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火硝烟中,红军用血肉之躯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在国旗下生活的我们无法穿越历史去目睹那个时代红军的英勇,却能够通过红色旅游感受那段光辉历史和那一抹鲜艳的红色。
清明时节雨纷纷,那迷濛的烟雨,把一脉脉苍山覆盖上一层乳白色的雨帘,像扯起万匹素色的挽幛,浮在山顶上的淡淡的云影,驮满沉重的哀思,在溪流、山恋、碧野、村庄的上空,忧伤地飘呀飘。
我们沿着雨水打湿的弯弯山路,伴着饮泣的风声移动沉沉的步履,一脚低,一脚高地走向水口战役纪念公园。公园门口最醒目的就是那颗闪着光芒的红色五角星和 “水口战役纪念公园”几个红色大字。走进公园,第一感觉便是小,一抬头便可将全园景物尽收眼底。虽然它没有大园林一步一景的磅礴气势,但是就在这精巧别致的园中,却有过赫赫有名的人物一一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林彪、陈毅、聂荣臻、罗荣桓等参加了这次战役。有了伟人相伴,游公园便不再孤独。沿着弯弯的小路,缓缓地走着,摸摸斑驳的石壁,看看挺拔的古松。公园安静而肃穆,没有人说话,生怕惊醒了这里的一切。
前面是一座花岗岩烈士纪念碑,碑顶上雕刻的红军战士背着大刀,一手持步枪,目光如炬,象征红军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精神。碑座是由雪山型白色大理石基座,而下面为绿色草地。当年参加过水口战役的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将军,在视察水口战役旧址后,亲笔题写了“水口战役英勇牺牲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的碑文。
中间是一座小亭子。四面高高翘起,屋顶整齐地铺满了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屋檐下是四根木柱,上面漆上了鲜艳的红色。在这里,我们第一次穿上了红军军服、第一次编草鞋、第一次吃大锅饭,重温当年的革命故事,真是新奇的体验。
我们来到水口战役纪念馆。该馆总投资约750万元,用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以红军雕塑为中心组织空间序列,采用红旗造型外墙,建筑功能主要包括实物及文献展厅、战略态势沙盘展厅、声光电展厅、参战将领雕塑馆、多功能报告厅等,打造“红色水口”品牌。
从镇政府西侧,逆浈江而上,来到位于镇政府西北侧的大部桥。大部桥的南北面,是平坦盆地,放眼望去,绿色尽染,河水轻吟。我们伫立在大部桥上,倚着石砌栏杆,看着水中的鱼儿,身边的游人熙熙攘攘,而我心中却独守着一份宁静。大部桥北面是当面岭、老流坑、新流坑、大水洞,南面是打石湖、大坪、上坑、沙坪。以大部桥为中心,可以望及的四面山包、平地、河岸,皆是水口战役的战场。观看水口战役遗址,我们的思绪在导游的讲述中飘散开来。故事发生在1932年,水口战役历时3天2夜,作战双方出动兵力共3万多人。水口战斗打得异常惨烈。红军英勇顽强地阻击敌人,多次打退敌人的全线冲锋,把失去的阵地夺回来。在水口东面阵地上,粤军向红五军进行反扑。这时,红五军总指挥董振堂把外衣脱掉,只穿一件白衬衣,走到阵地前沿,亲自指挥五千名大刀手,分四路冲向粤军第四师阵地展开白刃战,随着震耳欲聋的喊杀声,战士们手起刀落,敌人一片片倒下,阵地上横尸遍野,血流成河。敌人一次次进攻,又一次次被打退,战斗达到白热化程度。水口战役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场罕见的恶仗。此役共歼灭粤军15个团。
“三千壮士喋血浈江,两岸青山埋忠骨”。在水口战役中牺牲的4000多红军烈士埋葬在哪?打石湖是当地村民传说当年牺牲红军埋葬的地方之一。
我们顺着蜿蜒盘旋的碎石小路,渐渐走入一道山谷,两边的山渐高起来,树慢慢多起来。脚下,碎石路变成了歪歪斜斜的石板小径。那小径伸人群山,弯弯曲曲,被两旁的青山夹着,显得狭窄、清幽。山上草木繁茂。蕨草展开羽毛般的叶一丛一丛布满山野,有的插在石板缝中,有的躺在土坡上,还有的依偎在树于上。我们来到了打石湖。
“打石湖”顾名思义是用石头切成的湖,石壁长达100多米,湖坑很深,足有5至6米深。这里荒丘野径,缟素临身,我们来寻找烈士的墓寝的。墓地在松林无声中静静地睡熟,下雨掩去尘世的噪响,眼底的这派清静似乎正是它的圣洁所在。有个欧阳姓的村民,三代人同扫一处红军烈土墓地,只为奶奶临走时留下的那句“这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绕墓地且行且思,在内心和烈士对话,和历史对话。
天又落雨了,冷风渐紧、百虫噤鸣。我们离开墓地,数步一回首,向睡熟的烈士默默告别。我们会记住他们的,以后人的名义。我们在林中折一枝枝松枝,轻轻放置在烈士墓前,静穆沉思,以一缕缕松香寄托我们的哀思。
离开墓地,我们走在泥泞的山路上。清明前后正是赏杜鹃的最好时节。杜鹃花又名映山红,它风姿绝艳,灿若云锦,令人眩目,有花中西施之美誉。相传当年一个红军战士拖住敌军官跳下山崖,第二年,杜鹃花在水口开遍山野,红一山,粉一坡。当地人相信,那是红军战士的鲜血染成的。古诗云:“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远看那杜鹃花像一群彩蝶在空中翩翩飞舞。那花儿像人用一张张红色的纸做成的,看上去格外鲜亮,那种灿如云霞的红艳,格外引人注目。走在青石小径上,微风吹过,看着火一样的杜鹃花一起跳动,心情特别舒畅。此时,我们会想起一句歌词,一个场景,歌词写的“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若要盼的红军来,岭上开遍映山红”。每一句歌词都有一个“盼”字,这个盼字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急切盼望的心情。
看,真有一支红军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过来了。原来,那天我们邂逅了一支徒步重走红军长征路和自发组织跑“红色马拉松”的队伍。
最后,我们来到红色古村篛过,一个个战场遗址,一座座祠堂、一曲曲红色歌谣,如同历经沧桑的红色博物馆,处处都有动人故事,皆有那一抹红色。保存在弱过陈屋村院墙上的红军标语,全长13米,字方大80×90厘米,离地高2米。写于1932年夏“水口战役”期间。内容:
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红军
在红色村子里,村民还保留着当年红军为他们做的牛轭、小板凳,给他们送的笛子,村里老者会讲红色故事,还把红军的故事编进了家训留给后人。
红色代表什么?在年轻人的眼中,红色也许是爱情、热情、奔放、自由,但红色代表的远不止这些。它蕴含着深刻的意义,还代表着革命和热血,是中华民族永不褪色的民族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