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初中语文老师给我们提及某部电影,静无一人的屋子里出现一杆鸟枪,别以为是导演的疏忽,别以多此一举。随着剧情的发展,那杆鸟枪竟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那就是道具的巧用。
正是惊奇于安徽作者@枫叶如丹(徐先标)借用导演的策略,巧用“草帽”道具,令这首诗有声有色,有了品读的兴致。
作为知天命的一代人,草帽绝对是他们父辈颇具象征特色的质朴标配,农民老把式也好,社队干部也罢。显然,这里的“草帽”与“父亲”可以互为指代,贴切,形象,充满纯洁的敬意。
父亲一辈子侍弄田亩,拖家带小,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新建设,工作繁琐,数不胜数。田野深处一顶破旧的草帽走来,诗的画面感强,“草木臣服着身子,接受主人的旨意/大豆 高粱 玉米,整齐地列队恭迎/野蔷薇跳起欢乐的舞蹈”,文字凝练,高度概括父亲一生的主要功绩。
“也许是风的蓄意或调皮/将草帽吹向了天空/藏进了灌木丛/没有了草帽的父子像高粱一样/镶嵌进黄昏里,再也找不见”,恰如多灾多难的祖国,父亲经历多少艰辛,略去不提,但并不代表诗人的健忘,草帽不见了,父亲仙逝了,他的精神永存,他的贡献永存,仿佛一年比一年茂盛的高粱,滋养一代又一代的后裔。
“没有了父亲的故乡是空壳/没有了喟叹的田野是赝品/没有了主人的土地,便失去了灵魂”,对父亲的怀念何等深切,对农耕文明的铭记何等深刻,对中国人自己饭碗的守望何等深沉。这顶草帽,绝对不是普通的草帽,诗人赋予了它生命和情感,“尽管破旧 灰暗,边沿已松散垂落”,睹物思人,穿越时空,寄托哀思,传承优良家风家教,勉励后人行稳致远。
在许多同类题材的吟颂中,这首诗令人耳目顿新,“父亲”留给人的印象犹深。
附:遗失的草帽
诗/枫叶如丹(安徽定远)
一顶破旧的草帽
从田野深处走来
草木臣服着身子,接受主人的旨意
大豆、高梁、玉米,整齐地列队恭迎
野蔷薇跳起欢乐的舞蹈
也许是他低头的时候
也许是风的蓄意或调皮,将草帽吹向空中
藏进了灌木丛
没有了草帽的父亲,像高粱一样
镶嵌进黄昏里,再也找不见
只有六月的热浪,鼓动着高粱甩袖欢舞
没有了父亲的故乡是空壳
没有了喟叹的田野是赝品
没有了主人的土地,便失去了灵魂
今夜,我与上天通灵
试图让父亲重回这片土地
我拾起那顶草帽,给父亲戴上
遮挡六月,毒辣的太阳
尽管它已经
破旧、灰暗、边沿已松散垂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