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芙蓉花开正芬芳》的魅力笔法
文/邓秋船
这是纪红建发表于《人民日报》2023年7月5日“大地”副刊的一篇小报告文学,说它小,是因为篇幅才近5000字。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治理的最小“单元格”,无数的社区工作者活跃在城市治理第一线,他们的工作千头万绪,跟居民的关系千丝万缕,工作从何处下手?他们的喜怒哀乐,大家知道多少?这篇文章聚焦的是长沙市芙蓉区的社区工作者的付出和城市的新貌,面对纷繁复杂的琐碎,作家的智谋同样颇费考量。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作者从芙蓉区选取凌霄、丰泉古井和走马楼3只“麻雀”,剖析城市治理工作的艰辛和细致。
年近70的潘铁辉,有40年党龄,是长沙一家饮食公司的退休职工,凌霄社区的居民,还是一名志愿者。她际遇坎坷,老伴脑溢血去世后,与女儿相依为命,女儿做生意亏了钱,母女俩陷入迷茫困境。以党委书记陈伟为代表的社区干部,急居民之所急,带领工作员登门看望、关心、劝慰潘姨,去医院陪护她女儿做开颅手术,帮助母女熬过了最艰难的日子。潘姨女儿康复后,考取幼师资格证、厨师证、营养师证,找到了新工作,与母亲一起热情拥抱新生活。
潘姨动情地将社区当作自己的娘家,主动当上志愿者老人组组长,协助社区进行矛盾调解、文艺宣传、文明劝导、环保督查、治安巡逻等工作。
社区干部与居民的鱼水关系,爱如春风,融化坚冰,老旧街区一个又一个角落正焕发新颜。
丰泉古井的房子大多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不少C、D级危房,不符合现代都市生活要求,拆迁、修复成了当务之急。怎么取得居民的支持和配合?从有机更新的概念、工艺要求到功效,文静而又风风火火的湘妹子龙欣,向有疑问的居民耐心解释。
在白果园巷住了50年的周罗生老人,家是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没厨房没厕所的棚屋,困难多顾虑多。社区联系相关部门答疑解惑,送上改造效果图,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大家纷纷行动起来。现任党委书记唐可深有感触,说这次有机更新留住了文化,留住了根脉,洋溢着烟火气,催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青石井巷是长沙老城区具有悠久历史底蕴的古巷之一,也是文化美食街,180多米长。郭天金在这里经营卤粉店,客人排起了长队。
以前的青石井巷是出了名的脏乱差,店铺招牌五花八门,垃圾堆放混乱,下水道经常堵塞,街巷地面满是油污,行人滑倒成了常事。
行人少来,郭天金生意清淡,烧的是煤球,店面灰头土面。怎么办?关键时候,走马楼社区出面了。负责人提出商家自治,20多名经营者每月召开一次商家自治会议。每月门前五包评比会、评五好门店、网红店,垃圾分类,定时清理,每天清理下水道,周五清洗街面。统一制作花箱、灯笼、椅子、遮阳伞,规范修建绿化带……
环境好了,生意旺了,郭天金发展到4间门店。社区党委书记丁媚介绍,这里是长沙城市主轴中心,“城市会客厅”,他们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各级领导任楼长,全社区划为6大网格,发挥志愿者作用,让外来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作者不仅善于解剖“麻雀”,而且突出每个社区的不同特点,管理工作对症下“药”,呈现不同的侧重点,凌霄干群鱼水关系、丰泉古井以人为本、走马楼问计于民还政于民,综合起来,城市治理的方略鲜明、全方位、活力彰显。
文章不作空洞议论,不刻意拨高形象,让事实说话,以细节取胜,社区工作者的人物塑造丰满、逼真、感人。
通观整篇报告文学,取裁典型,人物鲜活,充满烟火气,城市治理的基层工作温馨有序,真挚讴歌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的向往,极富时代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