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评论>>评析《仰望蔚蓝》中散文的惦念之情
 
评析《仰望蔚蓝》中散文的惦念之情
  文 / 罗明生

  “散文究竟是因什么而生?在我看来,世上所有的散文本是因了人类尚存的相互惦念之情而生,因为惦念是人类最美好的一种情怀。”这是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铁凝散文》自序中的论述。是啊,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具有高级抽象的思维与理性能力,存在“本我”“自我”之上的“超我”意识。由于生存需要,他们相互依靠,相互暗示,相互鼓舞,在“超我”意识的指引下,不得不进行情感输送,于是诞生了相互惦念。文学的真谛,离不开最平凡、最通俗的人类情感的滋养,被人惦念和惦念他人是如此幸福!散文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学形式,在红尘接壤的时序中,在生命传递的进程里,承载着多少惦念的人类情感,试想,如果没有惦念,还有散文存在的价值吗?
  我怀着复杂的情感,对陈国胜的新书《仰望蔚蓝》先睹为快,“快”到什么程度,书还没有印刷出来,我就通过桂汉标老师的关系,读到了书稿的电子版。书稿是一本诗文集,收集了他的诗歌、评论、散文和影视作品。尽管分为四辑,但篇数最多,富有可读性且最能吸引我的,还是散文。散文在除诗歌之外的三辑当中都有,只是文章体裁略有区别而已。
  通读这些散文,深邃的意境、优美的文采、凝练的语言,尤其是,作者娴熟地运用“惦念之情”,轻而易举就登临到“形散而神不散”的境界,这的确让我击节叹赏。

  对故乡和故土的惦念,无以言表唯有泪水潸然。

  陈国胜是土生土长的韶关人,在韶关读书、考学,1987年从广州毕业,分配到韶关工作。在韶关工作十三年之后,他于2000年加进深漂一族。通过艰苦努力,他不断开拓事业,取得辉煌业绩,并扎根深圳,成了“新圳人”。如果说韶关是他的第一故乡,那深圳就是他的第二故乡。他的散文,有不少是对故乡和故土的“惦念”之作。他惦念故乡韶关(《故乡,从未陷落》),惦念埋葬在韶关翁源故土下的那些烈士(《一封烈士的遗书》),惦念第二故乡深圳(《电视片<风起蔚蓝——深圳实验学校建校30周年>解说词》)……他总能以自己真切的经历,细腻的笔触和温暖的感知,与读者产生共情,让人无以言表,唯有潸然泪下。
  《故乡,从未陷落》是一篇抒情性散文。在文中,作者以一个游子的视角眺望故乡,再以一个归人的身份徜徉故乡,最后抒发情感,不吐不快!谁在胡侃“故乡的陷落”?谁在感叹“世易时移,物是人非”?作者对于出生、学习、成长,并工作了十三年之久的故乡韶关,不仅没有丝毫陷落之感,反而时常因为繁忙而愧疚,因为路远而相思,每当夜深人静,惦念之情升起,内心脆弱浮现,禁不住泪水满眶。
  《一封烈士的遗书》是一篇记叙性散文,记述的是作者老家韶关市翁源县城烈士陵园。一封撰刻在陵园大理石上的烈士遗书,怎么小时候就没有看到?是当时年少不懂事,看了没记忆,还是压根当时就没有,是后面撰刻上去的?
  ——当白色恐怖在蔓延着/死亡之魔狂吼的时候/ 这不是一个凶信/ 而是一个喜兆 …… /我走了,以后再不会见我的笔迹/ 也许你为此而难过/我们这一代就是施肥的一代/ 用自己的血灌溉快将实现的乐园…… 
  这封写于1949年8月25日的信,是一个叫李卡的烈士的遗书。这封遗书“撞击了我的目光”,瞬间, 我“崇敬和肃穆的心里,就有了触电的、流泪的感觉。”
  作者的故土掩埋着烈士的生命,让故土更增添几份厚重与壮烈。当看到今天陵园下广场上歌舞翩迁的场景,这不正是烈士们用自己的鲜血灌溉的“乐园”吗?!想到怎么都唤不醒的烈士,想到痛彻心扉的惦念无法得到回应,泪流满面的何止是作者?
  《电视片<风起蔚蓝——深圳实验学校建校30周年>解说词》,以时间为顺序,介绍了在特区成立的大背景下,深圳实验学校30年的成长历程。看似一篇解说词(包括叠入字幕),其实还是一篇记叙性散文。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在这百业待举、百废俱兴之时,特区政府就敏锐地意识到,特区教育必须与改革开放同步。1985年5月3日,深圳市人民政府正式发文,创办特区成立后的第一所公办学校——深圳实验学校。筑梦的学校总是能召唤追梦之人,陈国胜等一大批有识之士先后来到深实,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青春播种梦想,用辛勤收获果实,开启着现代化教育的领先实验。建校30年,一座巍峨的教育大厦已经在春雷激荡的南中国巍然耸立。
  作者作为一个实验人,作为这座“大厦”一砖一瓦的添加者,能够组织这次校庆活动,是何等的荣幸和自豪,而散文中那份对第二故乡的惦念之情,也是何等感人至深!

