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八面来风>>扶贫路上艳阳天
 
扶贫路上艳阳天
  文 / 黄清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道出了千百年来中国积累的贫困、悲哀。
   新中国成立后,八十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始扶贫工作,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2013年习总在湖南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由粗放式的扶贫转向精准扶贫,确实考虑扶贫对象的生产生活需要。
   粤北贫困山区乐昌,从五十年代开始就已经进行了文化扶贫,一大批从粤东地区的文化人分来这儿支教,文化已经脱贫了,而北边乡镇的生活脱贫还比较缓慢,还有一些地方的生活环境恶劣,特别是北边乡镇的石灰岩地区,人为等各方面的因素都致使有一部分村民还在贫困线上挣扎。
  乐昌市文联副主席肖文桥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被调到秀水去扶贫的,一去就是三年。有着非常美丽名字的“秀水”,辽思河途径此地,水流阔达;民国时代的宋子文在八字岭发展煤矿生产;坪梅铁路沿线资源丰富带旺一路居民;紫阳紫气两个宗祠是古时的学堂,是书香之地;何家排和芳塘村等还有“黄烟长廊”的生产基地和美誉,一个有这么好产业的地方,然而种植业并不丰富,土地贫瘠,给这儿的居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人多地少,一男丁只有三分田的耕地面积,面对这样充满了传奇色彩又面临困窘的地方,该怎么样扶贫?
   肖文桥被派到这儿驻镇驻村后,每天在思考着扶贫遇到的困难。为了给村民脱贫他必须深入群众,走家串户,制定方案。每天行走在扶贫路上的他,夏天,艳阳高照,猛烈的太阳还是像神话中的九个太阳一样滚动着火轮,这里没有大树荫蔽,接近光秃秃的石山,开垦难,走起路来也难;冬天这儿也比较冷,北面乡镇比起县城冷多了,在这样的环境里走村入户地调查、核实和扶助,让贫困户达到“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的“八有”现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扶贫道路是艰难的,他依然很乐观很坚持地去做好。
  家在县城的肖文桥,本可以这几年好好地陪着耄耋之年的父亲,尽点孝心。但为了扶贫的光辉事业,他放弃了家的温馨,尽管他觉得自己的行为是高尚的,是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晚上闲下来时却觉得对父亲有点歉疚,是他好不容易叫父亲来县城和自己一起居住生活上有个照应的,可是自己为了践行党的重托却抛开父亲,一个星期才回来一次与父亲团聚,匆匆来匆匆去。但他从没有向组织申诉照顾老人的苦衷,年迈的父亲与国家赋予的重托比较,他是倾向后者的,忠孝两难全,虽说“百善孝为先”,但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他必须舍弃小家成就大家,尽管在自己上任期间父亲由于老年痴呆而走失过一次;尽管父亲由于腿脚笨拙而摔倒并住院,自己也没有请过一天假床前服侍,内心的矛盾与深深的自责好在能够得到父亲和亲人的帮助与宽慰。他有时觉得自己像一个不孝子时,就用习总书记做省委书记时过年因工作繁忙也未回家,老革命家习仲勋父亲的话“好好工作,就是最好的孝”来激励自己。这句话,给了他内心无比的温暖和力量,即使将来有可能出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的遗憾,可是他觉得对得起党对得起国家,“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地”,人生无憾矣。
    我第一次见他时,被他的朴实和深刻打动了我,他纯朴得就像一个农民,为了了解民情,他踏过一座座高山,趟过一条条河流,越过一畦畦农田,与农民一起同甘共苦,所以皮肤都有了农民的肤色——古铜色。深邃的眼神,低调而不张华的格局,为人姁姁,谦恭卑让,平易近人。我们来到秀水的时候,他打了一个招呼就忙里忙外地去布置各项工作任务了,从忙碌穿梭的身影中,可见他是一个实干家,没有浮夸,没有傲气。在去采访贫困户的路上,他是一个个安排好各位采访的作家下站,有条不紊,我是在最后一站,他陪着我们,攀过一段山路,这些路是他常走的,非常熟悉。
   在路上,我们问起他扶贫的情况时,他也会说出个中的苦酸,他说帮西河上邝组的一个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的时候,这个贫困户思想上有点倔,在扶贫过程中,贫困户处处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会换位思考,他一点小问题就打电话给你,不分白昼黑夜,不分休息与上班,他自己不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的,比如工人为什么还没来?那个锁头为何打不开?卫生间为何有积水?母亲摔跤了谁来帮忙?一个大男人,处理一些小问题总是依赖扶贫干部。听着肖主席在侃说时,心中流露出了一点无奈。因为他和蔼可亲,没有官架子,敢于担当,贫困户处处找他,大事小事找他,这就是深入群众,贴近民心的干部吧!贫困户都把他当作自己的亲爹当作自己的亲儿子看。
  他对政策的精准扶贫是做得很到位的,为了不辱使命,给贫困户造血而不仅仅是输血,我们问他的时候,他也很准确地给我们介绍在产业扶贫上的做法,给贫困户创造产业培训和机会,上洞村的朱一明家就是这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年轻,但因为一次车祸脚截肢受到社会歧视,又缺少文化知识,肖文桥给他立起来的志向。所以他说:“扶贫扶志还要扶自。”自就是自信心,“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盛”,让他们有信心有决心走入时代的洪流,他就这样用实际行动,从思想认识上给贫困户施治,对症下药,避免大水漫灌,要涓涓细流精准灌滴,用水滴石穿之功力打动贫困户自力更生自食其力。让贫困户能够自己“摘穷帽,断穷根”。朱一明参加培训回来后,在学校附近开了早餐店做起了包子,生活有了保障,房子也建了两层,可以遮风挡雨了,生活正在一步一步的改善。肖文桥就是这样在根源上去除贫困,精确把脉,坚持到底。对于金融精准扶贫,他说要“看房、看粮、看劳动力强不强、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在说到读书郎的扶贫时,他说邝金梅就是受益很大的扶贫对象,扶助她上了大学后,她又回到秀水家乡来支教,良性循环,资源再利用。
   肖文桥认真贯彻党的政策,不徇私情不为私利,不受亲疏关系的影响,一碗水端平,一视同仁,秉着一颗公心,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公平公正,不偏不倚,不厚此薄彼,不趋炎附势,不假公济私。“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为了公,他常展开领导班子的工作,大家齐心协力,制定一些规则,“单丝不成丝,独木难成桥”,众志成城,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首先对扶贫物资的发放有公心,制定措施,以奖代补。比如一视同仁对本地贡柑、油茶的产业帮扶;一视同仁对猪苗、饲料按劳发放;一视同仁对危房改造补助,残疾补贴和护理费技能培训的资金扶助;一视同仁对春节慰问品的发放----并亲自送上祝福。“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亲力亲为不走捷径,严格按照有关精神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使各项工作有序有步骤地进行。
 肖文桥对党的一片忠心,对扶贫工作的落实已有成效。他是宁可“垮”身子,决不掉“链子”的人,为了工作也常熬夜,甚至因工作压力造成身体上的不适,他都会挺住,为党为人民打好扶贫攻坚战,山川异域,日月同天,子曰无衣,与子温暖。
 因为他的一片赤城之心,因为他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因为他较强的工作能力。所以2016年、2017年秀水镇的扶贫工作在全市各级巡察巡视考核得到了表扬。他在成绩面前不骄不躁,党的政策让扶贫路上艳阳高照。
         写于2019年10月


2021/6/23 10:52:27 发表 | 责任编辑:冯春华
本文共有评论 -2 篇︱已被阅读过 582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3372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