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历史久远,客家文化底蕴深厚影响力强辐射面广,是古代中原文化向岭南传播辐射的主要通道,也是南粤文化、珠江文化、以及海洋文化北上中原的通道和基地。民族大迁徙最先在此形成独特的客家城市和客家文化 ,在众多客家历史名城中地位相当凸显耀眼。
一、客家历史源远流长 文化传承底蕴深厚
(一)、历史久远厚重 内涵深刻丰富
韶关历史久远,有两亿多年前的南雄盆地恐龙活动留下的化石和恐龙化石蛋;有生活生长在六千多万年前的活化石鳄蜥和水杉。韶关土著居民马坝人生活在距今13万年以前。马坝狮子岩发掘的石峡文化见证客家文化有6700多年可考历史。舜帝南巡时在城北韶石山奏韶乐似是传说,但认真推敲考证并非空穴来风。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九疑山始为零陵。以天下为己任的孝德舜帝到此,以奏有凤来仪的韶乐从而达到消除战争杀戮的目的是极大可能的。韶关熏风路其取名就来自于舜帝《南风歌》:“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似乎华夏大地也只有韶关才有常年经久不息令人陶醉的和熙薰风。
(二)、文化历史璀璨 群星荟萃韶城
韶关作为客家文化历史名城,为英豪们发挥潜能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历史伟人张九龄、余靖、廖燕等为韶关客家文化传承传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客家人慧能在曲江弘法40多载,其影响广泛而深远,当时记录六祖弘法之人法海也是曲江客家人。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当年随兄长韩会在韶读书三年,其诗“曲江山水闻来久”对韶关人影响久远。苏轼做客韶关,也留下大量诗文。如城北的“九城台”原名叫“闻韶台”,取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之义。苏轼根据大家建议欣然作《九城台铭》,并亲自书写让人刻在石碑上。从此,全国有了唯一专门纪念韶乐的九城台。
(三)、客家文脉深远 歌谣辞赋名扬
韶关客家方言与其它客家方言相比更接近中原文化。比如说:韶关客家人叫吃饭为食饭。据《说文解字》记载这个食字在古代的中原就是吃东西之意。例如《诗经》中的《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论语·卫灵公篇》,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唐代韩愈的《马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而“吃”(喫)在古代主要表示口吃结巴之意。《汉书·周昌传》的“昌为人吃”,这个“吃”就表示口吃之义。
客家歌谣与中原文化的一脉相承。如:烟 烟 烟,烟上天。天上一朵云,袅袅过河浔。河浔一朵花,摘来送人家。摘一朵绣一朵,绣到明年讨大嫂。这首歌谣无论是发音,还是格式特点都与中原文化相通相似。“袅袅”,此词就很古老,古今读音词义与中原文化基本一致。如《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浔:水边、河边、海边之意。现在普通话极少用,而客家话还是常用的,如田浔(田垄、田埂)、边浔(物的边缘)、浔口。
二、建筑文化光彩夺目 实用讲究遵循自然
韶关客家传统民居是客家文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合璧体现,是中国民居建筑的一朵奇葩。
(一)、传承中原精髓 自行体系特色
围屋是客家先民居住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特点以方形围楼为主,与福建的“圆形土楼”,梅州的“围龙屋”,与赣南的围屋存在既有不同又有渊源的关系,它围中有围,自成体系,地方特色鲜明,是中国客家民居建筑艺术中一颗璀璨明珠。
(二)、建设风格相似 各有品位不同
长期以来韶关民众以族姓聚居为多,一姓一村或一姓数村连成大村是其居住文化特色。村居多选择座北向南,依山傍水,竹木掩映,鸟语花香之地。山区则依山而建,后栋略高于前栋。一个村庄必有一个祖堂或祖屋厅堂,作为全村祭祖、议事或举办红白喜事的场所。围屋后面是草坪,种有百年古树,供挡风辟邪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之用,俗称“风水树”,不准砍伐。
(三)、建房择地慎重 布局讲究合理
客家人做屋有整套风俗习惯,不敢贸然行动随心所欲。要看屋地山向来龙去脉。龙是山势,脉是延续的山梁。就是说,来龙要雄,龙脉要长。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山水走向适应自然规律。现农村都是建小楼少量大楼,与旧中国建房风格毫不相同。但布局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环境采光要求?其内在联系应该是相通的。
三、习俗文化多彩 氛围各有不同
韶关客家节日习俗文化丰富多彩,各市县区均有不同。这里列举几个有特殊意义的节日比对取其精华。
(一)、划龙舟唱船歌 客家先民精神
韶关端午节划龙舟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又以“南雄龙船歌”和“犁市划龙舟”这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韶关最具特色的龙船文化。
韶关扒龙船习俗主要以南雄龙船歌和浈江犁市划龙舟两地为主。在南雄珠玑,端午“游茅船”的活动几乎每个村都要举行,但近年来只剩珠玑巷和洋湖村了。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北龙船歌”迫在眉睫、势在必行。韶关的两个非遗项目南雄龙船歌和“浈江犁市划龙舟习俗”是粤北龙舟文化的代表,该地区的龙船歌代代相传,类型多样,是研究客家文化的活化石。端午节唱龙船歌通常和划龙舟联系在一起,而划龙舟又离不开江河,因此,粤北龙船歌的分布和粤北流域密切相关。
分布在浈江两岸的龙船歌以南雄为代表。南雄龙船歌又分水路龙船歌和旱地龙船歌。水路龙船歌主要分布在浈江两岸村庄。旱地龙船歌主要是端午期间龙船歌队在游街时演唱。龙舟的颜色多样,分青龙红龙黑龙黄龙花龙等。
(二)、春社冬社热闹 敬重土地情深
节日文化是韶关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有很多乡村千百年来都极为重视做社。春季开耕前做春社,意为春耕之始祭祀土地爷,告知他春耕开始了,请其保佑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并告示乡民食了糍粑闹开耕,不准放野牛践踏农作物。秋季收成后做冬社以谢土地爷,告知有他的保佑获得了好收成,对他表示敬重感恩。
(三)鸟儿节敬自然 好传统要继承
有些乡村农历二月初一有个鸟儿节。据说这种习俗已有二千多年历史。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把蒸好的黄糍切成细粒,用手搓成果子状,然后成串成串地粘在事先准备好的竹枝或树枝上。天刚蒙蒙亮把串好的黄糍插到村前屋后的地里或树枝上,任由鸟儿去啄食,让它吃饱后不再吃庄稼。鸟儿节现在可能没有人过了,但体现了韶关人对自然对生命的敬重。
挖掘韶关特有的客家文化,对促进人文交流、传承优秀中华文化、创建文明城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后人奋发进取、培养爱国爱乡爱家精神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