  对诗歌和诗友的惦念,让未来可以游走彼此的家园。

  陈国胜从学生时代起,就表现出多才多艺,尤其诗歌和文学方面的天赋,更让他的升学与工作如虎添翼。他1987年从广州学校毕业分配到韶关电视台工作,1988年就参加了韶关五月诗社。此后,他一直是诗社活动的积极分子,即使后来调到深圳,也依然保持一颗蓬勃的诗心,并把这一专长用在教学上。他在学校开设《新诗鉴赏与创作》选修课,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借以启发诗歌的想象力。他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参加深圳的文学活动,坚持诗歌创作,很快加入深圳市作家协会。他于2011年出版诗集《天亮的时候》,《仰望蔚蓝》是他在2022年出版的诗文集,是第二本专著了。陈国胜温文尔雅,性情憨厚,十分重视诗友之间感情。对同城的诗友,他主动热心,注重交流,并时常邀请参加学校的文学活动;对外地的诗友,他则保持联系,并利用出差、旅游机会,进行探望。他对诗歌和诗友这份惦念之情,在不少散文中都有表达。比如:《长街夜雨细如诗》《一片叶子和另一片叶子》《西子湖边,以五月的情谊相见》,等等。
  《长街夜雨细如诗》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述说一位身边女同事(人家是名校毕业的数学硕士)的疑问:“你怎么会去写诗?写诗这种东西,对你有用吗?”对此,作者阐明了他的态度。他认为,“诗很轻,轻得可以忽略不计,从不对诗抱有幻想,既不靠她养活,也不靠她扬名。”“但同时,诗又很重,在心灵隐秘的深处,它的价值无法衡量。……是情感和生命的一个出口,是岁月无情的黑屋子里漏进的一丝光亮……”作者这份对诗歌的定位,让爱诗的人直呼过瘾!是啊,我们写诗的人,就像“在内心里挖一个湖”,写得越多,写得越久,心湖就越宽广,越辽阔,直到有一天,这个湖装下我们所有的喜怒哀乐,这是对诗歌惦念深处的最大满足,也是诗外之人无法企及的境界。
  《一片叶子和另一片叶子》是《新诗鉴赏与创作》选修课上,对学生的启蒙分享,也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诗歌对学生的意义不止是诗歌本身,而是一种源自诗歌的自由气息和想象力。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全球第一,而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曾经我们有四大发明,有孔圣人,有诗歌灿烂的文明,可是今天,为什么我们变成了一个没有诗意,没有想象力的民族?作者对诗歌的惦念之情,产生了的强烈的时代担当与民族责任感,让读者肃然起敬。
  《西子湖边,以五月的情谊相见》是一篇赴杭州看望诗友的记叙性散文。2010年8月上旬,作者利用暑假携妻子去上海看世博,顺道去杭州看望诗友李献玉。文章详细记叙了在杭州的三天两夜,写了机场接机、录音棚录音、粤港酒家晚餐、歌厅K歌、西湖赏景、献玉家做客、参观献玉学校、体验萧山湘湖等场景。因为五月诗社,本来素不相识的两人变成诗友,因为诗歌,神交已久的诗友千里相见,这是何等珍贵的情谊啊!这次相见,他俩以对诗友的惦念之情,描绘了共同的远景:亲爱的诗友们,当不再为生活奔波之时,让我们像候鸟一样,穿过岁月的风和美丽的山河,在彼此的家园游走,度过与诗为伴的人生!
 
