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前一天,収到故乡寄来的一件快递,打开包装箱,那曾经熟悉带着山里气息的棕香扑鼻而出,忍不住垂诞,也绕起了沉睡多年的记忆。
我高中毕业后曾在家乡当过两年民办教师,每临端午节,村里家家户户都包粽子。那时虽然很贫穷,但父母辈总会想着法儿让自己的孩子吃上粽子。粽料多为杂粮,如花生、红豆、豇豆、栗子、粟米等,少许糯米夹肉的,后者算是最珍贵的了。端午节前一天每家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锅里煮半宿,第二天一早敬过天地神灵后,就叫孩子们带一两个粽子回校给我,于是讲台上顿时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粽子。从小嘴儿蹦出的话儿至今还记忆犹新:“老师端午节好!"•“妈妈说,给老师赏新"(赏新,指的是一年中第一次品赏新鲜食物,如品赏打下的稻谷做成的第一餐饭,品赏采摘归来的第一篓果子),“爸爸说,有粽子要先敬老师,"……面对这一台粽子和一群纯真可爱的学生,唯有的是感激:“谢谢同学们,也谢谢你们的爸爸妈妈!”说句心里话,饥肠辘辘的我能一口气吃下三五个粽子,但我没这么做,因为我深深知道,乡亲们每家每户并不富裕,在节曰里却首先想到的是给我“赏新",这是学生们对我的爱戴,这是乡亲们对“先生”的崇敬!所以我把这些粽子全剥去粽叶,切成小团儿与学生们一起分赏。没想到他们带给我的多为他们自己舍不得吃的好粽子!一眶热泪怎么也噙不住。
后来,师范毕业后我依旧回到自己乡镇任教,每年端午节依旧会收到学生们的节日礼物——粽子,无论我怎么劝他们带回去也无用。他们怕我不收,便改变策略,趁我不在办公室,稍稍地把粽子塞进我抽屉里。我想,他们肯定带着父母辈的嘱咐而为的。
如今退休了,没想到故乡人(曾经我的学生)依旧不忘端午节给我寄上粽子。桑梓地亘古不变的乡亲乡音,热情醇厚的民风,丰富悠远的民俗,在那里一代接一代地传承着。乡情依旧,粽香依旧。我怀念故乡,更怀念热情醇朴的乡亲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