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走入婚姻。当时我写了一篇文章,名为《最好的安排》,分析了我和爱人成长背景、物理距离、价值观等方面的匹配度。以长辈们过来人的角度,年龄相仿,门当户对,我们的结合是最好的安排。
那时的我,对婚姻非常无知,谈不上憧憬,也谈不上讨厌。母亲认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帮助儿女成家立业是中国父母的责任。结婚了,义务便尽到了。受母亲影响,当然还有自己年龄胁迫,我和爱人在两方家长的安排和敦促下走进婚姻。
现在来看,当时我们对彼此并不十分了解,偶尔的见面,短暂的相处,不足以发现两个人身上的缺点。再者,中国式婚姻从来都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再亲密的家人也会争吵,也会有矛盾。婚后,我们经历了一段战火纷飞的日子。滑稽的是,从来都是我说话,他沉默。所以我们的战火没有短兵相接,而是丢一块石头激起一朵浪花。我甚至发出邀请,让爱人同我吵一架,把不满发泄出来。憋着不难受吗?结婚半年后,我们又经历了三年的两地分居生活。矛盾重重,沟通有障碍,性格太悬殊,我不止一次产生离婚的念头。
每一次当我因婆家的事情受了委屈,我很难做到沉默。我会在父母面前哭诉。我认为我的婚姻过成这样他们也有份儿责任。作为过来人,他们没有把好关。丈母娘没有发挥功能,岳父也没有起到威慑作用。然而,迎接我的是父母一次又一次的沉默。母亲甚至无情却又很自然而然地说:“你已经结婚了。你在婆家过得好不好,与我们无关。你不应该在我们面前说长道短。”我的内心五味杂陈。是啊!她没错。我不是小孩子了,该自己处理问题。可是她怎么能这样无动于衷?就我一个独生女儿。娘家人不提供支持,婆家人怎么可能不得寸进尺?一度,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无助的人。我所谓的最亲爱的家人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不懂得体谅。
庆幸的是,我会和表妹诉苦,会同好朋友谈心。她们能够理解我,帮助我,指点我。本来已经决定逆来顺受了。但最后关头,我还是奋力争取了一把。我不想再忍受,我不想再受欺负。我想要自己保护自己。经过长达一年的协调,横在我和爱人之间的经济矛盾、两地分居矛盾终于得到解决。2021年12月底,双方达成共识。讲感情的同时讲法律。
解决了心头大患。我突然卸下来所有的心理负担。性质不一样了,思考角度不一样了,立场不一样了,就算紧衣缩食我也乐在其中。我所有的努力都在为我们的小家添砖加瓦,而非替他人做嫁衣。我的付出不再被忽视、被利用。人生值得。未来可期。
“你在外要洁身自好。我像呵护一株幼苗一样帮助你成长,眼看着就要长成一棵树了,不要让他人摘取胜利果实哈!我不会同意的哦!”昨晚微信通话时,我开玩笑似地对爱人说。
“懒猪,起床。该上班了。我不叫你,你又要睡到十一二点。”一大早,我又在微信上喊话。
“你要做好规划。每天复习。勤能补拙。没有天才的头脑,就要拿出吃苦精神。三十多岁的人了,正是奋斗的年华。”我不止一次苦口婆心地敦促。
……
有时候,我觉得心累。做不了被呵护、被照顾的妻子。更不可能指望谁为我挡风遮雨。有时候,我觉得还是能够看到希望。毕竟我说的话他要听,这几年来,他有不小的进步。有时候,我觉得很幸运。无论我怎么样发脾气,善良且温和的他总能包容我的坏脾气。有时候,我觉得茫茫人海相知是福。一个急性子,一个慢性子,一个不爱做饭,一个喜欢做菜。刚好互补。
一路走来,跌跌撞撞。认识至今快五年了,我们的相处模式终于进入双方可接受、能适应的状态。磨合后,即将进入合作期。这样的安排,目前看来,还可以。一段缘分,只要双方愿意继续守护并付出努力,就有维持的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