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多月就要跨年了。2021年秋期教学工作也将接近尾声。是总结反思,也是重新出发。年末了,按惯例,每个教师要上交一篇年度论文。
没有多少灵感。打开电脑,我审视了自己以前写的论文。一股强大的困惑感袭来。我不知道自己的论文写作水平究竟是什么水平。一张张荣誉证书或许是一个凭证,见证了曾经的努力、不成熟的想法、大胆的尝试、清晰的思维、流畅的文笔。然而,此刻,我竟然不知道写点儿什么,竟然不确定怎样写才叫规范的论文。
找了找存货,也就是以前写了未发表的作品。稿件倒是有四五篇,但细细读来,已经不合时宜了。翻了又翻,终于找到今年上半年写的一篇还算拿得出手的稿件。其实,我最好结合现在的情况重新撰写一篇论文。但,怎么说呢?看过一些核心期刊上优秀论文的我,读过一些理论书籍后的我,惶恐至极,不敢轻易下笔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请允许我总结一下以前论文撰写的一些心得。第一,有想法,很敢写。我写过的论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很小众。写作角度和话题比较新颖。能做到人无我有。第二,有一定文字功底,写的比干的漂亮。大标题、小标题、开头、结尾能够激发阅读欲望。第三,善于捕捉,勤于动笔。平时一有灵感,我就马上记录下来,打个框架,放在电脑里存着。要用时,拿出来。不愁没有素材。
上述几点姑且可以概述为成功的经验。接下来,我想谈谈我撰写的论文的不足之处。一是缺乏理论支撑。我不知道该怎样去找寻理论资料,也不知道我的教学实践的理论依据来自哪里。二是缺乏查找信息的手段。用的最多的就是百度搜索,但这对论文写作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至于同事们力推的“中国知网”,我只知道个名字。三是缺乏专业深度。研究比较肤浅,没有细化,经不起推敲与追问。这一点是我当下感到最棘手的地方。四是灵感出现的次数减少,有一种江郎才尽的悲哀。或许,我需要更多的时间学习、沉淀。正所谓“慢工出细活”,速成的想法与临时抱佛脚的写法已经不适合我了。
一言蔽之,我是遇到了论文写作的瓶颈。写作能力处在原点,无法突破。脑中有想要使之更加专业化的想法,但实际能力不达。想过封笔两年,停下来,打好理论基础。同时也担心,一旦封笔,懒惰下来,就不想再写了。
权宜之计,还是鼓励自己大胆些,至于专业方面有无突破,就交给时间和阅历吧!有总胜于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