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散文>>品读醉翁亭
 
品读醉翁亭
  文 / 林少英
 
   当我得知第二天将去的琅琊山就是醉翁亭的所在地时,不禁心驰神往,欣喜之余又不免担心:醉翁亭不会除了传诵千年的名篇《醉翁亭记》外,就只剩一座普通的亭子吧?
    走进琅琊山大门,进入树木荫蔽,竹林青翠的山间小路,流动的绿意顿时将外面的燥热隔绝,拓出了一个神清气爽的世界。走过听泉亭、览方亭,沿着山谷走了大概两里路,一块题有“千年醉翁亭”的巨石矗立在溪流前。雨季未到,溪水很少,跨过小桥,走上几级台阶,进入四周围墙围起的醉翁亭的大门。
    醉翁亭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当时欧阳修被贬滁州任太守,经常到山中喝酒吟诗,一场大雨把酒醉的他浑身浇透,他的好友琅琊寺住持智仙十分欣赏他的文才,特意为他在风景最美处建了一座亭,欧阳修命名“醉翁亭”,并写了一篇《醉翁亭记》。到南宋、明代又陆续扩建了风格多样的亭、台、轩。现园内有“九院七亭”,都是历代根据欧文中的某些意境拓展兴建的,形成了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曲径通幽的江南园林建筑群。醉翁亭历尽千年沧桑,几经损毁,至今亭内仍然保留着亭、碑、泉、梅、石五大珍稀之宝。
    走进园内向东转,有一座矗立在崖壁边的歇山式古亭,四边亭角如鸟翼般振翅欲飞,这就是醉翁亭,它是整个景区的灵魂。悬挂在亭子匾额上的“醉翁亭”三字为苏轼亲笔题写,两边柱子上的对联:“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这是后人对欧阳修幽默的发问。亭内座位上有一小格一小格的方桌,这是太守的办公桌,称史上最小的办公桌。欧阳修到醉翁亭游玩时,经常在这里处理公务,为民众排忧解难。他在滁州任太守时为政宽简,关心民众疾苦,减轻赋税,发展生产,令滁州的百姓丰衣足食、悠然自得。在醉翁亭下,留下了历代文人各种文体、各具风格的碑刻,欧阳修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就是在这座亭子里创作的,醉翁亭也因此成为中国四大名亭之首。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发自肺腑之作,文章用“乐”字贯穿全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中。“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他和百姓一起唱歌弹琴,捉鱼下棋,吟诗作对,与百姓同悲欢,在滁州开创了与民同乐的先河,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同出一辙。
  欧阳修四岁丧父,从小刻苦攻读,博学多才,他是唐宋八大家中宋朝各位大家的宗师,被称为千古伯乐,苏轼、苏洵、苏辙、曾巩都是他的门生,他大力提拔有才之士,举荐他们担任朝中要职,王安石也是他大力举荐的。他倡导的古文运动,将注重形式美却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改变成简洁流畅、平易自然的古文新风格。
    醉翁亭旁崖壁上,有二块摩崖石刻,右边的石壁刻着“醉翁亭”三个字,碑石长长斜卧,犹如酒醉之态,这是北宋的遗迹;左边“二贤堂”两字是块小石,这是南宋的遗迹。石刻上有一棵约300年的青檀树,盘根错节将石头缠绕起来,用蓬勃的绿意滋润着千年的墨香,此刻,我沉醉在这古亭、美文、墨香之中流连忘返。
    从醉翁亭向西转入“宝宋斋”,在一间小平屋内有两块青石古碑,高近七尺,宽约三尺。两碑正反面刻着苏东坡手书的《醉翁亭记》全文,这就是流传千年的稀世珍宝《醉翁亭记》碑刻。这块碑刻由欧阳修撰文,苏轼书写,珠联璧合,堪称史上双绝碑。 苏轼之所以留墨滁州,与其老师欧阳修有很大的渊源。当初苏轼进京科考,一片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被考官一致推选为第一名,欧阳修以为如此优秀之文必出于他的得意门生曾巩,为避嫌,将他判为第二名。当得知是毫无名气的苏轼之文后,十分欣赏他的文才,不遗余力地举荐苏轼。
    苏轼的楷书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字体端庄敦厚,飘逸潇洒,自成风格,散发出一股奔放的气势,他的行书经典《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可惜碑刻在太平天国和文化大革命中两次遭到破坏,字体已变得模糊不清,斑驳不全。我不禁对那些不学无术、愚昧无知的人愤怒至极,他们自以为可以打碎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用粗暴的方式将人类古老的文明摧毁,他们是不折不扣的千古罪人。
   泉是醉翁亭里的源泉。醉翁亭前,有一个泉眼,用石块砌成长三尺,深二尺左右的水池,水入池中,然后汇入山溪,石上有清康熙年间知州王赐魁立的“让泉”二字碑。欧阳修曾赞其:“声如自空落,泻向两檐前。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
