变通靠机遇。就算无法满足父母的期待、家人的渴盼,也没有关系。不是人人都能够成为精英,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英雄。做个普通人,其实也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