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记的高棉拾笔》中文版获柬官方批准出版发行◆
中新网江西新闻12月9日电 备受中国驻柬埔寨大使王文天关注,原中国新闻社柬埔寨分社社长黄耀辉在金边撰写的《中国老记的高棉拾笔》中文版散文集,获柬国家统一书号,12月9日在金边出版发行。
柬埔寨新闻与广播电视总局副总局长尊占皮隆对此书给予高度评价,表示有计划组织翻译人员对该书译成柬文版出版,以加强柬中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
原中国新闻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夏春平、时任中国华电西港发电有限公司董事长乐建华分别作序。该书汇集了作者在任期间,以及重返柬埔寨后新闻以外的“文学冲动”的散文30余篇和大量的纪实图片,包括在柬中方工地人物素描、时政感慨、思乡思亲,文笔流畅,又不失淡雅清新。
夏春平在《沾满泥土芳香和文学情结的中国记者》序中评价道,“每篇我都认真看了,真实、接地气,通过朴实的语言,反映了现实高棉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在柬中资企业人的酸甜苦辣。”
夏春平说,“新闻是‘记录’事件,与想象无关。唯有文学,擅长细腻,可天马行空。书中:“我的‘封城’日子,是在柬埔寨。那是发生在2016年底赴柬5年后的事,那一年,高棉大地依旧没有冬天,只有谈虎色变的肆虐疫情,是高棉大地最寒冷的一个‘冬天’……”简单的一段话,就把‘疫情’的‘冬天’印在了没有的冬天的柬埔寨。又如,“……事实上,工地开的‘批斗会’很和谐,没有你死我活的场景,没有上纲上线,句句‘逗你玩’。”《工地也开“批斗会”》里,借用人们熟悉的“批斗会”的语言和场景,表达疫情‘封闭式管理’的自我娱乐,同时,又是写出了同胞,敢勇于挑战疫情的乐观主义精神。《家长里短》,看似‘家里’的琐事,实则为离开父辈的荫庇,只身‘闯江湖’的成长经历。没有掩饰‘过失’,也没有‘粉饰’,每一个细节,都流露出对真实生活的无奈和拼搏,一个栩栩如生的‘矿二代’,成长为国家通讯社记者的故事……”
黄耀辉是中国新闻社记者,2016年10月31日奉命赴柬“开疆拓土”,筹建“中新社柬埔寨分社”,并出任首任社长,撰写和拍摄了大量有影响的新闻稿件和图片,目睹和见证了中柬两国历久弥坚的友谊。2019年底卸任,又因疫情影响,延至2020年8月31日离金回国,同年11月“逆行”柬埔寨,再度聚焦中国华电香港公司西港火电项目建设。
从职业记者关注的“大事”,到转身关注在柬华人的“小事”,不仅是职业的延续,更是文学情怀的释放。作者表示,每一件“小事”,到表达心中的中柬两国友谊间的大事。
乐建华在为该书题写的《侠者耀辉》序中说,“因公与耀辉先生多有交往,始识先生之侠气。余与先生尝曰:如于战争年代,先生在野可为侠士,在朝当作将军。何也?先生疾恶如仇,凡有不法,定撰文怒斥其非。庚子年,举世大疫,曾有国人未守高棉防疫之规,先生即发文斥之,高棉华人舆论为之一振,众曰‘许久未见如此正义凛然之文!’后坊间传闻,此文颇得王大使文天先生赞赏,称‘真侠之大者也’。先生性烈若此,不为侠者何?”
乐在序中说,“庚子大疫,先生本可归国,与妻女相聚,含饴弄孙。辛丑年初,疫情肆虐,众人困于工地,轻易不得出,士气渐低落。先生感于工地生活,始有工地系列之‘惊雷’与‘蛙声’。余观后,突发奇想,何不劳先生为众人逐一‘画像’?之后先生为杰出者绘‘亮点’,……工地系列渐成。耳顺之年,喜奔于球场,体健犹胜,更笔耕不辍,短短半年,一书成型……”
作者表示,期待读者喜欢书中的“故事”,称故事就是一面“镜子”,高悬于中柬两国人民的心间,多做有利益两国人民的事。他还表示,将会继续关注在柬的中资企业和华人,关注他们的故事。
该书由原中新社资深编辑景笑林编审,广东知名广告人薛永权封面设计,柬埔寨柬中时报媒体有限公司出版,即日起上架柬全国书店。
【来源于“中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