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散文>>乡村故事
 
乡村故事
  文 / 李学田
  从小在乡村长大,对乡村总有一种挥不去的浓浓情结。时代在变化,乡村也在变化,变得更美了,变得陌生了。乡村不再是荒凉、贫困、苍白的代名词,它是人间世外桃源、蓬莱仙境。与乡村的一场相约,去感受乡村的变迁,倾听岁月深处讲述的感人故事。

    新龙庭院的“美”
 
   从县城出发,乘车走了20多分钟,我们一行人说说笑笑走进了董塘镇新龙村。沿着曲曲折折的街道,看见一栋栋别致新颖的楼房耸立在村庄。这里的楼房大都是两层半结构,别致新颖,拥有一个宽敞舒适的独立庭院,不少人家的还搭建个茶亭。
   这些农家庭院也独具特色,有的种上一畦青菜,有的种上几棵果树,有的养一池碧荷,有的植几丛翠竹或花草,走进院内,顿觉翠色拂面,清香扑鼻。有了这些花草树木的点缀,这一方小小的庭院,四季活色生香,景色迷人。
   初夏的天气总是半晴半雨。在一户人家庭院休息时,一池荷色惹得大家兴奋起来。此时一阵雨水洒下来,雨中的荷景,别有一番韵味。只见池中荷花争相竞放,雨珠在墨绿荷叶上滚来滚去,宛如一幅天然水墨丹青画。文友们自然不放过这个机会,纷纷拿起手机或者相机,拍下一幅幅照片,分享雨中的荷韵。
   近几年,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庭院经济也悄悄兴起,精明的新龙村人,自然抓住这个机遇,打造特色庭院,创收家庭经济。有的经营餐饮、民宿生意,有的种植花卉,有的种植青枣,还有的养殖家禽,可谓各显神通,自创门路。
  走进三妹庭院,只见宽敞的庭院有一间简易餐棚,摆放着桌椅、餐柜、冰箱等用品。墙边种上了一些蔬菜,还有几丛花草和石榴树,整个庭院绿意盎然,充满生机,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善于经营做生意的三妹告诉我,近几年来,随着美丽乡村的推进,乡村越来越漂亮了,来观光旅游的也越来越多了。她在自己庭院开了个家宴,专门制作农家菜和糍粑小吃、烧烤,赢得了村民和游客的喜爱,生意也做得风生水起,每年盈利收入不少于8万多元。
  新龙村有个美食小组,成立于2019年,由几个喜爱做糍粑的阿姨组建,现有5名成员。她们通过自己的手艺制作了各种传统美食,并利用庭院创建“美味乡也”,推销美食产品和特色小吃。笔者走进一家美食庭院,看见货架上摆着糍粑、酸辣萝卜、咸干花生、辣椒酱、干荷叶等本地特产,风味独特,招人喜爱。一同而来走访的几个文友连忙联系店主,准备购买一些回家品尝。
  陪同走访的村委会支部书记宁声珍告诉我们,新龙村的庭院经济是新兴产业,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的途径。近几年来,新龙村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创建工程,提升了村庄整体风貌,成功打造了“青枣小院”“古井人家”“士林民宿”“食味乡也”等41户美丽庭院。“美丽庭院”催生“美丽经济”,就拿新源村来说,庭院经济的农户年收入达到八万元以上,全村人均收入达一万多元。2021年新龙村被评为广东省庭院经济示范点。
  小小庭院,大千世界。绿美庭院,扮靓了乡村,富裕了村民,成了乡村振兴的一个亮点。美丽的新龙村,沐浴着阳光雨露,以崭新的面貌,走进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前列。

       安岗的“红”

