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适卫之四返卫国
——韵说濮阳【30】
夫子仕途乖,黄金土中埋。
三次往返卫,陈蔡楚地挨。
一日师徒论:可有贤君侪?(1)
夫子发感叹:卫灵未忘怀。
子贡卫国人,深知夫子心。(2)
子羔遂返卫,打探卫当今。(3)
卫灵公既殁,南子亦归阴。
蒯聩之子辄,执政将朝临。
蒯聩正流亡,欲将国君当。
伯玉年老退,孔悝主朝堂。
广揽天下才,固国振朝纲。
子羔方返卫,复职士师郎。
出公发约请,邀子返卫乡。
父子在争国,政局非寻常。
不如去陈国,返卫另商量。(4)
居陈两年过,夫子无主张。
弟子百般劝,复返帝丘冈。
师徒一路行,不日至卫京。
子路蒲邑宰,管理获好评;
子贡大夫职,辅政好名声。
出公着子路,探寻夫子情。(5)
子曰我主政,必欲先正名。
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
事成兴礼乐,刑罚处置清;
百姓有准则,行为有支撑。
君子合名分,天下任纵横。(6)
子路听无语,恩师欠圣明:
天下纷纷乱,子言令人惊。(7)
子路复入宫,子言复出公。
出公默无语,夫子仕落空。(8)
注:(1)侪,相当;列在同类。(2)人,借韵通押。(3)当今,当今国君。此时,蒯聩子当政,是为卫出公。(4)卫出公邀孔子返卫,孔子怕陷入父子争国的动乱和尴尬中,所以去了陈国。(5)卫出公派子路探询孔子出仕的意向。(6)君子做事必合名分,合名分天下就没难事了。(7)子路认为孔子太迂腐了。(8)按道理卫出公应接父亲回国,且让国。听了夫子的话,很不自在,于是打消了让孔子从政的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