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仲秋,周末。一个秋阳淡泊的午后,我接到清远市评论家协会新上任的李代权主席的微信电话,邀请我出席拟在11月上旬举行的曾新友诗歌推介会。曾新友是清远诗社社长,也是五月诗友,与我是老朋友了。去年春天,他的新书《《花飘逸一段诗的梦》出版,给我寄了一本。那是一本新诗集,书中那一首首好诗,如一朵朵盛开在春天的花,飘逸着一个个诗歌的梦。情不能自已,我写了一篇评论《曾新友诗歌的现场感与展望性》。曾新友新诗的评论,我已经写过,这次,就给他的格律诗词,写点什么吧。根据我的要求,李主席很快就发来了一个曾新友作品文档。打开一看,里面全是律绝,共有200多首。早就听说,曾新友是律绝高手,他的作品多次在《诗刊》《工人日报》《星星诗词》等大刊发表。品读这些作品,感觉到作者对各种创作技巧运用自如,尤其是,他熟练运用白描手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白描是中国画创作的一种技法,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极简省的语言,直接描摹景物的特征,表抒事件过程,刻画人物的形象,以表达作者的感情。律绝虽然仅有区区四句,行文幅度小,表达难度大,可曾新友能够巧妙地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描”出一个具体景物,一个具体事件,或一种具体形象,甚至将白描与其它表现手法相结合,去表达他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忆,留待读者自已去欣赏和品味,而诗人暗藏的情感,也在读者的欣赏和品味中,慢慢云开日出,别有洞天。
“寒潮倒涌叶萧萧,/挺立雄姿冲九霄。/热血激情燃一把,/红霞万朵向天烧。”(《七绝•倒春寒赏木棉》)这首七绝发表在2018年10月上半月《诗刊》。
南国的晚春,春暖花开,可突然来了一股冷空气,一股“寒潮”“倒涌”,刚刚翠绿的树“叶”瞬间萧瑟。第一句,单纯的景物描写。
这时,只见木棉树毫不畏惧,仍然昂首挺胸,直“冲九宵”,那满树的木棉花啊,热血澎湃,热烈燃烧。第二、三句,继续延伸景物特征,以挖掘内涵。
第四句,本可浓彩重墨,渲染主题,可是,作者没有,他还是继续做一个站在地下,向上仰视木棉树的角色,轻描淡写地讲述那无数朵红色的木棉花,竟相怒放,把“天”“烧”得通红。
作者紧紧抓住景物的特征,用白描的手法,不动声色地描绘景色,并层层递进,扩大英雄树、英雄花情怀激越、奋发向上的丰富内涵。
“东风催我驾车游,/灿烂心情过永州。/进退人生皆有路,/康庄道上再加油。”(《七绝•进站加油》)这首七绝发表在2019年8月号上半月刊《诗刊》。
“东风”浩荡,形势大好,喜逢节假日,难掩兴奋心情,驾车出游。第一句,简直直接,交待背景,引出事件,“我”开始“驾车游”啦。
“心情”大好,一路顺风,很快就到了湖南省永州市。作者居住地与工作单位,都在广东省清远市,为什么选择驾车出游清远的西北方向的永州呢?这个,一般的读者是不清楚的,可是,我当然知道。那是因为,永州是作者的故乡,是一个作者总想回去的地方。第二句,作者巧妙地引进故乡这个物象,进一步抒发情感。心情好,想回家;回到家,心情更好!
想到少小离家,打拚多年,有苦难,有快乐,有困惑,有成功。再加上,赶上好时代,才有自己的“人生”自在,“进退”自如。如今,趁节假日,回到故乡,谈不上衣锦还乡,却也无愧江东父老。第三句,将故乡触动的温暖,升华到心灵感悟,升华到人生与时代的感慨。
一路行驶,一路畅游,不知不觉车子仪表盘报警了,“油量不足!”哈哈,这个好办,进站“再加油”吧。第四句所表达的,是单纯的汽车“再加油”吗?想起这一天,放下繁忙,远离喧嚣,回到永州,无比舒畅。想起这半生,不管是享受感动与喜悦,还是满眼泪水,身心疲惫,都一直在追逐梦想的路上,难道生命不是与汽车一样,需要“再加油”吗?
作者用简单平实的语言,从自驾出游,写到进站加油,以白描的手法,不予修饰,不加烘托,把小事件,写成人生大境界。
“忠烈家门胆气豪,/倾情报国挽弓刀。/征鞍除险英名在,/常励男儿穿战袍。”(《七绝•再观<杨门女将>》)
杨家是“忠烈家门”,杨家将个个胆量过人,豪气冲天。第一句开门见山,写出了杨家女将出处与气概。
为了替杨宗保复仇,为了以行动挫败主和派谬论,为了歼灭西夏之敌,佘太君力抑悲痛,“倾情报国”,毅然以百岁高龄亲自挂帅,力“挽”“弓刀”。第二句,写出佘太君挂帅,杨门女将出征。
在鞍马征战的途中,杨门女将历尽艰险,斗智斗勇,终于全歼西夏侵扰之敌,凯旋而归,留下“英名”。第三句,写出杨门女将的赫赫战功和千古英名。
通常观念里,战争让女人走开,上前线冲锋陷阵是男人的事,但这段历史,这个故事,一直激励着男人们“穿战袍”,上前线,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第四句,让杨门女将的人物与精神,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杨家女将的故事家喻户晓,但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用简单的笔墨,把杨门女将人物形象和飒爽英姿刻画得栩栩如生。
“路幽山黛鸟成群,/丽日清风水献殷。/古树朝天舒广袖,/青枝作帚扫浮云。”(《七绝•深山观古树》)这首七绝发表在2016年第6期《心潮诗词》。
“幽”暗的小径,“黛”绿的山色,鸟儿“成群”,飞来飞去。好一幅山野幽林鸟趣图。明亮的太阳,习习清风,是如此的舒适宜人,就连那溪水,也发出悦耳的哗哗声,向我献着殷勤。第一、二句,写“路”“山”“鸟”“日”“风”“水”,这看似简简单单的景物描写,其实运用了移情入景的表现手法。
我沉醉在这山林中,抬头仰望,一棵高大的古树,遮天蔽日。在阵阵风的吹拂下,如同向天舒展衣袖,那些摇曳的树枝,就象一把把巨型“扫帚”,清扫着漫天的浮云。第三、四句,显然运用了借事议论的表现手法。
整个四句,运应白描手法,简单明了,写景写情,写出比晨曦早起,不为浮云,只为那声鸟鸣。由于作者巧妙地将白描手法与其它表现手法配合使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020年10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