    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推行新政,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被贬滁州,这是他踏入仕途后的第二次被贬,这次被贬不仅有来自政治上的打击,还无辜增添了人格上的侮辱,加上八岁长女欧阳师夭亡,令他几乎无法忍受。他怀着痛苦的心情来到滁州,在工作之余,游览琅琊山的绿水青山。琅琊山的清泉洗去了他心中的忧伤,滁州秀丽的风光和纯朴的民风抚慰了他内心的伤痛,他借游山玩水之际,深入民间,了解民情,立志以前太王禹稱为榜样,脚踏实地地为民众做实事。他闲暇时就在这里与周围的民众一起饮茶喝酒,吟诗作对,下棋娱乐,了解民众的心声,在清溪流泉中营造出一种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在让泉装上一罐水,和同行的朋友到影香亭泡上一壶功夫茶,欣赏着池中自由畅快的游鱼,倾听着婉转的鸟鸣,呼吸着山间园林花草的芬芳,品尝着杯中的茶香,慢慢品味出禽鸟乐于山林,游人与太守同乐,而太守以游人之乐而乐的缘由。同行的林老板是一位上市公司的老总,早年企业开拓、转行令他沉受了过大的压力,经常整夜失眠。现在他将业务分配下去,自己全盘掌控,省了很多烦心事,有空就游山玩水,喝茶、吟诗,现在整个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联想到自己也曾经遭遇感情上的挫折,在心情倍受煎熬时,将身心融入青山绿水之中,漫步山林,嬉水幽谷,舒缓心情、愉悦心境,像水一样用平和安定的心情面对一切,在空气清新的瀑布、潭边读书、写作,为自己开拓出多姿多彩的人生,取得了超越自己的成绩。绿水青山不愧为疗治心灵创伤的灵丹圣药。 
    在影香亭和古梅亭之间,有一棵古梅,是一千年前,欧阳修亲手种植的。古梅被砌起的石块围笼起来,上面题有“花中巢许”四个字,巢许比喻志向高洁之人。古梅树高7米,是稀有的杏梅品种,离地面半米后分成四枝,有一断枝干被用水泥支撑起来,枝头却依然绿意盎然,这是2015年几位游人摘杏子时折断的,他们的行为与梅树的品格极不相称。每年梅花盛开时,缕缕清香随风飘逸,坐在对面影香亭,清澈的池水倒映出梅花的倩影,展现出一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美妙意境。   
    古杏梅不抢腊梅之先,也不与春梅争艳,独伴杏花开放,这正是欧阳修品性高洁的写照。他一生清正廉洁、疾恶如仇、刚直不阿,有着梅花一般铁骨铮铮的高尚情操。他斥责谏官高若纳自私卑鄙、趋炎附势,不但不敢主持公道,反而与宰相互通一气,毁谤范仲淹,打击忠义之士,连夜写了《与高司谏书》,讥讽他“身惜官位,畏饥寒而顾利禄”,痛斥其“是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在《朋党论》中,针对保守势力诬蔑范仲淹等人结为朋党的言论,他旗帜鲜明地提出“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的论点,有力地驳斥了政敌的谬论,显示出凛然正气和过人胆识,为此他再次被贬滁州。欧阳修死后,朝廷以“道德博闻,廉方公正”,谥为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走出古梅园,一座四角高悬的亭子耸立眼前,上面题着“天外孑遗”四个大字,一块高130厘米,直径100厘米的菱溪石被放在石盆中,灰褐色的菱溪石形似太湖石,质如灵璧石,具有玲珑坚硬、嶙峋奇特、孔孔相连等特点。这是五亿八千年前的海底沉积石,原是唐昭宗滁州刺史刘金的宅院之物。欧阳修被贬滁州第二年,在菱溪发现了这块随水位浮沉在溪里的石头。因为这块石头太大,没人能搬得动,欧阳修对这块稀世古石情有独钟。他找来三头牛,把菱溪石拉到丰乐亭,又找回二块小的菱溪石分别立在丰乐亭的南面和北面,“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他认为好的东西应该让摆放出来,供大家共享,让周围的老百姓闲暇之余到这里游乐、欣赏。他以民之乐为乐,并写了著名的《菱溪石记》,以石为题,感慨人事的兴废无常,于微见著,平中见奇,从平凡的小事中发掘出治国为政,以民为本的深刻道理。欧阳修才华盖世,在政治、文学、史学上负有盛名,被称为“功名事业三朝相,道德文章百世师”。
    从醒园出来,我依然沉醉在千年的酒香墨宝之中,假如我们现代的风景名胜区,都能挖掘出象醉翁亭景区这样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寻觅出多姿多彩的人文光芒,拓展出自然景色的幽美,任漫溢的诗情恣意流淌,少点高大尚的浮夸作风,我们的身心会变得更为空灵,我们的精神会变得更为富有。
    “翁去800载,醉乡犹存;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一千年过去了,醉翁亭上空的美酒仍香溢醉人,花中巢许里的欧梅仍飘逸芳香,来往的游人仍然沉醉在秀丽的山水中,沉醉在欧阳修流芳千古的墨宝花香之中。醉翁的醇酒,美文的芬芳,巢中的梅香,永远窖藏在醉翁亭里,窖藏在琅琊山的山山水水之中,历久弥香。
2024/7/5 1:27:49 发表 | 责任编辑:冯春华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已被阅读过 82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4294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