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居成都近四年而成就了千秋草堂;韩愈三过南岭西京古道而亭台成群,人文气息与报国之志散布在古道上;衙史李秉中乱世避险而在青莲山留下点化世人的青莲寺和教化山民普渡众生的动人故事……
古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看今日悠悠沧沧的南岭西京古道,多少亭台宫桥芳草山峦中……
古道边上有人家,家有才女马月兰。生于斯,长于斯的马月兰,常在古道上玩耍,沉浸在古道的风韵中成长;惯听古道的古今动人故事,习见古道的沧桑变化,厚重的历史、壮丽的风光、浓郁的乡情,无不激发起马月兰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坐在铺满山花的古道青石板上,马月兰用手机拍照、写字,用一篇篇文章,记录下关于古道的点点滴滴,并结集出版,这就是我们读到的这部书名叫作《铺花的西京古道》的散文集。
西京古道是岭南连接中原的古道。别看今日的西京古道芳草萋萋,萧寂凄苍,在古代,却是“上通三楚,下达百粤”的繁华“西京路”,那些迁客骚人,商贾官士,那些书生僧道,挑夫百姓,那些充满艰辛困苦的故事、那些柳暗花明的故事,全印录在黝黑滑亮、凹陷起伏的古道上。
西京古道如一条长长的苍龙,在群山万壑中蜿蜒穿行,古道上村庄错落,五里一亭,十里一寺,乃至于一花一树都浸染着岁月的沉淀和人文史迹,即使是如你我慕名而至的叩访者,在郁郁葱葱的古道上走一走,也难免不生怀古思今之感。
《铺花的西京古道》一书,分为三辑,第一辑古道风光,18篇文章,把古道上亭、宫、湖、桥、山、岭、村、寺的前世今生,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而这一切都是通过那些与古道相关的古代名人志士的感人故事、来往的过客,或是笔者自己的切身体验中提取展开的;有沉入历史、穿越古代的洞察历史的沉浸式的深邃感,也有新时代怀古论今、振兴发展的思路思考,代入感现场感强烈,引起人们的共鸣与向往。
作为在古道边长大的人,对于当地的风土人情、村风乡俗,马月兰更是切身的经历者。第二辑的“古道风俗”,让她又成了古道风俗的推介者。当中有一年中春节、立夏、端午、十月朝等重大节日的盛况与仪式等细节描述,还绘声绘色地讲述了酿豆腐、各种时令糍粑、茶等客家特色美食的制作以及分享品尝的乐趣,所有这些都以充满情趣的亲身经历的方式来讲述,对于远离乡村,久居城市的人们而言,无一充满怀念,充满着好奇与体验的冲动,通过这些亲切描述,让古老的古道,又向世人展现出充满活力和传统基因的客家悠久群落,让这些静谧古老的景观有了感人肺腑的人情味,让这些平常之下的风物有了甜酸苦辣的人间烟火气。而这些,正是当下的人们感到欢慰与惊喜的。
与第一辑的宏大厚重和第二辑的轻快有趣相比,第三辑的"古道人文"着重于个体生命的具象化书写。形象深刻,笔力入木三分,一个个平凡的人与事,感动着你我,他们是古道村落的缩影,也是古道人家的众生相。他们的人生故事,他们的喜怒哀乐,让南岭大地多了一些人情冷暖,多了一些一脉相传的真切情感。多了一些怀念与坚守的理由……
说到马月兰这部散文集的成功,张宇航老师如是说:古道赋予她静好安宁的性格,在于她深深吸吮了古道青石板和古道人家的岁月精华。在于她从小养成客家女子勤奋踏实的品质。荣笑雨老师说:她骨子里的生活,呼出来的气息都带有古道的味道。而马月兰也切切地以为:几百年前,自己就是古道茶亭里的施茶女。当她边哭边笑地把书写完,如是说:写作并不要为了取悦别人,而是为了遵从自己的内心。这样的修为,这样写出的文章,怎不令人动容……
马月兰的散文集《铺花的西京古道》是对古道风光、人文景观、风俗人情的描述与梳理,同时也是对千年历史的敬意,对西京古道的唤醒。它的美丽,它的悠久,它的韵味,它的诗意,它的悲壮,它的苍茫,它的质朴,它的风味,还有那品质优良的高山茶,那些独特的美食,那传承千年的客家风情………。无论是西京古道,还是马月兰的散文集《铺花的西京古道》,都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由此,我们可以说,通过马月兰,通过她的《铺花的西京古道》,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书写人文古迹上,新的视角与方向,找到发掘地方特色、维护历史名胜、开拓创新发展的多视角、新思路。我们可以预见,有《铺花的西京古道》这个这么成功的蓝本,会有更多的文艺工作者和创作者关注西京、书写西京,必然也有更多的诗歌、小说、电影、摄影等作品,更加立体地展现西京古道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效地助力地方人文的提升与经济发展。
记录时代,反映时代,是文学作品的一项重要的义务。
《铺花的西京古道》是一部成熟的作品,如果一定要说遗憾的话,那就是有着二千多年岁月陈积的西京古道,时光赋予它的东西实在是还有太多太多,等着我们继续去发现、去整理、去完善......
西京古道是一条历经二千年凄凄风雨的古道,它承载着古人的无数辛酸和苦难,也见证过朝代更迭,见证过盛世繁华与争战萧败……在今天,不管是在南岭亦或是整个粤北,南岭西京古道及沿途的古文化遗存,都是尚有遗址可循、人文历史丰富,对旅游、考古、科研、挖掘客家历史文化等方面都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的价值。其内涵之丰富可与梅岭媲美,两者都有许多一样又不一样的地方,一起串联、拼接起广东的古代风貌和厚重的历史片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马月兰的《铺花的西京古道》不单是在写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家乡,同时也是在为地区著书,为世人立传,对于像西京古道,梅岭等这样承叠着厚重历史和众多名人大事件的名胜古迹,其意义更为重大深远。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读过马月兰的《铺花的西京古道》,再念及清代李叔同的《送别》,万千思绪如潮汹涌,却又在马月兰的文字里, 收敛起梯云岭、猴子岭的一些些险峻,找回一些些抚平离愁别绪、岁月荣枯的无奈和伤感......
为什么马月兰一定要说是铺花的西京古道,而不是西风瘦马的古道?不是断肠人在天涯的古道?当我读过这部书后,终于有了答案,相信你也一样。
2022.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