  走访完新龙村,我们驱车绕过几个村庄,来到了董塘镇安岗村。一下车,那浓浓红色的韵味扑面而来:红色的村道,红色的墙,红色的村牌,红色的景点,甚至觉得这里的山是红色的,水是红色的,风也是红色的,空气是红色的。走在这一片红色的土地,触摸着历史的风云,追寻着先烈的足迹,心中充满着无限的敬畏。
  安岗村是仁化革命的摇篮,是红色革命老区村,曾留下朱德、陈毅、阮啸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境内有思诒堂、华阳寨遗址、阮啸仙居旧址、蔡卓文旧居4处红色革命遗址。2017年,安岗村被广东省委组织部列为第一批“红色党建示范村”。走进党员红色教育展馆,我们一行人静静地聆听文史讲解员介绍安岗农运革命斗争的历史,一幅幅悲壮的红色画卷,向我们描述安岗昨天血与火的峥嵘岁月。在思诒堂遗址,我们了解了仁化县第一个乡党支部成立的史实,仁化第一个乡苏维埃政权的诞生过程。在风起云涌的革命斗争年代,安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国民党反动和地方反动武装开展了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据了解,在早期的农民革命斗争中,安岗籍牺牲的革命烈士有70多人。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安岗老区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知道,革命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安岗终于走出了苦难岁月,获得了新生和幸福。
  漫步安岗乡村小道,迷人的乡村景色扑面而来。路旁一大片一大片的荷塘翠色喜人,层层叠叠、高高低低的荷叶铺展出一片墨绿的画图。安岗种植的都是红荷,此时正值荷花盛开的季节,荷花迎风绽放,开得那么火红,那么有血性。不少游客围着荷花谈笑、拍照。村委会文史讲解员张彩莉告诉我们,近几年来,安岗村充分利用“红色村”资源优势,将花卉种植基地与红色革命遗址串联,形成集红色教育、休闲旅游、农业体验等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线路,带旺了村民民宿、农家乐等经济产业。到目前为止,安岗村发展了200亩荷花基地,60亩标准化绣球生产大棚,3000亩香芋基地,200亩玉米基地等特色种植产业,打造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全面推动乡村振兴。2023年,安岗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6万元;村集体纯收入达33万元。2018年全村贫困户44户117人实现了脱贫。
  红色精神滋养着老区人民的理想信念和力量源泉。老区人民听党话,跟党走,牢记初心,不忘使命,用汗水和智慧改变家乡昔日的落后面貌。纵目远眺,今日的安岗,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处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耸立的楼房,宽敞的村道,碧绿的田野,飘香的果园,呈现出乡村的美丽与富饶。在近几年实施的乡村振兴进程中,安岗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快对农村人居环境的综合整治,完成了森林公园、太阳能路灯安装、停车场、垃圾池的修建,完善了村文化室、礼堂、篮球场、文化健身广场等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此,安岗2017年被列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
  安岗村原来是省定贫困村,如今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美丽乡村新样板。放眼今日安岗,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呈现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令人陶醉,流连忘返。那一片亮丽夺目的红色,点燃了安岗的希望,照亮了安岗的明天。

     南湖的“绿”

   顶着炎炎烈日,来到了最后一个采访点:董塘镇南湖移民村。
从移民文史馆的资料,了解了南湖移民的一段迁移史。现居住在董塘镇南湖村的移民是1955年由原新丰江水库南湖乡迁移到凡口铅锌矿的水库移民。南湖村委会现有17个村小组,共有移民515户2435人。
  虽然是初夏,乡村依然是绿色的原野,绿色的海洋。站在村口,远眺四周,群山、田野、溪流、森林,处处流淌着绿韵,起伏着绿色的波浪。漫步村道,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丛丛翠竹环绕着白墙红瓦的村庄,轻舞的白云与蓝天相映,不时传来鸡鸣犬吠的声音,好一幅世外桃源的美丽风光。绿,孕育着生机和希望,续写着春天的动人故事。
   近10年来,在这陌生土地上生活的南湖移民,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经过几十年艰苦拼搏,摆脱了过去的贫困落后状况,走上了富裕小康的道路。南湖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产业,种植了葱、洋芋、洋蓟、黄豆、玉米、杨桃一大批农产品,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南湖种植的农产品,不管是大米还是蔬菜瓜果,既生态又环保,在农贸市场上很畅销,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家庭经济的增长。此外,南湖人发挥客家人传统美食的优势,拓宽家庭经济收入渠道,农闲时间制作灰水糍、艾糍、黄麻包、陈醋鸡爪、蜜柚等一系列美食,在当地也非常畅销。如今,南湖村移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居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村容村貌也得到了提升。全村99%的移民户建起了小洋楼,村内每个建房点都通了公路,100%实现了硬底化。有线电视和网络实现普及化,“五大件”家电进入家家户户,不少人家还买起了小汽车。南湖村成为新时代富足文明的一个新农村。
  南湖60年的变迁,是移民一锄一镐开辟出来的,是移民用勤劳的汗水和智慧描绘出来的。一部移民史,是一部充满着艰辛和奋斗的移民史,见证了劈荆斩刺、开疆垦地的艰难岁月,见证了改革开放粤北农村翻天覆地的巨变。
   离开南湖,那一抹浓浓的绿色,在心中奔腾着,跳跃着。
2024.6.25
2024/10/23 15:40:58 发表 | 责任编辑:冯春华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已被阅读过 23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7241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