  对职业和事业的惦念,让他的生命留下辉煌的彩页。

  陈国胜的职业生涯主要分两个阶段,一是在韶关电视台当记者;二是在深圳实验学校,任高中部影视中心主任。他热爱自己选择的职业,勤勉担当,忠诚履职,有很强的事业心,工作业绩特别突出。尤其在深圳实验学校这20多年中,他以勇挑重担,精益求精的态度认真对待教学工作,践行素质教育内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他参与策划和创作的电视纪录片《一起走过的日子》曾获国务院外宣金桥奖,他编剧、导演的《风吹麦浪》等多部微电影,先后获全国及省市级大奖。由于成果卓著,他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校园影视先进工作者。他书中的好多散文,记下了他一以贯之对职业和事业的惦念,让读者无可置否,唯有由衷赞叹!他是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优秀的校园影视工作者,他是助力复兴伟业、给时代留下辉煌的优秀作家与诗人。
  《心中有乾坤,眼里有群众》是他刚从学校走向社会,在韶关电视台工作才一年的时候写的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敏锐地发现,当时韶关市会议新闻在电视新闻中占了相当高的比例(每天10分钟的新闻时间,会议新闻有时超过50%)。有市民调侃:这哪是韶关新闻?分明是韶关会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初生牛犊不怕虎”,大胆撰文,从“心中有乾坤”“眼里有群众”两个方面认真分析,提出应对措施和工作设想。文章中那份对职业的惦念之情,让台领导十分开心,也十分感动。电视台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文中提出的建议,立即整改,并把文章推荐到《韶关广播电视周报》发表。
  《那晚,光影流转间的启示》是作者在深圳实验学校工作十周年之际,写的一篇议论性散文。从那个晚上,从高中部小礼堂《暗恋桃花源》的戏剧表演,从学生演员们被雷鸣般的掌声包围,从那些画满油彩的面容露出喜悦渗出泪花,作者开始了思考。看看那些在的题海中沉浮的高中生,再看看台上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为戏剧,为他们心爱的舞台所做的一切,你会明白这中间的差别。没有人敢于轻视高考,但高考之外的一切,好像人人都可以无视。高考固然重要,但“高考分数比天大”的观点,是错误的,分数第一的教育是青春生命的祭坛。深实推行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倡有效教学和健全人格教育,才是学生合理安排提高效率,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唯一途径。作者对教育改革的惦念,对素质教育的呐喊,确实震耳发聩,让人反思。
  另外,《仰望蔚蓝》书中散文,还有《青春实验——深圳实验学校新征程速写》《致敬蔚蓝》,等等,包括《风吹麦浪》《告别年代》《芒夏》几部微电影的散文式宣传词,这些对深实教改、对校园影视、对微电影创作等的散文作品,无一例外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人性的温暖,一份美好而亲近的惦念之情,而正是这份惦念之情,让他的生命留下了如此之多的辉煌彩页。


      2023年7月12日于广东韶关







 
2023/8/31 17:56:34 发表 | 责任编辑:桂汉标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已被阅读过 152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1434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