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和同事一起外出培训学习,聆听了专家讲座。当时便有了灵感,想要写写听后感受。一推再推,直到今天才抽出空来。
时隔十日,我对专家讲的具体内容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了。留在我脑中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事事“计较”,处处落实。尤其是让学生规范书写方面,她分享了很多。在观摩课件上展示的学生习作时,惊讶之声、赞叹之声从会场的各个角落迸发出来。从一个非师范专业人员到特级教师,她并非一帆风顺,但她一直很用心地做,很严格地要求自己。可以说,她目前的取得的成就已经是教师队伍里极致的成功了。
专家对细节的精致把控让我想起一位大学同学。她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凡事力求做到最好。还记得当时有一个小组活动项目,我们同组。当我和其他成员都完成了自己所负责部分且觉得只要看得过去就行时,我的这位同学还在一页一页地修改细节,就连选择哪张图片,用什么字体,搭配什么颜色,都要仔细斟酌。毫无疑问,她的课件是最耀眼的。之后,很少有同学愿意再和她合作。倒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追求完美给人很大压力。毕业后,她去了很不错的公司。我嘛!就相形见绌了。追求完美令我痛苦、压抑,但于她而言,也许就快乐,就是价值,就是成长。
专家偶尔莅临,离我到底还是很遥远。毕业后,也失去了与这位同学的联系。但我的身边不乏很多优秀的同事,不乏很多同样追求完美的人。当我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混日子时,她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在认真专研、深度思考、大胆实践。每次听课,我都很受启迪。同时,自惭形秽。当他们站在领奖台上闪闪发光时,我由衷地钦佩。当然,内心的自卑感还是会涌现出来。老实说,仅从工作时间上,我与同事的投入差不了太多。应该是思维的深度上,还有追求上的差异。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成“丑小鸭”的我从未奢求过有朝一日能够成为“白天鹅”。
职业领域大放异彩,确实是一种成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价值观日益多元化,成功有了不同的渊源。成功不仅仅来自于工作,还可以来自于家庭、子女、志趣。更可能来自精神生活的富足和内心世界的多彩。
从成功学的角度考虑,在教育领域,我这辈子应该不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成就。我既不追求完美,也不逼迫自己前进。我选择尊重自己的节奏,顺应个体的天性。学生也好,老师也好,天赋有别。只要找准各自的位置,活的充实快乐就行。完美主义者对我的这套精神胜利法一定会嗤之以鼻,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又不追求极致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