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契科夫短篇小说《新娘》
多年以前我读过契科夫的短篇小说《新娘》。当时读的比较快,没有什么很特殊的印象,这次苏伟老师重新讲评《新娘》,我又细细的读了两遍,感觉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苏老师讲,从新房得布置,看出新郎的庸俗。听了讲解和分析之后,我再重新解读,下面说说我的认识。
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小说中对景物的描写。当然,所有的景都是为情服务的。契科夫笔下所有的景物不仅为小说铺垫,更是推进了故事情节的进展,景物描写的语言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小说开篇就是晚上十点满月的夜晚。接着,他开始描写夜晚的花园,“黑乎乎的树影静静地躺在地上”,“别处的天空下”,“万物正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而在这里,五月静悄悄地躺在地上,一个“躺”字,就让这里的春天好像在睡梦里。有了这样的描写,下面一句“软弱而有罪的人难以领会”就不显得突兀。正是这样的气氛,主人公娜佳“真想大哭一场”。
第二部分接着写已经是凌晨两点,而这个时候,懒洋洋的梆子声传过来,从窗户望到的花园,丁香花正在开放,而这花儿呢,“冻得有点儿打蔫儿”,而远处更有大片的雾气要把花儿遮盖。这样的描写,虽然是五月,虽然花儿正在开放,却让人感觉不到一丝丝春天的气息,没有欢欣,没有快乐。娜佳的苦闷情绪在增加,当她把自己的苦闷告诉母亲的时候,却发现母亲并不理解她,那这对于娜佳的痛苦来说是加深了一层。
第三部分,他写“这年的夏天潮湿而阴冷”,到处都是湿漉漉的,“阴森凄凉,令人沮丧”,萨沙感觉到了郁闷,在这篇文章里只有萨沙才有笑声。在第一部分萨沙刚出场,他就笑了。第二部分他能讲笑话,他能和祖母逗乐儿。一个身体不健康养病的人,却使整个屋子有了笑声。而就是这个唯一有笑声的人也感到了沮丧,他要离开了。
第四部分,“风敲打着窗户,敲打着屋顶儿”,到处都是呼啸的风声,在这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而人物的内心冲突也就到了顶点,这个时候,娜佳她终于大哭了。她郁闷了这么多天,而在这风雨交加的夜晚,终于哭了出来。这种内心的冲突,在这个夜晚达到了高峰。“不该举行婚礼,也不会举行婚礼”,在一百多年前,有这种想法,而且准备这么做的新娘,内心的矛盾,内心的痛苦,要达到一种什么程度,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而契科夫没有写,他只写了残酷的现实∶娜佳再次找到母亲,而母亲却说,“你和你奶奶都来折磨我”。母亲比女儿还要无助,还要软弱,还要幼稚。这更坚定了娜佳逃离的决心。
只有第五部分没有明显的景色描写,前面的四个部分,基本上每一部分的开始都是先描写景色就从景色入手,而第五部分,就是在雨中一个简短的离家,坐上马车,坐上了火车,离开了家,这是他彻底走向新生活,从这个家庭冲出去。
一般的作者写到这里,甚至写到第四部分都可以结束了,就是离开。那么已经离开了这种腐朽,冲破了这种旧的生活,走向了新生活,一般作者到这里收笔,就觉得完美了。但是契科夫没有。我反复的看第六部分,作者这个时候要写的其实是把这种激烈的冲突,让人们在内心慢慢的消解下来,然后写娜佳一时莽撞的出走,到底是后悔了还是真正的觉醒。
第六部分一开始也是从景色开始的,“秋天过去了,而后冬天也过去了”,来年的五月,在文章开头,作者说,五月是春天的五月,萨沙却“还是去年夏天那副样子”,浑身“散发着衰老陈腐的气息”。娜佳经过一年的学习,那个曾经给她力量,让她开始新生活的人,此刻她看到的却是衰老和陈腐,这一方面说明萨沙确实病得厉害,另一方面说明娜佳经过在彼得堡一年的学习,对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当娜佳再次回来,“所有的房屋都像蒙着尘土”,那个富裕傲慢的家庭“永远告别了轻松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依然是在窗户看那个花园,花园竟然“阳光明丽,树木葱茏,鸟雀喧闹”,完全是另外一种景象,而屋顶却显得越来越低矮,营造了一种更加压抑的氛围。接着传来了萨沙的死讯,这个唤醒娜佳的启蒙者完成了使命。“一种崭新,广阔,自由的生活展现在她面前”,娜佳“生气勃勃地,高高兴兴地走了”,这是彻底的离开。
2020.0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