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很久不看言情剧的我,在用遥控器切换频道时,偶然发现了《繁星四月》这部剧。停留了几分钟,看了个精彩片段。被好奇心牵引,我开始搜索该剧,花了几天时间,从头看到尾。
整部剧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前半段和最后几集。前半段讲述若曦在孤儿院生活以及被领养的经历,最后几集矛盾达到高潮,姐妹成仇,冤冤相报,以命换命,冰释前嫌。看着剧中相爱相杀的两姐妹,我无数次落泪。尤其是姐姐叶繁星作罪的陈述时那句:“没有人对我进行审判,但我却坐了整整二十年的牢。”
姐姐的心生病了,对母爱的渴望、被丢弃的遭遇、被打骂的童年,驱使年幼的她犯下了不可宽恕的错误。妹妹的心又何尝没有生病呢?仗着妈妈的疼爱,栽赃陷害,颐指气使,被抛弃后被收养,一路辛苦长大。知道真相后,生出恨意,开始了对姐姐长久的报复。
两颗心为何会生病?根源在于母亲。
剧中,叶广国先生和崔风萍女士婚后多年不孕。求子心切,收养了若曦。若曦进入叶家,过了几年备受宠爱的日子。三年后,养母怀孕,生下妹妹。妹妹来到这个世界,是姐姐噩梦的开始,因为从那天起母亲眼中只有妹妹。无论若曦做什么,都是错。无论若曦怎样讨好母亲,都换不来一个关注的眼神。养母甚至一度丢掉若曦。
我没有做过母亲,自然无法体会为人母的心情。但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认为剧中的崔凤萍女士的教育方式是极度错误的。尽管相比那些有了自己骨肉后弃养养子养女的来说,她还算尽到了义务,提供若曦吃穿住行,直至成年。但那一幕幕偏心过头、不辨是非的画面,使我对这个角色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孩子不是宠物,不是物件。既然领养了孩子,就应该把孩子当作一个鲜活的生命。不但要让他吃饱穿暖,接受教育,还要给他爱,给他关心,给他家的温暖。纠结于亲生与非亲生,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不能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当初为什么要领养?养母的心,说到底,不也是生病了吗?过分的执着,过激的言行,酿造了悲剧。
大结局时,女儿们和父母意识到了各自的问题,大胆承认,主动解决。最后看似美好的团圆付出了二十年的代价。倘若养父母能够尽量一碗水端平,这溜走的二十年注定绽放不一样的青春。
回到现实生活,听到过父母与亲生儿女对簿公堂,也听到过兄弟姐妹老死不相往来。其中种种,原因万千。可追根溯源,还是抚养方式出现了问题。孩子的问题症结在于家庭。与优越的物质条件相比,孩子更需要爱的滋养。
被囚禁的心,岂止父母?岂止儿女?红尘滚滚,芸芸众生,谁能真正地逃得出各种因果钩织的宿命?谁能不付出巨大代价就修正当初犯下的过错?纵使血缘有亲疏,但爱不应该天差地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