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明佐诗友《家书》有感
日前,江西安远本家诗友唐明佐发来一组《家书》诗组,工作之余抽空拜读之,被他诗中那股“人间烟火”气骤然触动了心底绵长的思绪。几欲跨山涉水,从“濂水”之畔找到湘水之滨的影子,以及那缕曾经深爱的独属于我的“人间烟火”。
在城市生活久了,雾霾和烦嚣逐渐麻木了人的感官,但内心深处却越来越渴望那缕能温暖人灵魂的“人间烟火”。而在当今新时代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农村大量劳动力涌向了城市后又返乡,加上不断推行的城镇化,让农村从风俗文化、生活习惯到居住环境、日常生产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跟着城市的脚步,当农村用水由河水、井水变成自来水之后,那种一堆村妇围在井台边洗衣浆衫、闲话家常的画面成了历史;当农民们在煤气炉、电磁炉上烹饪家常菜时,钢筋水泥构成的楼顶再也飘不出缕缕炊烟;当家家户户的目光都盯着电视机和手机时,村头上再也听不到妈妈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叫唤声.....而这些带着浓浓的人间烟火味,美好而恬静,成了70后以及更老一辈游子记忆深处挥之不去的“乡愁”。因此,无论你身在何处、居何位,若能“用虔诚之心.../默念其姓氏”,再经历一番“阳光普渡”叶子的祝福让“血脉相连”,该是何等的幸福。
所谓水为万物之源,一切美好的事物总离不开水的滋养。而把河流比作“母亲”并不是唐明佐的创新,但却是每个思乡的游子的心声。或许是母亲的早逝让作者深刻怀念,以至于他觉得“……流域像母亲手臂……”试问,哪个孩子不渴望母亲温柔的爱,而农村的孩子在童年时哪个不曾在水里“野”过?在唐明佐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美的。因此他用“河流”“新树”“云天”“山花”“鸟鸣”和“鱼跃”等动与静交替的意象,营造出极致的美感,让读者跟着诗歌爱上那一方山青水秀的土地。
在我的家乡有句谚语叫“别老记得在你外婆家吃肘子”,意思就是不要总想着所有人都如外婆那般疼你。这种孺慕之情对于如我这般没有见过外婆的人来说,是无法体会其中温馨的。但唐明佐显然深有体会,并成为了心底常思还暖的念想。以至于,在“外婆安静时,我就想哭/外婆流泪,我却能闻到/衣箱贮藏的苹果香甜......”
父爱如山,朴实无言。只会默默用如山的脊梁挑起一家人的生活重担的父亲,哪怕肩膀被压得“低于灌木和狗尾草”,也要想办法从“石头里挤出乳汁,喂养四个细伢仔......”这深沉的令人心尖发疼的爱,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先父。同样的处境、同样的父爱,我黯然自己已经没有机会报答,而唐明佐却正在感恩的路上,为病中的父亲心疼而煎熬。因此,他宁愿“用我四分之一寿辰,折换父亲的健康”......
“乡愁”是当代人得以灵魂安居的普遍心理。一个离开乡土进城工作生活的人,不管环境如何变迁,故土乡风总是时时难以忘怀。而在时代的变迁中,农村已经华丽转身,相继“沿新铺的柏油路前进/车子一次次突破绿的封锁”。当“脏溪”旧貌换新颜时,即便“月亮是村庄唯一的路灯”“哪些黝黑的脸”仍然“折射出许多的微笑”。这就是精准扶贫之后,乡村振兴的景象。也正是在这大好的形势下,“樟溪,被青春与朝气/予以新的生命力”。
历史如风,时代向前,新农村的新农民也必须跟着时代的脚步,活出自己的精彩。于是,《橙园记》里“满山的绿,有喜悦感.../枝头上挂着的绿果/像个安静的少年...”以至于在《扩建乡村公路》中,“当汗水浸湿黄昏的时候/他们和太阳一起离开/然后,一杯米酒下去/月光就醉了...”
唐明佐一组《家书》,将自己对这方水土的热爱和感恩植入诗中,给家乡的山水、风物赋予了情感,顿时让整组诗都鲜活了。而他对外婆、父亲、母亲的怀想和感恩,让《家书》溢满了人间烟火味,更是让人一读难忘。
2021年4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